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向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寓知识于乐趣之中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愿与大家共勉:
  一、以疑开始,设置悬念
  疑是学问的开始,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想弄个明白。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应在悬念中引起学生的疑问,从疑问开始,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去研究问题。比如说:在讲《孔乙己》时,我就设计了几个问题: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为什么拿他取笑?孔乙己最后结局怎么样?……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了他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是和情境密切相关的,一定的情景产生一定的情感。在教学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放了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并且展示了一些春天的图景,学生当时就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气氛十分热烈。然后,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学生纷纷发言,然后我就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上来,让学生认真读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学生们马上进入了情境,认真读起了课文,神情十分专注。
  三、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的设置
  语文教师讲课要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幽默性、感染性、号召性,会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的吸引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学生的疲劳感,保持刺激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助于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四、拓宽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对于求知欲望强烈、热情好动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和不同爱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五、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学生得以发展的空间
  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师生之间应乐于沟通,相互尊重,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形成一个强烈的共鸣场,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许,多一些真诚。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会被学习的知识深深吸引,从而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也就能从学习中得到很大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寓教于乐。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两者有机结合,就可以构成一个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迸发无穷的智慧的光芒。
其他文献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由此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活”呢?笔者认为,“活”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中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制定好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
期刊
一、提出问题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浸润文化的气息?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觉得非常奇怪:文字不就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吗?学习文字不就是在学习文化吗?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的气息,是不是故弄玄虚?  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这可能是大家都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  师:请你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好”字:“女”字加上一个“子“字,就是“好”字。  师:这种方法不错,能帮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要学习“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这些作品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十分钟读书法”,让学生养成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它在阅读教学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但在作文教学中却鲜有人用。我认为,作文教学也必须渗透“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个语文教师对四五十名学生用“一刀切”的方法统一指导作文,即使这位教师水平很高,生活阅历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擅长言辞,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他教的是有着种种差异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一,语言表达基础不一,思维角度不一,如果采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学一篇课文,在揭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难已成为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也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其原因是: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  回顾多年的语文教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应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更好的收效呢?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如何去做呢?以我个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实现“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也很爱问问题;但也总有一部分同学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面对后一部分学生,我们就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使他们不因为怕自己答不好或答不上来而不敢回答问题,也不因为怕老师批评而不敢问问题。其次,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