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异常临床上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脐带两端分别连于胎儿脐轮和孕母的胎盘胎儿面,长度在30~70厘米范围,连接着胎儿和母体。通过脐带,可将孕妇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于胎儿,使胎儿健康发育成长。但是在妊娠中晚期和围生期,如果发生脐带异常情况,如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脐带过长,以及脐带过短、脐带缠绕、脐带打结和扭转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母婴身体健康和安危问题。本文重点对临床上脐带异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介绍医生可以采取的相关处理对策,旨在确保胎儿或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脐带异常情况分析
  脐带异常发生原因和多种因素存在联系,很难做到提前预防。如果出现先露脱垂,以及脐带过长、脐带附着和脐血管数等异常,往往是临床产科无法预测的紧急情况。此外,如果发生头盆不称、胎头入盆困难,以及胎位异常、胎儿过小、羊水过多等状况,引发脐带于胎先露前方发生的概率增加,而且容易在破膜时脱出宫颈口外。脐带过长、胎儿过小,以及羊水过多和胎动频繁等因素,同样会引发脐带异常现象。脐带异常需结合病情需要选择剖宫产。但脐带异常发生后容易诱发胎儿窘迫,对胎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加大剖宫产的风险,严重情况还会发生死胎的状况。
  如何判定脐带异常
  1.判定脐带异常的方法。(1)胎心率异常的判定:脐带先露/脱垂时胎膜没有发生破裂,在胎动和宫缩后胎心率缓慢,通过改变体位、上推胎头/抬高臀部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而且破膜时胎心率异常、脐带脱出于阴道口外,即可判定为胎心率异常。(2)胎先露下降受阻的判定:脐带缠绕、脐带过短所致胎先露下降受阻,同时存在胎心的改变。(3)胎死宫内的判定:脐带附着异常、扭转,均为引发脐带血供异常的主要原因,同时容易增加胎死宫内的概率。
  2.医生诊断脐带异常的方法。可通过阴道检查、超声检查方式诊断脐带异常。产程中发生胎心异常,需在第一时间行阴道检查,对有无发生脐带脱垂、脐带血管搏动进行检测;实行超声检测有利于及时明确有无脐带先露和脐带缠绕情况。此外,医生应结合孕妇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等,加以综合诊断。其中胎心异常/破膜时,脐带会脱出阴道口外,这时胎先露下降受阻,部分孕妇会出现胎死宫内。如果产程中发生胎心异常的现象,需立即做阴道检查,主要对脐带脱垂、是否存在脐带血管搏动相关情况作以全面了解。
  脐带异常临床上易出现问题及处理对策
  1.脐带异常临床上易出现问题。脐带作为胎儿、母体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不同类型的脐带异常问题均会引发脐带血流受阻、胎儿缺氧宫内窘迫、围产儿窒息/死亡等。脐带异常发生率较高的是脐带过长导致的脐带绕颈,其中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发生率最高,约占脐带绕颈的95%。通过阴道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脐带绕颈的诊断。脐带缠绕和脐带扭转会对脐血循环、母体对胎儿营养输送等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胎儿在宫内生长的速度缓慢,增加足月低体重儿的概率。在分娩期间,容易受到脐带受压所致血流受阻因素影响。此外,脐带过短、脱垂、先露或是打结等,也易致胎儿窘迫/胎儿急性宫内缺氧,导致胎死宫内。由此可见,脐带异常的发生,对于围产儿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健康的威胁非常大,要求临床医生引起重视,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处理。
  2.脐带异常问题处理对策。为降低脐带异常对围产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医生应秉持及早诊断、及早处理的原则处理问题。产前进行B超检查可以提高脐带绕颈的检出率。建议在孕期28周后接受B超检查,如果观察到胎儿颈前U形压迹、W形压迹、 X形压迹,则可判定为脐带绕颈;在孕周34周后实行B超检查、胎心监护。对疑似脐带异常孕妇,建议在产前、产时进行胎心监护,待破膜后严密观察羊水的性状,借助B超和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缺氧的状况。妊娠早期建立围生期保健卡,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方面服务,进行孕妇和胎儿孕期监护,旨在及时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情况;妊娠晚期需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的自我监测方法,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工作,和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协作,以便在发生异常时立即入院接受相关检查和处理,可以有效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胎心监护是监护胎儿宫内有无缺氧的主要手段。脐带异常主要表现为早期减速方面,若是发生频繁晚期减速,尤其是反复晚期减速,说明胎儿有缺氧和酸中毒的状况。此时,施行胎心监护可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应该对孕妇的产程加以监护,通过产程图对孕妇分娩方式加以指导,目的是促使孕妇尽快完成分娩,确保胎儿的生命健康。对疑似或确定有脐带问题的孕妇,建议以听胎心、观察胎心音变化方式进行实时监测,破膜后结合羊水變化、产程进展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
  为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建议在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孕妇分娩时做好相关抢救准备工作,提前将抢救药品准备好,加强医务人员间的配合,通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助产士参与到抢救工作中,借助产房新生儿复苏设备处理,加强医护人员间的配合和协作,对轻中度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以此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此外,需为孕妇梳理宫缩和分娩间的关系,根据孕妇性格特点、文化水平、临床需要等,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主要讲解妊娠、分娩、配合宫缩使用负压方法等知识。在此之后施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叮嘱孕妇保持放松状态;在宫缩时为孕妇按摩腹部,宫缩间歇期鼓励孕妇进食适量食物补充体力。在孕妇提出问题时及时认真解答,从而使孕妇树立及早完成分娩的自信,保证自身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脐带异常诊断不及时或围生期处理方法不当,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等。故要求产科临床医生必须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要对可疑脐带异常的产妇加强产时监护、产程监护和母婴心电监护等。若是发生并发症,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母婴预后。■
其他文献
大多数育龄女性可能会出现宫颈炎.该疾病为女性宫颈部分出现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宫颈炎对女性的危害性是较大的,据相关统计,我国宫颈炎女性患者每年呈不断上升的发展
期刊
儿童发生摔伤磕碰,伤及头部十分多见。许多时候没有严重问题,稍严重的话会出现头皮血肿,有的会在伤口处留下疤痕。当然也有严重的伤及头颅的情形。孩子受伤之后,到底要不要送医呢?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受伤过程直接关系到受伤状况  1.撞击的能量。伤情与能量大小紧密关联。若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通常没有大问题;若是遭受成年人的碰撞,则情况要严重一些;若是被汽车撞到,则更加严重。若从高处坠落,要弄明白具
期刊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症状,据统计所有儿童中有3%~4%发生过高热惊厥.原因是小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易引发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发生惊厥.本文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保健
期刊
健康美丽是每一个女性的追求,但是随着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职能越来越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健康的隐患也越来越多。目前,一些妇科肿瘤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性亚健康人群的体质大数据分析结果,也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未婚女性成子宫肌瘤青睐对象 20岁后每年一次妇科检查很必要  传统上认为,临床上子宫肌瘤的高发对象多为30~50岁的女性。但是近年来2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开始增多。  年轻的女性朋友们
期刊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习惯,大家觉得是很健康的,实则对身体有害。2021年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8项最常见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您也有这些误区,赶紧改变一下吧。  饿了才吃 许多朋友在生活中不能按时就餐,或者是不到饿的时候不吃饭,理由就是“不饿”。还有的朋友常常是“废寝忘食”,再晚也要干完活再吃饭,这都是不科学的。食物在胃内的停留只有4~5小时,等我们感到饥饿时,胃早就排空了。这时,胃黏
期刊
黄豆,拉丁学名Glycine max,别名黄豆、大豆,豆科大豆属植物。其有效成分为大豆苷、大豆糖苷配基、染料木苷、黄豆黄素、黄豆黄素糖苷配基、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有抗衰老、舒缓更年期、改善女性经期不适、降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功效。  黄豆原产于中国,之后引入朝鲜,后来又到了日本,成了亚洲人的传统食物。到了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熟悉黄豆及其养生作用。  如今,黄
期刊
每天清晨,许多人都习惯以一杯牛奶或豆浆开始新的一天。牛奶和豆浆,到底哪一种更有营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人在35岁之后,骨量从最高峰值开始回落。所以在进入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补钙显得特别重要。豆类中的钙含量并不少,只不过加水磨成豆浆后,含量就被稀释得很低了。含钙稍多的豆渣则因口感问题不受大家待见。相比起来,牛奶的含钙量更高,而且也比较容易被吸收。但是豆浆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
期刊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老年人会出现腿脚发凉,或者走一段路程以后腿疼乏力,坐下休息片刻后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很多老年人会误认为这是缺钙
期刊
在山西等地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白面饿断腰.”意思是说吃了黄米糕,走40里路都不感觉饿,吃白面饼走20里就饿得受不了,莜面的饱腹感则居
期刊
在眼科临床上,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小偷”,而且还是一个反侦察能力高超的“神偷”。它在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中发病率占据首位。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超过7 600万,预计2040年将超过1亿。中国是青光眼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达2 100万,其中致盲人数达567万。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青光眼患病率逐年增加,青光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青光眼到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