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融人文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是实现"人文素养与应试成绩双赢"的手段。但目前农村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兴趣、背诵能力、知识迁移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教师注重讲解字词,学生注重抄录翻译,失去了原本文言文所蕴含的人文性与知识性。笔者将从师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提出对策,探讨一下提高农村中学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水平的问题。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以其内涵的丰富性、知识的多元性、较强的实践性,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对于文言文来说,则充满了教与学的矛盾:一方面,文言文能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却为文言文教学伤透了脑筋,文言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注重讲解字词,在讲台上费尽口舌大讲特讲;学生则有的一脸茫然,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如坐针毡,更有甚者是昏昏欲睡……整个文言文课堂死气沉沉,也失去了原本文言文所蕴含的人文性与知识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所以,我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有如下看法和建议。
  一、农村中学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⑴教学目标偏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了翻译上,又是单个字的解释,又是整个句子的翻译,又是归纳,忙得不亦乐乎,而对整个文章主题的发掘很不到位。学习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你天资再聪明,如果后天不学习,最后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学习,哪怕天资不怎么聪明,但勤能补拙,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⑵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文言文,全靠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使课堂气氛很不活跃。
  ⑶教学内容单调
  教学内容一般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
  农村中学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课文,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不重视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成了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学生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接受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存在众多问题。
  ⑴课外知识储备少。⑵学习兴趣不高。⑶课堂背诵能力差。⑷迁移能力差。
  二、农村中学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对策来解决。
  1、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这样复杂的事业需要教师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提高不仅在于教师本身的努力和提升,而且在于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和重视。
  ⑴师资培训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力度。⑵农村教师要注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⑶注重城乡教师的交流。城乡教师交流是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对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丰富教学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抛弃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⑴转变教育观念,重人文性培养。
  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①导入激趣。包括故事导入法、成语导入法。②课堂小竞赛。包括朗读竞赛、背诵竞赛、默写竞赛等。③课堂表演。④课堂延伸情趣。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4、学法指导
  ⑴诵读法
  ①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②诵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③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课前预习的朗读、教师课堂的范读、学生课堂上的齐读等。
  ⑵积累法
  ①积累常用的文言虚词。②积累一词多意。③积累常用通假字。④积累古今异义。⑤积累词类活用。
  总之,农村中学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在文言文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爱学文言文、乐学文言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他们的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一、提出问题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浸润文化的气息?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觉得非常奇怪:文字不就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吗?学习文字不就是在学习文化吗?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的气息,是不是故弄玄虚?  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这可能是大家都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  师:请你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好”字:“女”字加上一个“子“字,就是“好”字。  师:这种方法不错,能帮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要学习“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这些作品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十分钟读书法”,让学生养成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它在阅读教学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但在作文教学中却鲜有人用。我认为,作文教学也必须渗透“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个语文教师对四五十名学生用“一刀切”的方法统一指导作文,即使这位教师水平很高,生活阅历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擅长言辞,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他教的是有着种种差异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一,语言表达基础不一,思维角度不一,如果采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学一篇课文,在揭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难已成为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也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其原因是: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  回顾多年的语文教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应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更好的收效呢?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如何去做呢?以我个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实现“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也很爱问问题;但也总有一部分同学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面对后一部分学生,我们就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使他们不因为怕自己答不好或答不上来而不敢回答问题,也不因为怕老师批评而不敢问问题。其次,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向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寓知识于乐趣之中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愿与大家共勉:  一、以疑开始,设置悬念  疑是学问的开始,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想弄个明白。古语云:“学起于思,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