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非遗”作品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它们或承载着历史的风雨,或寄托着百姓的希望,或传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假设你是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风筝、泥人、剪纸、空竹、宫灯、面人、景泰蓝……在你的身上既有历史的印记,又有来到新时代的喜悦,你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是‘非遗’”为题目,写出“我”的故事。

题解


  很显然,这个想象类作文题目的提示语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
  第一句话是限制型提示语,要求我们通过写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神奇的传说来展现历史的风雨,传达人们的情感。
  第二句话是示例型提示语,给了我们很广阔的选材范围。同学们可以从提示语中找到自己的选材方向: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风筝,也可以是体育课上经常玩耍的空竹,如果有去景德镇旅游的经历,瓷器无疑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而第三句话要求同学们写出的故事要能呈现“历史的印记”和“来到新时代的喜悦”,这就要求同学们从立意方面挖掘深度了。
  描述“历史的印记”,要求我们所写的故事应该是某一段历史的缩影,投射在这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身上,通过它的命运折射出历史的变迁。这就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
  表达“来到新时代的喜悦”又需要同学们有关注当下的意识。如今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这一代学子的必修课———“非遗”的失传,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生命的终结,更意味着凝结在其中的艺术与精神的消逝。
  因此在细读提示语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题目从立意到选材都提供了很多信息,我们不用担心无话可说。那么如何借助一个独特的线索,呈现一个动人的故事,设置扣人心弦的波折,表现新颖而深刻的立意呢?
  一个秘诀就是:以小见大。这是很多名家的写作秘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在文章当中既是线索也是主人公,也就决定了它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事件的观察者,而以它为核心的一连串事件又决定了它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会说话,有情感,有想法———它是能和人共情的。
  写一个好故事很重要,写好一个故事同样重要。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如何让这篇想象作文打动读者?让读者跟着你的故事去哭,去笑,去心动,去遨游世界,去再现历史呢?
  不少同学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都写成了自述,通篇都是内心独白。设想一下,这样的写法和你去给别人复述一个故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写文章面对的是读者而不是听众,文字的感染力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用第一人称的时候,拓宽视野。决不能让这个“我”仅仅是一个复述者,而应该想象周遭的“别人”的神态动作,用细节描写去增加故事的曲折性,衬托主人公的形象。
  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生例文


  我是“非遗”作品
  人大附中早培部八年级张嘉懿
  我诞生时,正值宣和年间。
  一双长满了厚厚茧子的手塑造着我的身体。我的身下铺着轻如烟罗的薄纱,那双手慈爱地抚摸着我,说我是缂丝精品,似画更胜画。
  我长在一面团扇上,被老妇人交给了一位贵族小姐。她抚摸着我,脸上是欣喜的笑。她总把我带在身边,我看她点茶、插花、抚琴、作畫。偶尔我也能在马车上透过轿帘,瞧那“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
  我想,能这样安稳一生,在小姐的团扇上静看流年也好。
  那一年,有人匆匆来报,主人一家连夜仓皇南逃。金钗之年的小姐随家人逃离,来不及捡起掉落的我。
  我流落到了金人手中,被锁进了箱子里。
  我被带到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再也吹不到中原和煦的春风,耳畔再也听不见婉转丝竹声。我听着战马嘶鸣,军角悲歌;我看着猎猎秋风中,人们厮杀……我老了也倦了,便沉沉睡去。
  再醒来时,一个穿着旗装的女子正拎着我仔细端详,眉间闪过一丝疑惑,又把我放到了新的箱子里。
  我想,我已青春不再,再也不让人喜欢了吧。我努力伸展着僵硬的身体、脆弱的手臂,向周围的绣品“儿孙们”夸耀着:“我可是五百年前宋人的缂丝团扇。”它们好奇地围坐在我身边,用崇拜的眼神望着我,听我讲从前的故事,任由我怀念之前的生活。
  那一夜,一向熟悉的打更声没有出现,纷乱的叫喊声吵醒了我。我正准备叫醒“儿孙们”,却被突如其来的亮光刺痛了眼睛。掀开箱子的是几个长着蓝色眼珠、高鼻梁、苍白皮肤的怪人,他们一把把我甩出箱子外。我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浑身疼痛不已。粗暴的“蓝眼睛”扔下我和我的几个儿孙,抢走了案上的瓷器,哈哈大笑着操起一根“火棍”扔了过来。
  是灼烧的感觉吗?我的脸上满是炭灰,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身上几处已没有了知觉。回头再看儿孙们,只剩下一堆灰烬,我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再睁眼,已斗转星移百余年,一个短袍窄袖的姑娘拾起了我,把我轻轻拢在怀里。后来,她又将我放在玻璃盒中,贴上标签———火烧圆明园残留品———缂丝团扇(年份待定)。她的眉头轻轻皱起,好像我家小姐看到我摔在地上时的模样。我努力地冲她挤出一个微笑,我知道,我是劫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我又到了许多人手中,有懵懂的少年,有义愤填膺的学者,最后,我被交到一位老奶奶手中。
  一针一线,似是修补伤口,实则是重塑我的身体。
  我的身体恢复了活力,在熟悉的茧子下,我获得新生。这里的人们是爱惜我的,他们的一颦一笑几乎让我忘却了曾经的黑暗与战争,我喜欢上了他们,喜欢上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起先,大家还盼望着那扇门会重新打开,还会有人来继承这门技艺,继续塑造泥人。但日子一天天过去,门还是紧闭着。周围的泥人都开始缺胳膊少腿,我的身上也落满了灰尘。
  不知过了多久,一丝亮光出现了。我看着进来的人们,尽力想挺直自己的身躯,展现出我那昔日的荣光。可我身上已经遍布岁月带来的痕迹。我十分无助,仿佛又变成了路边的那一捧泥。
  “哇,这是失传已久的泥人呀!”来人激动地看着我。他把我轻轻装进袋子中,带到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一群人开始修补我残破的身躯。他们细致认真地往我身上的裂缝里填上泥土,帮我重新塑造那栩栩如生的脸。终于,我的身体又像当年那样完美了。
  我被摆进一个玻璃橱窗里,橱窗上的标签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
  可我被红布盖住了。困惑间,耳边传来一个激动的声音:“传统艺术品修复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下面我来向大家展示修复好的泥人!”紧接着,红布被掀开了。我看到很多人围在我的面前。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惊叹,似乎都被我精致的身躯所折服。
  终于,在新时代的文物修复技艺下,我得以重生。
  教师点评
  冯骥才先生的《泥人张》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小作者笔下的“泥人”并没有像《泥人张》当中的泥人那样获得满堂彩,手艺人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这也折射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的窘迫状况———想象作文的关键点就是要做到折射现实。所幸,这个泥人借着“文物修复”的东风,重获新生。
  (吕晓懿)
  片段一
  我看到了现在的我:蓝色云纹飘逸,碧色波纹流畅,两相映衬之下更显得行云流水、自然大方。再加之纯净素洁的底色,美得不可方物!
  我还记得那年,我作为礼物被赠予当时江南第一大才子时,他高兴地抱着我,久久不肯放下,就像一个孩子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玩具一样。他把我放在花园正中,潺潺的流水、美艳的繁花与青翠的树木,在我面前全都黯然失色。他曾为我作词一首:“一笔墨痕转青花,胜似流云……一片盛景,几多繁华。”作罢,才欣然离去。
  时光斗转,年华飞逝,我已添上了几分沧桑,带着历史的悠远来到了数百年后的博物馆,为后人带来经久不衰的文化蕴藏。
  “青花瓷镌刻着无形的碑文,演绎着无声的史诗,带着时空的痕迹在今天与我们见面!”讲解员的声音再度响起。数百年前的我,记录历史;数百年后的我,由你阅读。
  ———人大附中早培部八年级廖泽昀
  片段二
  我———景泰蓝花瓶,是他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我被置于宫内,脚下是散发着幽幽清香的檀木书桌,身后是雕着秀丽图案的木质屏风。每个清晨都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清水将我擦拭得干净明亮,我宁静地望着人来人往,感受时间慢慢滑过。
  有一天,我没有等来姑娘,等来的却是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强盗。他们蓝色的眸子中燃烧着张狂、傲慢和贪婪,我被他们粗暴地掠走,塞进一个装满战利品的布袋里。我眼前的光亮瞬间消失了,落入无边的黑暗中。
  不知过了多久,行了多远,我的脸颊被粗糙的布袋使劲摩擦,布袋中其他的金属制品在我身上碰撞,留下了一道道伤痕。孤单和寂寞加剧了我对家乡的思念。突然有一天,布袋被打开,一张和蔼可亲的脸出现在我眼前。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拳曲的金发中夹杂着几缕银丝。他用一双布满皱纹、略显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然后轻轻地把我放在柜子上。木器熟悉的香气顿时在我身边弥漫开来,我在柜子上看到了许多未曾谋面却又似曾相识的器物,回家的念头在我心中更加强烈。
  ———人大附中早培部八年级范焜棋
  片段三
  我突然听到从隔壁传来的收音机的声音:“政府正在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非遗’传承人可自行申请保护……”听到这儿,我心生一计。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跳下架子,抱起老爷爷记账用的笔和纸,开始书写:“我是北京传统工艺品毛猴,想申报‘非遗’保护……”那笔对小小的我来说,有千斤重,我没写几个字便精疲力尽,但想到老人能把他的手艺传承下去,我和兄弟姐妹们能被更多的人熟知,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这些传统手工艺,我便充满了力量。
  写完信,我已经虚脱了,但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要把这封信寄出去!
  借着门缝里吹来的一阵风,我死死地抓住信纸飞了起来,飘出开着的窗户。高楼像树林一般,我在风的吹动下,按照路牌总算找到了市政府。
  突然,我的一条胳膊裂开了,一阵刺骨的疼痛顿时传来,我咬着牙,拼命不让自己松开手。马上就要到了,但我手臂上的裂缝也越来越大。终于到了市政府门口,我忍痛将信塞入市政府的门缝后,手臂斷了,我也昏了过去。
  醒来时,我躺在一辆运送“非遗”作品的专车上,老爷爷也坐在车上,身边放着我的毛猴兄弟姐妹,他的脸上带着灿烂而舒心的笑。
  我也笑了起来。
  ———人大附中早培部八年级谢元淳
  素材一
  京剧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尤其在表演形式上有很新鲜的东西超过了普通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京剧的“唱”更超越了其他戏曲。但京剧的某些形式也含落后成分。如松散、无情节、缺乏丰富的人物形象,按演义小说结构单调发展。今天年轻人不喜欢京剧,不仅因为唱腔节奏慢,而且整个情节进展节奏缓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障碍。对此,我认为观众应该多迁就演员,逐步接受和习惯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京剧完全能够表现现代生活。但要舍弃一些东西、丰富一些东西,解决传统戏剧表演程式与现代生活习惯的诸多不协调。京剧现代戏,我以为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研究:生活动作的舞蹈化;生活语言的音乐化;从生活出发创造富有想象、新鲜奇妙的表现手法;适当吸收、合理使用古代舞蹈、武打动作……对以上这些有了深入的理解,现代戏才能既有现代生活气息,又不失京剧艺术的韵味。   ———汪曾祺《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素材二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啪”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的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冯骥才《泥人张》
  素材三
  他们父女和师徒正在给同一幅名叫《三星图》的年画上色。是三张内容一模一样的年画。画上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三个长相奇怪的老头儿:帽子旁边插了一枝花的老头儿代表“福”;戴官帽的老头儿代表“禄”;脑门儿鼓起一个大包的光头长胡子老头儿代表“寿”。每一个老头儿身边各有一个胖娃娃,抱大寿桃的抱大寿桃,扛玉如意的扛玉如意,捧官印的捧官印。老头儿、小孩儿都喜气和善,肥嘟嘟胖乎乎,看着就想伸手上去捏一把。除了这三张,门上还贴着很多用雕版印制出的相同的年画,老秦一边自己给老头儿和娃娃上色,一边跟如玉和徒弟讲解。
  给年画上色是门大学问,第三次登门,我也申请试试身手,给最简单的那些年画上色,如《莲生贵子》《莲年有余》。一本书大小,哪一笔出格了,也没人当回事。中国人买年画图个喜庆,花红柳绿颜色到了就行。
  ———徐则臣《北上》(杨柳青年画)
其他文献
题目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以“依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章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址和学校名。题解  该题目属于半命题作文题。  首先,我们先看导语,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导语的一组排比句中,“母爱”“故乡”“奋斗”三
凉!  多雨的南方总会好客地邀秋风出席,天地间就平添了几许寒气。  我站在2500米的赛道上,双腿绵软,不住地深呼吸,“放弃”两个字每每要从嗓子眼儿蹦到嘴边。我狠狠地咽了下口水,似乎这样就能将懦弱的念头彻底扼杀。  站在旁边赛道的你总能第一时间察觉我的不安,单手握拳在我的肩上不轻不重地捶了一下,又跟做贼似的悄悄附在我耳边:“我等你!”湿热的气息喷在耳根上,痒痒的。  大军压境般的不安好像被这句话唬
第四章 解疑  涂桦为了验证高冷轩的真实身份,上专业网站查询到验证AIR的方法:至今为止,AIR还无法使用有强辐射的东西,因为使用强辐射的东西时他们会爆炸。  涂桦马上打电话给华凯,让他帮忙找一找有强辐射的东西。华凯立马行动,找来了一台强力电风扇。  接下来就要设法让高冷轩使用这台电风扇。涂桦想到学校里正好有个游泳馆,他们可以找机会把高冷轩推下泳池,这样就有借口对高冷轩使用强力电风扇了。  “给高
只要膝盖不痛,杨本芬每天都可以在iPad上写出好几页。从她年近60岁开始写作那天起,她从不知道什么叫瓶颈,每次一坐下去,就像打开水龙头,文字涓涓涌出,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有。如今她81岁了,即将出版第二部作品《浮木》,第三部作品也在撰写中,但出书这件事对她而言还是充满了不真实感。“没想到会出,真是一个意外。”杨本芬反复对记者说。她被人所知,是因为处女作《秋园》。   她身上带着些过分的谦卑。采访
“走!咱们去蹭蹭?”  “好嘞!”  …………  眼下正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期末复习阶段;不幸的是,也是热浪滚滚,溽热侵袭的时期。我们每天都闷在蒸笼一样的教室里,日子如蒸桑拿一般煎熬!  不知是谁发现了“新大陆”:“办公室里开空调了!可凉快啦!”此后,曾经严肃、甚至令人生畏的办公室成了同学们心中的避暑胜地。  “咱们去跟老师请教问题?顺便蹭蹭空调去?!”我对好友使了个眼色。她会心一笑,我翻“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恨书》,恨了若干年,结果是卖掉。  这话写着容易,真到实际操作也颇费周折。  卖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空间。因为侍奉老父,我多年随居燕园,房子虽说不小,但大部分为书所占。四壁图书固然可爱,到了四壁容不下,横七竖八向房中伸出,书墙层叠,挡住去路,则不免闷气。而且新书源源不绝,往往信手一塞,混入历史之中,再难寻觅。有一天,我忽然悟出,要有搁新书的地方,先得处理旧书。  其实处理零散的
题目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文章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題解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中,经常有比喻型作文题出现,但是对于初中写作教学来说,比喻型作文较一般命题作文写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审题立意的指导训练方面。  一掌握审题方法  审题就是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要求
现在的人,管老师叫先生的很少,而老师中配得上“先生”二字的更少。幸甚至哉,我至今已遇两位真正的“先生”,说来有趣,这二位又偏偏都是光头。  第一位先生姓于,但大家多以其字“水寒”称之。时间久了,“水寒”变成一个称呼,年级中各人都有耳闻,但很少人知道究竟缘何而得此称号(尤其是外班同学,因为他只教我们班语文)。其实第一堂课他便介绍过:因为名字中带着“冰”字;此外,荀子有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要求“学写游记”,八年级上册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于是,我们策划了历时一学年的景点打卡活动,以“远方”为主题,利用闲暇,走出书房小圈子,探自然山水,访名园建筑,用美图、美文记录足迹,留下美景,抒发情思,表达思考。后将学生成果汇编成作文集《远方》。  要求如下:  1.活动主题:走进各地景点,了解
那天,我同往常一样背上书包走出学校。  校门口也一如既往,聚集了数不清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用不着我费力寻找,妈妈和那辆陪伴她多年的电瓶车正在老地方等我。她双手扶着车把,神色平静地注视着远方。她总是那样气定神闲,不论我来得早还是迟,不论天气如何变化。我径直走过去,视线穿过涌动的人潮,四目相对,我们相视而笑。当我走到妈妈身边,她一边从保温袋里取出一只盒子,一边说:“天气热,这是哈密瓜,切成小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