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要把握“三重”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科学教育课堂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压抑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得到真正的养成。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注重观察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是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写好字要进行观察——观察书法家的运笔技能;画好一幅画需要技能——观察画家的构画步骤。但科学性的观察与日常的观察是有区别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科学观察常常是为了发现或验证一个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观察,是有目、有计划、有一定控制预设的研究方法,需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变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例如,在研究水在什么温度下结冰时,学生要想办法观察到水在全部变成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设计的目的十分的明确,为了完成观察任务,观察者要精心策划,使一些无关要素的干扰得到控制,同时又能让水变成冰的过程以本来面目客观地呈现出。
  由于观察事物的不同,观察方法也有所不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选择性的运用观察方法,让观察贯通整个探究过程。
  1.感官观察。运用人体感觉器官,如眼、耳、舌、鼻、手感知事物的外部特点、变化或属性。
  2.比较观察。学生在观察中通过比较事物的不同,发现事物某些平时不易发现的显著特征。例如在“认识植物的叶子”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组16片形状相同的叶子。如果随意看根本无法发现它们的不同。教师先让学生去寻找这些叶子有哪些不同,学生随机的那起两片叶子进行仔细比较,从中发现一个又一个不同点,如叶缘、有无裂缝、叶脉是否对称,叶柄的形状是否相似。在这基础上再进行分类活动。孩子们发现了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3.近距离观看。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它能把一个新的视觉世界引进教室。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学生可以观察到很多它们从前忽视掉的东西。近距离观看要把想象和事实区分开来。
  4.定量观察。即测量,借助于一些测量工具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获得一些精确的数据。在使用这种观察方法前,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一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如:长度、质量、体积、面积、大小、温度、时间等。
  5.观察实验。为了表现出所要观察的事物内部的变化或在特殊条件下的变化而采用实验或试验的方法。
  6.野外观察随录。培养学生记录自己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的细节及其所引发的思考、感受和发现。这是与自然界发生的自主的互动,是教育所要发展的观察智能。
  7.连续观察。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连续的观察,或者有规律的间断性的观察活动,从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如对一株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全过程的观察。
  8.反复观察。连续或间断的对事物进行反反复复的重复观察,意图在于检验现象的客观性,发现规律,提高观察质量。长期注重引领学生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不但使学生观察更全面,获得成功的乐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渐渐养成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质疑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质疑,是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维的反映,教师对此一定要鼓励发扬,努力保护这种积极性。判断学生学得好坏,不仅是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强烈的问题情境。如教学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时,要引导学生对蚯蚓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形成问题——“蚯蚓怎样躲避敌人的攻击”,“蚯蚓怎样吃食物的”,“蚯蚓怎样进行下一代的繁殖”等,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研究计划地制定、信息的收集、过程的研究、数据的处理等。
  
  三、注重发现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发现在科学探究中同样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好的发现是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的关键,如“天气种类的研究”这一教学时,让学生收集信息,观察你收集到的信息中蕴藏着的秘密。很多学生会发现,降雨、降雪、下冰雹起因都是空中的云。学生就会提出“云和降雨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下冰雹”等好问题,适合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注重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解决问题,处理信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所作的粗浅探讨,供同仁们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探讨教育理念与方法。为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必须向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挑战、向自我挑战,主动学习、改变教学旧理念、接受新理念
<正> 自1995年1月至7月,我们对100例下肢、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术后枕枕和去枕平卧6小时与术后头痛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硬膜外麻醉术后体位与头痛发生率无
<陕西教育&#183;教学>2005年第6期刊登了马甫波老师的"1/7.5是分数单位吗?"一文(以下简称马文).马老师从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其他书刊未曾见到过的一个新问题.现笔者提出自己的
2008年,对中国电子元件行业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前三个季度,电子元件产业平稳增长,10月份开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电子元件行业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包括元件百强在内的许
结合实际工作,对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背景、方式、优缺点等进行了论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正一步一步冲击着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素质、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加强和提升教师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已
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就是提倡自
<正> 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继罗炳辉等人报道,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报告。我科于1991年10月—1993年10月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35例,观察了大剂量(0.045—
众所周知求解变系数高阶线性微分方程至今尚无一般的方法。文中借助Leibniz(莱布尼兹)公式及其变式,通过逐次积分法,获得几类高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提供通解的具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