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疾病( IgG4RD)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提高对IgG4R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IgG4RD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其中2例为胆总管及部分肝切除标本,2例为颌下腺切除标本,1例为肺穿刺标本,1例为开胸肺活检标本,1例为肾穿刺活检标本,1例为肾切除标本。切除标本均经充分取材,石蜡包埋,行 HE、弹力纤维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MaxVision法)染色。结果患者
【机 构】
:
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100730,北京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1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疾病( IgG4RD)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提高对IgG4R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IgG4RD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其中2例为胆总管及部分肝切除标本,2例为颌下腺切除标本,1例为肺穿刺标本,1例为开胸肺活检标本,1例为肾穿刺活检标本,1例为肾切除标本。切除标本均经充分取材,石蜡包埋,行 HE、弹力纤维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MaxVision法)染色。结果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岁。5例在术前都拟诊为肿瘤:2例拟诊为胆总管腺癌,2例拟诊为涎腺肿瘤,1例拟诊为肾盂癌。血清学检查:8例血清IgG4升高,5例IgE升高,4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例为系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病灶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4例伴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原组织结构破坏,伴有不同程度的编织状纤维化;IgG4阳性的浆细胞>20~50个/HPF,IgG4/IgG>40%;4例可见闭塞性静脉炎;未见坏死性血管炎、淋巴瘤等相应的病理改变。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反应良好,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IgG4RD有相对较特异的病理形态改变,计算病灶中IgG4阳性的浆细胞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可获得明确诊断,但须结合临床除外其他可致IgG4升高的疾病。 IgG4临床表现各异,需及早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其他文献
中华病理学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中文网址:http://www.epathology.org.cn/,网站开设了杂志介绍、杂志目录、专家编委、文献检索、标准与规范、杂志会议、数字图库等模块。
患者女,50岁.因"下腹痛10d,发热8d"于2012年6月9日入院.查体:宫颈重度糜烂,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多月大小,右附件区有压痛.患者平时月经正常.B超:子宫9.1 cm×8.8 cm ×7.3 cm大小,前位,形态不规则,肌层回声不均匀,内膜厚0.8 cm,后壁见一低回声,大小为5.8 cm×5.7 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表面隆起.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显示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2013年11月28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移动医疗,建立整合互动的商业创新模式”发布会上在上海举行。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赵明刚副局长、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副社长刘冰、副社长魏均民、深圳华康移动医疗总裁刘波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医学界50余家企业和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主题讲演和交流互动的形式,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未来医学
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身体的不同脏器所致.肾脏是淀粉样变性病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是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后期肾功能可迅速恶化导致肾衰竭,预后甚差[1].近年来,随着肾脏病理检查的推广和实验室检查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病例逐渐增加.我们对经病理确诊为肾淀粉样变性病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008至2013年间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8 ~ 63岁,平均51岁.2例发生于足趾,1例发生于颅眶内,1例发生于大腿,1例发生于肩部.临床上均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的软组织肿块,术
患者女,4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2个月于2010年8月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从胃角起见大片不规则溃烂面,表面覆白苔,底部凹凸不平、质硬,病灶向胃窦、幽门延续,幽门口变形狭窄,拟诊为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标本送江大病理诊断所。
目的 探讨多发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7例多发性RDD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病例中,女性3例,男性4例,年龄18 ~ 60岁(中位年龄45.7岁),肿块最大径0.8~6.0 cm(平均为3.0 cm).肿块分别位于:左手臂皮下
患者男,25岁.2011年7月始反复发热伴咳嗽,外院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2011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收入本院.入院体检:体温38.6℃,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2.24×109/L,血红蛋白57.9 g/L,血小板7.55 ×1011/L.肝功能:白蛋白17.5 g/L,球蛋白56.3 g/L,凝血功能:PT 18.5 s,AP
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HGPIN)是前列腺癌最可能的癌前病变已经得到公认[1-2].HGPIN组织学表现为导管或腺泡内不典型上皮增生,伴有细胞核和核仁的增大,这一细胞学改变与癌相似.认识该病变的临床意义在于一旦活检中发现了HGPIN,与随后重复活检中检测到癌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虽然近年来观察到活检标本中发现的孤立性HGPIN对随后发现癌的预测值从36%下降至22%,但在这些病例中,只要在3个以上的
目的 分析高分化肝细胞癌(WD-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对73例WD-HCC进行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大体标本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73例WD-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占94.5% (69/73),肝硬化者占80.8% (59/73);肝细胞密度增加者占95.9%(70/73);肝窦明显扩张且形状不规则者占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