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三级乙等)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医院创建于1915年,现占地面积112亩,核定床位1000张,是崇明岛上规模最大、科室设置齐全、设施先进的综合性医院。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职职工1217人,其中卫技人员1014名,高级职称113名,中级职称503名。医院拥有3个市级重点专科,13个县级重点学科,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三级乙等)位于上海市崇明县城桥镇。医院创建于1915年,现占地面积112亩,核定床位1000张,是崇明岛上规模最大、科室设置齐全、设施先进的综合性医院。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职职工1217人,其中卫技人员1014名,高级职称113名,中级职称503名。医院拥有3个市级重点专科,13个县级重点学科,37个临床科室,6个教研室,1个市级实验室。为实现医院新一轮发展,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发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7例多发性RDD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病例中,女性3例,男性4例,年龄18 ~ 60岁(中位年龄45.7岁),肿块最大径0.8~6.0 cm(平均为3.0 cm).肿块分别位于:左手臂皮下
患者男,25岁.2011年7月始反复发热伴咳嗽,外院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2011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收入本院.入院体检:体温38.6℃,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2.24×109/L,血红蛋白57.9 g/L,血小板7.55 ×1011/L.肝功能:白蛋白17.5 g/L,球蛋白56.3 g/L,凝血功能:PT 18.5 s,AP
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HGPIN)是前列腺癌最可能的癌前病变已经得到公认[1-2].HGPIN组织学表现为导管或腺泡内不典型上皮增生,伴有细胞核和核仁的增大,这一细胞学改变与癌相似.认识该病变的临床意义在于一旦活检中发现了HGPIN,与随后重复活检中检测到癌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虽然近年来观察到活检标本中发现的孤立性HGPIN对随后发现癌的预测值从36%下降至22%,但在这些病例中,只要在3个以上的
目的 分析高分化肝细胞癌(WD-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对73例WD-HCC进行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大体标本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73例WD-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占94.5% (69/73),肝硬化者占80.8% (59/73);肝细胞密度增加者占95.9%(70/73);肝窦明显扩张且形状不规则者占89.0%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疾病( IgG4RD)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提高对IgG4R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IgG4RD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其中2例为胆总管及部分肝切除标本,2例为颌下腺切除标本,1例为肺穿刺标本,1例为开胸肺活检标本,1例为肾穿刺活检标本,1例为肾切除标本。切除标本均经充分取材,石蜡包埋,行 HE、弹力纤维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MaxVision法)染色。结果患者
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 E-MRT)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的高度恶性肿瘤[1]。恶性横纹肌样瘤多发生于肾脏,软组织、实质脏器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发生[1-2]。由于具有横纹肌样细胞形态的肿瘤较多,我们通过对2例发生于婴儿皮肤的E-MRT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少见肿瘤的认识。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可有高达85%的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自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激活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疗效的关系被证实以来,EGFR-TKI在NSCLC患者的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2-3].多项临床研究提示,携带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方法 收集25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明显好发,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1)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但核分裂象相对罕见;(2)常出现肿瘤细胞以薄壁
目的 统计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年间诊断的所有成熟T和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其不同类型的构成比,研究各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CD30表达情况,为抗CD30抗体药物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4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断的所有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统计分析各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情况.抽调其中存档的164例成熟T和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