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人物描写艺术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所著《史记》堪称一部巨作,其中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名篇,“七十列传”中塑造的历史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其中,《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冲突中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活灵活现,本文由此展现《史记》优秀的人物描写艺术探讨。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鸿篇巨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据全书的大部分篇幅,它们以历代帝王、诸侯勋贵、重要人物为中心来记录历史。“七十列传”记录了上至大臣下至有名之士的自传,所记录的每一位代表人物都形象生动、性格迥异,从他们的姓名、籍贯、出身开始无不详尽地书写了他们的人生,精心构思、巧妙描绘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事迹,突出了人物性格。《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列传中少有的三人合传,其中出场的人物多达十几位,着重刻画了窦婴、田蚡和灌夫三位历史人物。汉初时,窦婴和田蚡相继为外戚大臣,掌握权势,威赫一时,灌夫是勇冠三军的将军,他们之间的争权斗势是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的典型事件。文章围绕他们三大主要人物,通过详细描写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点人物,反映了复杂而残酷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司马迁曾经切身经历,体验过官场上的残酷斗争,所以写得入木三分,他把旧戚和新贵之间的针锋相对写得惊心动魄、畅快淋漓,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强烈批判。
  一、典型事件中诞生形象
  《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列传中少有的三人合传,作者主要塑造了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将军灌夫三位历史人物形象。对他们性格的刻画,司马迁是通过三个典型事件完成的,即魏其设宴、灌夫骂座和东朝廷辩。
  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依靠太后的权势而封为吴国国相,继而任詹事一职,当时吴楚七国叛乱之际,汉景帝拜他为大将军,七国兵破后因战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这时窦婴的势力最为鼎盛。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胞弟,因为王太后的裙带关系,便受到皇上的宠信,当上丞相以后,更是目中无人,骄横跋扈,许多郡守和诸侯王更加依附于他,权势盛极一时。灌夫与他们二人不同,他不是外戚,出身低下,吴、楚叛乱时,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过硬的能力而名闻天下,他为人正直并且傲视贵族,后来与失势的魏其侯相交甚好。
  第一个典型事件是魏其侯窦婴设宴接待武安侯田蚡。此时的窦婴已然失意,田蚡正为得宠,贵为丞相。灌夫在拜访丞相时,田蚡表示次日要去拜访窦婴,窦婴与夫人诚心诚意地准备,沽酒买肉、打扫房屋、布置帷帐,准备好酒宴等待田蚡的来访,田蚡却是假心假意地敷衍,假装醉酒而忘事。宴席一散,接着而来的则是田蚡派籍福索求窦婴在城南的田产,在此次的事件中无不体现了窦婴的隐忍与田蚡的虚伪。
  第二个典型事件是灌夫宴上骂座。田蚡娶燕王的女儿,窦婴跑去祝贺,而且把灌夫也强拉去,不想竟出了大乱。灌夫因不满敬酒时宾客们对窦婴的不敬,卫尉被敬酒时也不起身而当众讽刺了卫尉,又与田蚡发生争执而破口大骂,致使自己被拘禁。窦婴和田蚡打过多年交道,即使明白田蚡为人,但还是要奉承讨好,原因在于他的階级和本性所致,攀附权贵是必然的。而他已然失去靠山,攀不上田蚡这样炙手可热的新贵。窦婴为人正直清白,后来却被田蚡揭发他和灌夫图谋不轨。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是田蚡的片面之词,并无任何真凭实据,然而窦婴最后却被处死了,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对他的深切同情。
  第三个典型事件是东朝廷辩,田蚡先下手为强,极力诽谤窦婴与灌夫招引豪杰壮士诋毁朝廷,挑拨离间,并最终置窦婴于死地。此时,田蚡的阴险狠毒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司马迁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件的描写,使一个个丰满真实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矛盾冲突中体现性格
  司马迁通过叙述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并发展人物丰富的性格。在《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三个典型事件主要反映了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间的矛盾。窦婴、田蚡、灌夫三人的性格特点在这两对矛盾冲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魏其侯和武安侯的矛盾源于以他们为代表的两大贵族对于权势利益的争夺。最初,窦婴得势之时,田蚡未贵,田蚡“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这对于田蚡来说,怎能心甘?一旦被授予丞相之位后,武安侯田蚡便“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另外,在丞相卫绾因病去职后,需要商议设丞相,但限于田蚡的资历尚浅,只得听劝让贤于窦婴,他内心又怎会真诚退让?在窦太后过世之后,田蚡终于时来运转当上了丞相,而窦婴因窦太后死后失势,朝中地位没落。武安侯以势压人,派人去向魏其侯索求城南的田地,引发了魏其侯的怨恨,没有给武安侯田地,武安侯由此也怀恨在心,矛盾开始激化。
  而武安侯与灌夫之间的冲突起因是灌夫与魏其侯交好,武安侯将他对魏其侯的怨恨迁移到灌夫身上。灌夫醉酒骂座,如果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或许能免一死,更不可能落得满门抄斩的地步。武安侯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绝非一时之念,除掉魏其侯、灌夫的想法大概蓄谋已久。朝中廷辩之时,武安诬陷魏其侯、灌夫有僭越之心,招集豪杰壮士企图不轨,这种诽谤的言辞分明欲置他们于死地,矛盾冲突正面交锋。廷辩未有结果,武安侯便使出种种卑鄙手段终于如愿以偿,令魏其侯失势,灌夫失去性命。
  文中存在诸多矛盾纠葛,由于窦婴与田蚡代表的是旧势和新贵两个敌对外戚,他们二人的矛盾便是主要矛盾,灌夫与窦婴交好,田蚡和灌夫的矛盾即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着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文章也正是通过武安侯和灌夫的表面矛盾带出了武安侯与魏其侯之间的深层矛盾斗争,充分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横暴和势利,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细节描写中显现特色
  鲁迅曾经说过:“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皆肖。”富有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在重大事件的叙事中就像血肉之于骨骼,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且使整个事件更加生动、富有美感。司马迁在塑造窦婴、田蚡和灌夫的形象时,精选事件、精琢细节,语言简练而刻画生动传神,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方位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如写到“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作者用几个字将田蚡的丑恶嘴脸刻画出来。再比如灌夫向武安侯敬酒,武安侯坐着并说道不能喝满杯,灌夫讥讽道:“将军贵人也,属之!”一个“贵”字便透漏出灌夫对田蚡的鄙夷和对背后的权贵势力的讽刺。魏其侯设宴招待武安侯,武安侯却戏弄窦婴。灌夫前去邀请赴宴,武安却以醉酒为由,“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徐行”这样的细节描写,透过字眼,以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将田蚡的傲慢和小人得志的心态逼真地凸现出来。   四、反衬对比中凸显人物
  鲁迅在提到人物的塑造时曾说:“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和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這。”在司马迁笔下,对窦婴、田蚡、灌夫三人的塑造就广泛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全篇有许多事件和人物都反衬了窦婴的品性,窦婴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虽有很多毛病和弱点,但他也有比较好的一面,汉景帝曾赐给他“金千斤”,他“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灌夫也是如此,他“不喜文学,好任侠”,“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田蚡却“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极为骄奢,反衬出窦婴和灌夫视钱财为外物和好喜侠士的品格。
  窦婴的诸等职务都是因病自免,可见并不把官位看得要紧,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对皇帝并不逆来顺受,有时也敢冲撞,比如传梁王事、废栗太子事。特别是挺身救灌夫,他不怕失去爵位,不怕杀身之祸,很有豪侠义气。在东朝廷辩,他又敢当着武帝和诸大臣的面,揭田蚡的短,敢于和他面对面地斗,甚至在狱中,他还以绝食进行过抗议。相比之下,武安侯田蚡则是重财惜官,在东廷朝辩未果之时,都是王太后出面向皇上进言以保其弟。窦婴和灌夫都因军功卓著而受到封赏,而田蚡却无尺寸之功,作者写道:“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这是说他恰恰赶上了王太后临朝汉武帝还没有掌握实权的好机会,他只不过是一个牵着王太后的裙带爬上了丞相高位的幸运儿。在这些反衬对比中,三人的形象有了全视角的诠释,性格也更加鲜明丰满。
  五、结语
  读书,尤其是读史书,往往令人们看到人性的弱点,甚至于会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以史为鉴。《魏其武安侯列传》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成功地凸显出了魏其侯窦婴的喜善疾恶、仗义无私,武安侯田蚡的虚伪狡诈、心狠手辣,将军灌夫的英勇刚直、鲁莽冲动,向人们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恩怨纷争、权势相斗,和当时那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畸形关系,批判了封建专制的黑暗、丑恶。此篇亦是《史记》中人物描写艺术和叙事技巧最成熟的篇章之一,由此也可以管窥《史记》的叙事艺术之奥奇。司马迁笔下塑造的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最终使《史记》成为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传记文学,赢得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
  (北方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作家”。他早年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以及成年后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两种文化的碰撞使得他的思想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现代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还激烈的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同时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本文以《矿工》为例,试图用基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来解读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主体与他者间的特殊关系,从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显示出了更为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受信息化生态的影响,越发强调个性化心理的满足。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二次创作行为,同时兼具外在美化与内在美感,对推动文化创意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是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本文基于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论述分析,就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进行探究。  艺术同时兼具观赏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不单单强调信息传
期刊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从创作题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爱情词、贬谪词、怀古纪游词以及纪梦抒情词,本文主要分析秦观的贬谪词。秦观的贬谪词共有二十多首,集中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涯中的心路历程。这些词通过塑造一系列意象,来反映他由今昔对比带来的失落,首先是对京城故旧的恋恋不舍,其次是回归无望的哀伤,最后是穷途末路的凄厉绝望的心情。这些词由于思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得到了当时以及后世很多文人的推崇,影响深远。
期刊
英美文学虽然相互独立,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产生影响较大,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学继承性与相关性。英美传统文學中普遍存在戏剧性独白形式,其利用这种方式分离作者与第一人称,同时塑造角色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戏剧性独白概念与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戏剧性独白的特点,分析戏剧性独白的价值,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中世纪末期,英语诗歌逐渐形成,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很多以英语诗歌形式创作的诗人。
期刊
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与漫威影业在2018年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部艺术风格十分突出的电影,它最明显的艺术特征是具有漫画视觉艺术风格,在电影中大量运用漫画分镜、网点、效果线、特效字、漫画式勾线等漫画元素来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添砖加瓦,使整部电影的视觉充满漫画的二维元素和动画的三维效果,所以对这部动画电影进行漫画视觉艺术解构分析,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拓展电影的视觉维度。  近年来,漫画
期刊
数字化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字设计形式的变革是随社会进步自然而然发生的。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从本源入手探讨文字设计的初心,继而引出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分析字体设计流变中因不同技术手段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最后对机械美与设计美融合过程中文字设计秉持的原则作了总结。  汉字字体自甲骨文至今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针对汉字自书写传播时代进入印刷传播时代后,其技术、人文、审美方面的变
期刊
公元1万年前到1万五千年前,中东的古埃及人为了解决鼠患,开始尝试对阿拉伯的非洲野猫实行驯养,从第一王朝直至十八王朝历时两千年,野猫终于被埃及人驯化,命名为阿比西尼亚猫,这是已知最早的家猫。据记载,当时的埃及猫尊贵无比,国王只向友国赠猫。同为鼠患困扰的希腊人曾不惜重金向埃及购猫,惨遭拒绝。到了罗马帝国时代,被视为圣物的埃及猫开始传入其他国家,开始自由买卖、繁殖。猫随着人类活动来到东方,从印度河流入中
期刊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英美文学研究已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发展等多学科领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研究英美文学中的语言美。  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美的探索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艺术来研究。以文学为切入点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这对于中国文学语言的应用和英美文学翻译有很大帮助。因此,从文化交流和学习角度出发,
期刊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描述了弄堂里的女儿王琦瑶悲剧的一生,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文本中情节的复现、叙述的伏笔来解读《长恨歌》,以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王安忆《长恨歌》简介  当代文学作家王安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也是一位创作风格不断突破的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她用心至深、倾力创作的一部作品
期刊
现代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并越来越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理念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比较重视道德教育,受到了儒学的感染,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在朱熹的思想中,他比较关注从自然事物中发掘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深度研究其内在的人文元素,从而得到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现代教育应该融入朱熹的科学教育思想,并且为人才培养教育注入更多人文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水平。本文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