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观念的深人人心,公平教育这一话题也备受的关注。公平教育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要实现公平教育,必须致力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
校长只有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和热爱。
1 尊重教师的差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校里的几十名老师,肯定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不同、工作能力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等,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不同。校长只有尊重这些客观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如某位老师,由于语音欠佳,他提议不让他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校长应尊重其意见。
2 尊重教师的人格。校长与教师只是岗位分工不同。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校长要与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亲密的友善关系,加强自我业务学习。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做到胸襟坦荡、言行一致、廉洁奉公、一视同仁,以人格折服教师。当教师工作出现错误时。校长要耐心开导,以理服人,绝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刀子”挫伤教师的自尊心。
3 融入深情。关爱教师。校长要关心每一位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竭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当教师的利益受至0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当教师遇到困难时,要尽力为其提供精神与物质帮助。如很多年轻教师,因为职称评定的需要,在评优时,同等的情况下,可适当向需要的教师倾斜。
二、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所学校的教师就像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样,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校长要善于走到教师中间去,以平等的心态和每一位教师交流、沟通,经常到课堂中去听听教师们的课,了解他们在各方面的情况,注意捕捉他们闪光的一面,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扬长避短。如某位教师的文字功底不怎么好,语言表达不很顺畅,相反,他的逻辑思维严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这样的教师,如果安排他担任语文科教学,对他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一些年轻的教师,原本充满活力,如果校长因为担心他们缺乏经验、找不到正确的教学路子,不安排他们担任毕业班教学,就会阻碍这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丧失了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在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领导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他们一起研究,寻找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多加磨炼,最后让他们在研讨课、公开课上一展风采,使其尝到成功的甜头。当他们得到学生、教师和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时,自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欲望。
三、公平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学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应把帮助教师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工作。平时,在校内,要多号召教师们互相听课、互相评课,让教师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听讲座、报告、外出参观学习等,让教师们获取他人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校长不能存有重男轻女,不能重年轻而轻年长,重毕业班轻非毕业班的观念,不能只派自己看重的教师外出学习,而忽略了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外出学习的教师。否则,这些教师因为产生“不公平感”而消极怠工。试想,当这些教师受到不公平对待之后,他们在工作中还能那么卖力吗?他们还会有信心去搞好教学吗?所以,校长应该时刻平衡好自己心灵的天平,公平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四、公正地评价教师的业绩
通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躬耕力作,教师们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个时候,校长应该尽量给予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评优或评先进这节骨眼上,教师们是相当敏感的。对教师来说,带一个班级,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评上优秀,这是情理应当的。但是针对个别特殊的情况,校长也应特别处理。如某位教师这学期接手一个原本成绩较差的班,该班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平均分不达60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偏低,通过该教师一学期的努力,该班平均分提高到70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得到提高。像这种的情况,虽说这位教师的成绩达不到上级给定的指标,但作为校长,仍应给予该教师充分的肯定,也有必要在校会上大力表扬,并鼓励这位教师力争在下一学年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样一来,教师们的付出得到认可,有了平衡的心理后,自然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让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并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践行公平教育,最终形成和谐的学校教育氛围。
(责编 蓝能渡)
一、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
校长只有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和热爱。
1 尊重教师的差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校里的几十名老师,肯定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不同、工作能力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等,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不同。校长只有尊重这些客观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如某位老师,由于语音欠佳,他提议不让他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校长应尊重其意见。
2 尊重教师的人格。校长与教师只是岗位分工不同。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校长要与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亲密的友善关系,加强自我业务学习。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做到胸襟坦荡、言行一致、廉洁奉公、一视同仁,以人格折服教师。当教师工作出现错误时。校长要耐心开导,以理服人,绝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刀子”挫伤教师的自尊心。
3 融入深情。关爱教师。校长要关心每一位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竭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当教师的利益受至0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当教师遇到困难时,要尽力为其提供精神与物质帮助。如很多年轻教师,因为职称评定的需要,在评优时,同等的情况下,可适当向需要的教师倾斜。
二、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所学校的教师就像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样,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校长要善于走到教师中间去,以平等的心态和每一位教师交流、沟通,经常到课堂中去听听教师们的课,了解他们在各方面的情况,注意捕捉他们闪光的一面,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扬长避短。如某位教师的文字功底不怎么好,语言表达不很顺畅,相反,他的逻辑思维严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这样的教师,如果安排他担任语文科教学,对他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一些年轻的教师,原本充满活力,如果校长因为担心他们缺乏经验、找不到正确的教学路子,不安排他们担任毕业班教学,就会阻碍这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丧失了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在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领导者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他们一起研究,寻找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多加磨炼,最后让他们在研讨课、公开课上一展风采,使其尝到成功的甜头。当他们得到学生、教师和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时,自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欲望。
三、公平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学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应把帮助教师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工作。平时,在校内,要多号召教师们互相听课、互相评课,让教师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听讲座、报告、外出参观学习等,让教师们获取他人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校长不能存有重男轻女,不能重年轻而轻年长,重毕业班轻非毕业班的观念,不能只派自己看重的教师外出学习,而忽略了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外出学习的教师。否则,这些教师因为产生“不公平感”而消极怠工。试想,当这些教师受到不公平对待之后,他们在工作中还能那么卖力吗?他们还会有信心去搞好教学吗?所以,校长应该时刻平衡好自己心灵的天平,公平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四、公正地评价教师的业绩
通过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躬耕力作,教师们总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个时候,校长应该尽量给予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评优或评先进这节骨眼上,教师们是相当敏感的。对教师来说,带一个班级,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评上优秀,这是情理应当的。但是针对个别特殊的情况,校长也应特别处理。如某位教师这学期接手一个原本成绩较差的班,该班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平均分不达60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偏低,通过该教师一学期的努力,该班平均分提高到70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得到提高。像这种的情况,虽说这位教师的成绩达不到上级给定的指标,但作为校长,仍应给予该教师充分的肯定,也有必要在校会上大力表扬,并鼓励这位教师力争在下一学年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样一来,教师们的付出得到认可,有了平衡的心理后,自然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让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并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践行公平教育,最终形成和谐的学校教育氛围。
(责编 蓝能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