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总是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在电话里又一次叮咛道:“我不在家的时候,家里的破烂肯定又堆积如山了。没事经常回老屋看看你爸,顺便帮他把家里收拾一下。”我正在单位忙得不可开交,连忙搪塞道:“知道了,我有时间会去的。”下了班,路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想起老爹最爱吃的是那家老字号的啤酒鸭,挤过拥挤的人流,我急匆匆地提着食品袋,穿过另一条街。父亲的家就在街的顶头。远远的,我看到一个衰老的身影站在顶头一侧马路边的垃圾桶跟前,手里拿个棍子在垃圾桶里翻捡着。路人来来往往,但老者却视若无睹。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身影。父亲在寒风中佝偻着腰背对着我正在一心一意地翻捡着路边的垃圾。我心里有些冒火,我跟他说过多少次了不要抛头露面地捡垃圾,让熟人看见多难堪。可是,我却移不动脚下的步子,躲在一旁偷偷地看着,鼻子有些发酸。过了好一会,他吃力地弯腰拾起脚下的破麻袋,蹒跚地向家的方向走去。
  当我打开房门,空气里一股霉臭扑鼻而来,屋子里黯淡无光,一片狼藉。父亲坐在小板凳上埋头整理他脚下堆积的破瓶烂罐和废纸壳。他听到开门声,扭过了头,看到我有些吃惊:“你来了,吃了吗?怎么不打个电话,要不我还提前买点菜备着。”我屏住呼吸,不悦地说道:“我不饿,这么暗,为什么不开灯?”我扭开按钮。微弱的灯光下,他又继续埋下头将地上堆积的垃圾归类,埋怨道:“看得见,开什么灯。”我大步流星地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里面空空无物。“你晚上吃什么?我给你带了你爱吃的啤酒鸭。”我大声地说道。他没有抬头,继续专注地干他手头的事。“跟你说过多少次不用管我。把鸭子带回去给小虎吃,我自己会弄着吃。”他扯着嘶哑的喉咙回答。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反感:难道你永远只会说这一句话——你不用管我。可是,你是我爸爸,你管了我的小,我就得为你的老负责任。我拿出袋子里的鸭子有些赌气地重重扔在案板上。我拿起抹布擦着污迹斑斑的灶台,眼睛逡巡着四周,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我没好气地说道:“怎么会这么脏,我不才帮你收拾的吗,还没到一个礼拜。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把外面的垃圾随便往家里捡,多不卫生。”我用扫帚轻轻地把脚边的老鼠夹子扫到一边,“如果不捡这些臭气熏天的破烂,家里也不会老鼠成患。”“你别管我的事,你要是看不惯,就少来,谁都别想干预我的生活。”他的脸色阴沉下来,冷冰冰地丢下这句话。我充耳不闻,母亲不在身边,他和我的谈话每次都是不欢而散,因此,我很少回家,即使回来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父亲。我不吭声地继续扫地。他直起身来,走进里屋,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大堆东西。他叫住我:“把这包点心带给小虎吃。本来想今天给你送过去,正好你来了,捎给他吃。上个星期我特地跑到幼儿园去看他,他看到我,吵着要吃别人手里的零食,跟你小时候一样好吃。”一提到他的外孙,他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和蔼的笑容。我望着父亲老迈的脸上显现的对孙儿的疼爱之情,心里有些愧疚。
  为了自己那点虚荣心,自从父亲捡拾垃圾开始,我就很少让他去接送小虎。的确,自从搬进了商品房,我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房奴,工薪阶层的工资本来就屈指可数,数目可观的住房贷款让我每月的工资捉襟见肘。养房的费用又让我的工资大幅度缩水。因此对孩子的部分并不过分的小要求,我是能打折扣的尽量打折扣,明明是囊中羞涩还美其名曰为让他从小学会体谅大人的艰辛。我有些酸楚,既是对父亲苦心的愧疚,也是对儿子的歉意。可我嘴巴上还强词夺理:“爸,你太宠他了。不能养成他吃零食的习惯,你当初不就是这样教导我吗,我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好吃,还老挨打。”“你小时候没条件,现在的孩子谁缺吃少穿了,我是他姥爷,不该给他买点东西吗?我卖废品的钱买这点零食还是绰绰有余的,你自打买了房子处处精打细算,可在孩子头上就别太算计。”他边说边把点心塞进我的手提包里。我望望屋里周围的摆设,破旧的家具没有一丝改变。
  所不同的是以前一家人整天都热热闹闹地生活着,现在从早到晚只剩父亲形只影单的一个人。老屋周围的环境是一天不如一天。这几年,开山建房,老屋的后面,修建了高楼林立的高级商品住宅区,挡住了屋子的阳光,屋子楼层本来就低,这样一来,一年到头见不到太阳。屋子里都是阴沉沉的。更糟糕的是,自从楼下夜夜鬼哭狼嚎的歌厅转让出去,一家饭馆就搬了进来,楼下的烟熏火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老屋的生存环境。外面的车辆疾驰而过,车辆的轰鸣声震得屋内玻璃窗哐当作响。我心里有些黯然,我住上了宽敞舒适的高楼,可我的父亲还蜗居在噪声和烟尘四面埋伏的老屋。我每次让他搬到到我那去住,可他都会斩钉截铁地一口回绝。
  这个城市的发展让人瞠目结舌,有好有坏。好处是大家手上的钱多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坏处是过度的消费导致城市的垃圾太多。可是这个坏处让父亲看到了赚钱的生机。
  临走的时候,我拎起背包。来的时候,并不压肩。可是,出门的时候,却感觉到沉甸甸的负重感。打开来看,里面我带来的鸭子除了头颈撕去,其他部位完整无缺。还多了两包点心。回头看,他侧身倚靠在门口,目送我的离去。他的颧骨明显地突兀出来,满脸的皱纹爬满了倦意。我对父亲刚才所衍生的怒气烟消雾散,虽然他生性固执,说话生硬夹板,但是我无法不爱他。
其他文献
那天,中午时分,顶头上司说,他有个应酬,没法陪女儿吃饭了,让我中餐时带上他的女儿。说完,他把自己的饭卡给了我。  顶头上司的女儿今年刚好八岁,一年级,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单位里的同事都喜欢她。这几天,她妈妈外出培训,她还在寒假中,所以,午餐都随她爸在我们食堂里解决。  上司走了以后,我便到他办公室,见小女孩正在做作业,轻声地问:美美,今天中午阿姨请你吃饭,想吃什么?小女孩看看我,歪着头想了一下:比
期刊
画院副院长李华是个油画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华喜欢画风景画,他经常到偏僻的乡村去画画。也由于他经常顶着太阳去乡村画画,他就养成了晒太阳的习惯。  这是个暖暖的冬天,李华一大早坐长途汽车来到了一个叫卖花村的村庄,在村头的稻草堆前支起画架,但是他并不马上作画,而是躺在稻草堆上晒太阳。  一个老农经过村头,看到李华躺在自己的稻草堆上,奇怪地上前打探:“同志,你在干什么?”李华连忙起身拿出自己
期刊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是表现一朵花的一生,几乎在几秒之内,花朵完成了孕育,蓓蕾,初放,盛开,凋谢的整个生命过程。  那一刻,我呆呆地望着,是惊讶于花朵的极美?还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忘了呼吸,也不知言语,唯有眼眶止不住潮湿。  女人如花,从来世到落幕何其短暂呀!  真实的生命当然不会是几秒,而要经过无数个四季的轮回,日夜的转换,而这漫漫的岁月,在无涯的时间里,不也只是一段甚至一个点吗?  既然早已注定,
期刊
周末在家中打扫卫生,我爱人从书屋墙上取下一幅扇形壁挂,因年代久了,木条上所粘贴的贝石早已脱落得不成型了,我爱人欲将其扔掉,被我阻止了,因为送我壁挂者是曾卓。  曾卓是湖北黄陂县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生于武汉市,他是我父亲少年时代的朋友,并一起成为当时中共武汉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第一批成员。抗战期间曾卓辗转到重庆,结识了邹荻帆、绿原、冯白鲁等青年,自筹资金创办了在时代特征、艺术追求上
期刊
雅赏屠豚祖师爷,  俗品辣女豆花香。  夜半雨声润青瓦,  早起匆匆读书郎。    别一朵花牵挂于襟上,饮一杯花雕陈酿,驾一辆时光马车,挥一把文字鞭绳,只在春水回眸的一个瞬间,便抵达那座清雨润泽千年的水墨古城……  走进阆中,便走进了一座古韵幽深、一衣带水的历史古城。  伏羲故里、巴国别都,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的雅称。徜徉在阆中的灵山秀水之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蕴藏着
期刊
今日征梦  十堰工业新区  一颗耀眼的新星  那偌大的厂房  那整齐的车间  那平整的停车场  那轰隆隆的机器声  处处闪现着勃勃生机  新征梦 新事业 新理想  创业的火花在这里燎原  激情的棱角在这里闪现    昔日征梦  曾经彷徨过  曾经无奈过  五年屈辱与磨难  但他不畏艰难  他用那宽厚的臂膀  在风雨中前行  他用辛劳的汗水  浇灌着自己的梦想  用执著和智慧的灵性  抒写着新的
期刊
我紧紧攥着珊瑚刀  来到这个世界  我只会牧羊  并以之为乐 为生  除了换季剪羊毛外  落寞浮华    我是在梦中  扯着嘶哑的喉咙  写一首首荒诞的诗  并为一个化蝶的女人  歌唱  如血珊瑚    数以万计的人  背井迁徙  在桥洞口  又纷纷消失  这是一只羊 眼里的故事    那里  不断有褐赭色的海水倒灌  听祖辈的人说  那儿曾镇压一只蝴蝶化作的精灵  是她 搧动翅膀  引来海水 吞
期刊
一    静静体验远方  在广水平林路上  花开花又落看不见你的容颜  挥不尽深深浅浅的记忆  3月25日是个心恸的日子  雨为何下下下下个不停  桃花黯然失红  我无法敲你家的门  怕惊动自己的心  伸出手,指尖是岸  我怎能跨越  雨是季节寻常的风景  面对柔软之墙  我无法轻易道别  穿过雨帘你的影子  时隐时现  肋骨下刻满你的名字  一遍遍一声声浓浓密密    二    静静体验爱情  
期刊
一    山上的野花都开了,色彩缤纷,争奇斗艳。  小小的野花,比不上玫瑰的高雅,比不上芙蓉的婉约。它自成一派,昂着头,骄傲地迎着风,一群群、一片片地在阳光下任意舒展身姿。  想起了许多有名的花种,有许多诗人、文人为它们作过多少点缀。而这不知名的野花,想来也只有人们心血来潮时才称赞数句。  一直喜欢这漫山遍野的小小的野菊花。  它那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朵,一片片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与菊花一样的芬
期刊
从一记事起,心中对佛就无比的敬畏。因为太姥吃斋念佛,常常拿“人不能做坏事,心地要善良,不然就会下地狱”等话来教育我。太姥对佛很虔诚,从不吃鱼肉等荤腥,更别说杀生之类。  小时候,对佛的敬畏到了极限,以为佛就是神灵,无时无刻不在天上注视着我们,所以不敢存一丝坏心,做半点坏事,唯恐受到佛的惩罚。这种教育泯灭了我童年时期天真无邪的天性,但可喜的是,在这种教育中,我的内心深处保存了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