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398622409xie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灾害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提高人员救治效果及圆满完成任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灾害救援演练中的护理工作实践,为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灾害救援演练任务中的护理实践,包括快速展开、防护到位、优化流程、注重细节等.结果 灾害护理救援演练成功实施,护理人员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救援任务.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人员编制少、护理救治流程未标准化、救治经验少、装备信息化水平不高.结论 为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应积极培养“全科人才”,标准化护理救治流程,采取平战结合多形式培训方式,及研发新型救援装备.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
目的 探究同步脱敏治疗对抗蛇毒血清过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从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蛇伤患者中选取60名进行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及蛇毒种类随机分为传统脱敏治疗组(n=30)和分段脱敏注射法治疗组(n=30),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结果 患者在经过治疗后PT、APTT时间恢复或接近到正常范围,且TEG各项参数也回到正常范围.患者治疗前后PT、APTT时间以及TEG各项参数对比(P
目的 对比经鼻高流量吸氧(HFO)与无创辅助通气(NPPV)治疗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非肺源性ARDS患者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O组(n=25)和NPPV组(n=25),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取HFO和N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住院情况及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均在治疗后15 min明显升高(P0.05);与
目的 探讨血清激肽释放酶(KLK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冠状动脉病变SYNTAX-11评分体系预测血运重建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收入万宁市人民医院的STEMI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 d血清KLK1和RBP4水平及SYNTAX-11评分,并随访患者半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患者病变支数增多,KLK1逐渐降低,RBP4水平及SYNTAX-11评分逐渐升高(P0.05);而双
目的 比较三种常见不同骨髓腔穿刺部位在成人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成人组中无法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骨髓穿刺部位分为A组(肱骨近端部位穿刺)、B组(胫骨近端部位穿刺)、C组(胫骨远端部位穿刺),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骨髓腔输液通路建立时间、穿刺后及冲洗时患者疼痛评分(NRS)、输液速率、血压回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总体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输液速率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血压回升时间A组低于B组、C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n=62例)和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40),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IMT和血液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胆红素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
目的 检测方舱医院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肺功能,分析其在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其临床价值.方法 2020年2月武汉国博汉阳方舱医院收治的196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出院组与加重转院组,按年龄分层为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使用广州红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简易肺活量计检测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值流速).结果 20~40岁、41~60岁、>60岁按年龄分层,转院率分别为7.31%、21.21%、35.71%,组间比较P60
[目的]比较改良式与传统式缝合桥修复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肩袖修补术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手术36例,传统手术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关节腔生理盐水灌注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15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13±0.19)个月.改良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
[目的]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比较,评价经皮椎体支架系统(vertebral body stent,VBS)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OVCF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行VBS治疗(VBS组),32例行PKP治疗(PKP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其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满意,但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膝关节生物力学.本文就膝关节牛津活动平台内侧单髁置换术后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尸体研究、有限元分析、步态分析及其他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