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为研究孕产妇休克的变化规律及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法提供基础.方法 参照国内外非妊娠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方法,选取孕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治疗组(P0组)和休克治疗组(PS组),每组10只.通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和肾脏病理,首次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果 P组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均保持稳定,说明各种手术操作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P0组整个试验过程表现为典型休克状态及转归,失血68 ml(38%)时出现休克症状,此时MAP为(40.0±3.5)mm Hg、呼吸频率(115.6±9.12)次/min、心率(361.7±37.2)次/min、CVP降至(-0.12±0.36)cmH2O,实验第80 min出现死亡,第180 min全部死亡.PS组:急性失血后即实验第30 min呈现典型休克状态,经过输血、输液治疗,血压回升、呼吸心跳平稳,实验第180 min全部恢复正常.肾脏病理改变:P组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PS组肾脏大体结构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存在;P0组中呈现典型休克病理改变,肾小管可见明显玻璃样变性、坏死,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通过颈动脉放血、剪开孕囊出血等方法复制了仿真性好、可塑性强的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孕产妇休克的变化规律,探讨有效救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telomerase activity detected in biopsy sampl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therap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系整体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以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旨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谱和蛋白质与蛋白质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山莨菪碱湿热敷减轻全麻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男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给予2%利多卡因1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和MS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增强后分两期扫描,延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早期行肠道内营养,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肠道内营养,记录患者的感染率、病死率、血清白蛋白水平、Ⅰ级护理时间、Ⅱ级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病死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的中期,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级护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肿瘤干细胞(CSC)在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和耐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化疗药物能杀死大部分恶性细胞,但对数量极少的CSC却作用甚微,残存的CSC足以使肿瘤复发和转移.采用针对CSC的靶向治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肿瘤.深入了解CSC不同于肿瘤组织中其他细胞类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展特异性针对CSC的靶向治疗。
患者 男,17岁,于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肌肉疼痛,以四肢明显伴头昏、乏力,无畏寒、发热及出血,无明显头痛,自幼有地中海贫血病史,体检:体温36.5℃,神清,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超声示肝质地不均,脾大。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发现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是RA早期诊断的新的血清学标志物.A-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联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生化标记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生化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在组织已发生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急诊抢救心跳骤停的程序及方法,以便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急诊抢救62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抢救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中13例复苏成功,20例复苏有效,29例复苏无效.结论 心脏骤停复苏成败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抢救药物及仪器的合理应用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