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高校必须采取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等措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满足时代发展新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1.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高校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加上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风险与日俱增。高校只有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控,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确保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市场经济倒逼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发生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行政化管理,是整齐划一的,到了市场经济时期,高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自主发展的空间较大,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毕业生与其他技术人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必须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人才,从而紧紧跟上市场经济发展脚步。[1]
  (3)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质量的反馈,可以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出科学的诊断与反馈,全面系统地获取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相关信息,进而固化先进的经验与做法,及时纠正错误和过时的做法,深入教学管理改革。
  2.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一是存在管理本位思想。习惯于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服务意识不够浓厚,注重机械执行规章制度,经常以检查代替管理,以管理代替服务,管理过程比较程序化、机械化,教师疲于应付。二是管理缺乏人性化。教学质量管理实行一种行政化管理模式,见物不见人,要么等领导指示,要么凭经验,缺乏对教师需求、教学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对现有教学资源的统筹使用。三是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缺乏新思路、新方法,仍然奉行唯分数论,凭分数判断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没有创新精神。
  (2)管理手段落后。主要是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和监控体系。评价方面,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均衡,偏重于对课程理论教学的评价,忽视其他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的评价,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的参与面不广,只注重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评价,缺乏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监控方面,主要是过程监控不够有力,只注重研究评价标准,而忽视反馈信息的跟踪和解决,特别是对跨部门的反馈信息,更难跟踪落实。[2]
  (3)队伍建设落后。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件事务性、辅助性、服务性的工作,十分细小和繁琐,没有显性工作业绩,学校对这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经常是注重实用,忽视培养,注重干活,缺乏认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晋升空间有限。在高校,教师可以参加职称评定,学生辅导员有双层通道,但教学管理人员既不能参加职称评定,也很难选拔进中层教学管理领导干部,晋升的渠道和空间狭窄,看不到发展前景,级别低,待遇低,工作稳定差,很难安心工作。三是整体素质依然不高。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有两类,即专业教师兼任和行政管理人员转岗,专业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一般来说学历层次较低,加上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平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管理水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强化教学管理质量意识。高校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及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推动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双提升。具体来说,要强化三个层面的质量意识:一是增强管理层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落实教学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和每一层级一把手的第一责任,真正把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教学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决策、抓好教学管理,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有效的监控机制,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认真对待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将学习与人生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增强提高学习质量意识,以学习质量的提高,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统筹协调、多元评价、过程监控三大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按照将教学质量管理的决策、执行与监控分开的思路,建立教学质量决策体系、评价体系和督导体系,解决好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集政策制订者、执行者、监督者于一身的弊端,充分发挥学校、院系、教研室等各层级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完善多元评价工作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内部评价的模式,将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学生有机纳入教学评价之中,使教学评价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积极行动,通过全方位评价、多渠道反馈,确保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进一步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三是完善过程监控工作机制。构建相对完备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广泛采集各科教师的教学效果信息、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信息、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导信息及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建立健全定期和不定期教学督导检查制度、随堂听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等,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将之放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一是进一步充实队伍。按照新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吸纳一批优秀教师的思路,把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才引进教学管理岗位,使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与学校办学规模相匹配,与教学管理的形势与要求相适应。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加强业务培训与提升学历层次两手抓,既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也鼓励他们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保持队伍稳定。按照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蔡中宏,王永斌.高等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02).
  [2]何茂勋.从过程观与状态观的视角看教育质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有许多学者研究古人类学,新进展硕果累累,丰富多彩,现择其较为重要和国内广大读者关心的几个方面介绍如下:  关手古猿在何时、何地变人的问题  许多人都知道人是古代的猿类演变成的,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划分人和猿的界线是什么?古猿变人之前和之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多年来在许多人脑子中印象较深的界限是,能够制造工具是人,不会制造工具的便是猿。按照这样的观点,在20世纪中叶,我国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被认
通过对AGC运行模式、AGC控制系统配置方法及AGC取值逻辑的技术分析,剖析了现有AGC电厂侧有功功率变送器接线方式的缺陷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提出了AGC电厂侧有功功率变送器接
前人对隋大兴城的研究中多以隋唐作为整体背景,却忽略了两朝制度的差异及城市本身的演化.现选取隋文帝在位期间这一特定时间段,以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为基础,力图还原大兴城兴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客户经理Tony所在的凯圣琳外滩会所的婚宴大厅档期被排得满满。近两年,擅长西餐与西式婚礼的凯圣琳却因为开始提供中式婚宴而获得了3倍的业务增量。
以遵义供电局内网安全管理的目标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可控的内网安全管理体系。根据遵义供电局的IT基础架构环境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PKI/CA技术、AD域技术和端点准入技术三种技
通过分析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及基础建设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对县局10kV配变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今县局缺乏人员缺乏设备的情况下提出如何在不需要试验的情况下对配变的运行进行状态监测,通过通俗易懂的技术手段初期判断设备的运行
我参加过一次奥迪的年终媒体答谢会,是在三里屯橙色大厅请来李宗盛的音乐会,那时候很难想象奥迪会做一个'好声音'这种励志但并不高大上的音乐会——在这几年和奥迪中
三河电厂二期两台东方300MW供热机组自投产以来,通过在分析对比制粉系统设计参数、总结影响炉内结焦因素的基础上,各方面不断深挖改进,从如今实际的运行状况看,解决了不少机组运
数学教学内容要富有挑战性、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提供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