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原因透视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进行流失。有粗略的统计数字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进入90年代,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因此,说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国有资产流失的流向看,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是中央流向地方,政府流向企业,企业流向个人;横向的是从国内流向国外,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从部门流向企业,从企业流向企业等。从流失类型来看,则包括资产性流失、资源流失、产权流失、债权损失、利润流失等等。从流失的性质上看,可分为合法流失和非法流失两种。其中合法流失尤其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种流失是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制度性因素。“合法”流失比非法流失更可怕,因为非法流失是可以控制的,而合法流失则是无法控制的,甚至是受法律保护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当我们把国有企业当作一般的企业来运作时,国有资产就在有关一般企业制度的法律保护下不可抑制地大量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基础
  
  从制度原因上加以分析,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政企、政资不分。首先,管理体制不顺,行政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不分,造成政企、政资不分,使企业依赖政府生存,资产流失无人问津。其次,产权关系不明,使政府各部门都争着要当所有者代表,但又对资产的关切度很低,因此,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了。产权问题也就是所有权问题,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产权所有者有效地承担资产责任和财产损失。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生存的背景是政府对各种资源的高度垄断,这就使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成了一个悖论:在产权关系上,名义上的“产权所有人”即人民连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财产都说不清,更无从支配及全权转让。其结果是使国有资产的财产权利私人化和财产责任公有化。具体来说就是国有企业的经理层对国有资产享有等同于支配私人财产的权利,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产生的亏损,企业经理层均可不负责任,而由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即国家来承担。
  第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种情况与法制观念淡薄、政令管理不畅、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在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只着眼于眼前利益,对于贱卖、低估国有资产等现象不仅不予制止,反而睁一眼闭一眼,有的甚至对这些企业加以袒护,帮助国有资产外流拓宽渠道。
  第三,负盈不负亏。企业亏损是资产流失的主要方面。企业长期亏损就会资不抵债,给社会带来负担。当前,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相当大。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国有企业称为“四负”企业,即:企业负亏、厂长负盈、政府负责、银行负债。其中企业经营负盈不负亏是一大弊端。企业亏损了,无人追究责任,政府对厂长没有任何约束力,这种权、责、利不清的状况不可能不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第四,转机转制不明。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转机转制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却也是效果最不理想的问题之一。有人错误地认为“转制就是转私”,“产权清晰”就是“把产权量化到个人”。不少企业就搞假兼并、假破产、逃避债务,将债务及老弱病残留给原企业,将有效资产和技术骨干、精壮劳力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另谋发展。这在无形中就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这种有效资产和技术力量的转移也给国有资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体行为
  
  国有资产流失是从放权让利的企业改革开始的。与此相适应的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标志着传统体制适应经济主体社会性价值取向的权力结构被打破,以及其对国有资产运行的保障功能趋于消失。这一变化的后果是使国有资产在面对经济主体的个人利益行为时失去了制度保障,进而使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可能。这时,企业经营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官员身份,而是同时具有了国家政府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双重代表的身份,在国家政府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的天平上,企业经营者更容易作出偏向于后者的倾斜选择。因为不能为职工谋利益已经意味着要冒因失去职工支持而动摇政府信任、从而危及其社会地位的风险。况且经营者自身的经济利益不仅已与企业职工利益相关,而且往往大大高于一般职工的经济利益。这时很容易产生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共同“暗算”国有资产的局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就自然成为了社会现象。
  比如有的国有企业为了安排子女、家属就业,投入大量资金、技术、物资开办大集体等各类“三产”产业时,采取的手段有:让出适销对路产品的经营权给“三产”公司,为“三产”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等等。这些产权转移程序都是仅凭协商或领导意见而确定进行的,绝大部分手续不全,资产转移无帐可查,是导致国有资产累积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认识到以两权分离为理论基础的承包制无法使国有资产走出低效运行的困境、也不能使国有企业纠正短期行为时,我们就把以明确界定企业产权为核心的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希望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然而产权制度改革同样难以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重组中低估国有资产价值、企业破产中分割转移国有资产、公司经营中向个人倾斜的送股、配股以及股息、红利分配等,无不使国有资产流失的闸门越开越大。而且在这种流失中不仅有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参与,还加入了地方政府的力量。就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求有完全的自主权,因为任何外部干预都是对自身权力自由的限制,另一方面又不愿彻底摆脱政府管制,因为希望借助政府的政策获得有关收益。就政府而言,同样不愿彻底放弃对企业的权力和利益,因为地方政府的利益和政绩都要以所辖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基础。最后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及其职工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下结成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既然是利益共同体,必然以自身最大利益为原则,受到侵害的只能是国有资产。
  
  内部人控制现象
  
  我国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中所说的“内部人”并不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不是企业法律上的所有者,企业资产仍归国家所有。
  在我国的体制转轨时期,“内部人控制”是随着政企分开和放权让利的推进而逐步形成的。在企业自主权扩大、行政干预和控制减弱的同时,其它的控制措施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企业不断地要求上级放权,而所谓的董事会、监事会根本没有发挥对内部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致使很多企业的内部人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成了“无主管企业”。一些企业内部人员千方百计把国家财产化为个人财产,通过转移、逃债等方法使得个人得利而把包袱甩给国家,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内部人控制”问题仍属于体制问题。政企不分的体制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必然产生对上的依附性、服从性和被动性,他们必须在“眼睛朝上”还是“眼睛朝下”之间做出选择。只要这些厂长和经理还是“官员”,还处于政企没有分开的利益机制的牵引之下,“经营领导”和领导被“经营”就仍然会是国有企业所有顽症的根源。因为被“经营”的领导往往凭关系亲疏、个人好恶来选拔企业领导者,而企业的利益往往和官员们的私人利益相背离,结果就是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失控”的危机,国有资产就会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之中。
  内部人权力的扩大带来的恶果不容忽视。首先是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低市场绩效和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内部人控制权的扩大与国有企业利润的下滑呈现非常明显的相关性。他们很容易通过一些手段把企业资产化为私有。最常见的就是经理人员和自己亲朋好友的私人企业进行生意往来,国有资产在不平等的交易中逐渐流失。其次是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经理阶层除了工资高于普通工人外,更多地受益于“在职消费”,比如利用公款吃喝、娱乐等。这种事实上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严重影响了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并最终威胁到经济的稳定增长。第三,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任免权还掌握在政府手中,对这一位置的追求导致了大量的腐败和寻租行为。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总经理的位置意味着各种各样的好处和巨大的利益,很多人为了得到这一位置,往往使尽各种手段,对政府官员进行贿赂。这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使百姓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政府的声誉。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上述原因,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必须建立高效率的国有资产运营体制和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体系。在贯彻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条例时,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三大原因尤其应该注意。
其他文献
在国资委成立一周年前夕,温家宝总理于2004年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资委工作汇报。会议指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同时明确了国资委今年要做的几项工作。  2004年2月24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黄菊副总理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从四个方面抓紧抓好国资监管,要从六个方面抓紧抓好国企改革,同时把握好规
期刊
第三届楚商论坛于5月19日在武汉市洪山礼堂隆重举行。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世茂、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听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进行了精彩演讲,湖北省楚商发展促进会会长陈旭东,猫人国际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林,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宝林,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楚商集团董事、总裁李
期刊
一、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及公司医保制度的改革历程回顾  1、国家基本医疗体系改革回顾  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包大揽为特征的公费、劳保医疗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产生了公费医疗费激增、浪费严重、医用材料缺乏费用控制等弊端。  鉴于此,国家于1994年进行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8年底在全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避免了较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和不均。但由于覆盖面积过窄,大病统筹机制缺乏,
期刊
常青树果真永远常青吗?如果不能,那么企业要常青该怎么办?  风靡一时的“红塔皇马中国行”活动自去年7月份掀起以后,“红塔”这个名字变得越来越鲜活与生动起来;一幅频频出现在电视中的“山高人为峰”的广告画面令广大观众为之一振;市场烟档里新冒出的令眼球有些陌生的“红塔山”、“玉溪”等新品香烟更使不少消费者怦然心动。那个如日中天的中国烟草龙头老大如今在悄悄地演绎着一段什么样的故事?也许,记者最近对红塔集团
期刊
200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又很不寻常的一年。国资委党委和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任务上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
期刊
5月10日,恩施州企联2013年第一次会长工作会议在州水电设计院11楼会议室举行。恩施州政府副州长、恩施州企联名誉会长张宇、恩施州政府副秘书长吴贤勇、恩施州企联名誉会长、恩施州经信委主任李波林、恩施州企联监事会主席张龙光出席会议并讲话,恩施州企联会长王坤元作工作报告,恩施州企联副会长兼秘书长江华主持会议,恩施州企联各县、市分会负责人分别作表态发言。恩施州企联驻会领导、副会长单位负责人,各分会会长、
期刊
SA8000标准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准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只是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是“只问结果而不过问过程”。SA8000标准表明,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是不仅看结果,更看重过程,即要过问商品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生产的,服务是在什么条件下提供的。如果说在以前,企业只要视顾客为上帝,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那么在SA8000标准的背景下,在企业中从事生产的劳工也成了“上帝”,如果企业
期刊
彩虹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诞生的地万,以生产显示器件为主业,目前彩管年产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五。集团下属9家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公司及合资公司,职工2万多名。这几年,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彩虹的实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创新机制,拓宽领域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我们建立了
期刊
SA8000国际标准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劳工问题。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较低的劳工标准形成的出口竞争优势是劳动力倾销,或者称社会倾销,对其国内市场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违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精神,使发达国家的产品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发展经济,为了争取订单,总是希望不断地降低劳动力成本,以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展开“低工资标准”竞争。而另一方面,也
期刊
河北长安欲打造国内小型商用车第一品牌  长安汽车集团近年来发展很快,经济运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品牌价值已达到52.3亿元。2003年产销突破40万辆大关,在同行中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公司无论从产量、销量还是回款情况都高于竞争对手,已成为全国汽车行业第四大汽车集团。长安之星、长安羚羊、长安奥拓、长安星卡等一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实施“北上战略”是其品牌扩张、战略性投资的又一重要举措。    抢占新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