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魁山:和平促进 守望光明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中国波澜壮阔而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有这么两个地方,它们历经风雨、饱经风霜却依然璀璨夺目,一个是弹丸之地却汇聚举世繁华,一个是流离之岛却溢满桃源美景;她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相近的地理位置和相同的血缘,她们对于所有国人来说都是特殊而亲切的,她们就是“东方之珠”香港和宝岛台湾。
  港台两岸,一直维系着所有人最美好的期望。回归后的香港拥有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与台湾的关系亦是一步步稳定而健康地发展。有收获必有默默耕耘者,大象无形大爱无声,历史却不会遗忘每一个有功之臣。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部长邢魁山先生在香港回归一年后就来到了这片热土,为促进港台两地的交流和发展付出劳动和心血,他是历史的见证人,亦是历史的参与者。
  
  见证
  
  作为常驻香港的台湾事务部部长,自然没有谁能比邢魁山先生更了解港台之间这十年来一步一步发展的历程。去年6月,他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研讨会”上发表了“港台关系: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系统回溯了这十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可喜成绩。
  有人说,香港回归后,港台关系反而疏远了,对于这种观点,邢魁山先生认为其失之狭隘。事实上香港回归为港台关系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这十年以来,港台双方高层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及人员往来都有很大的突破,呈现出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
  邢魁山先生介绍说,追溯到回归以前,甚至更早的时期,香港和台湾在历史上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一样曾经历战火,一样曾遭遇外敌占领,有着深厚的渊源。1949年之后,香港和台湾的关系也始终保持密切,因为他们的社会制度相同,从民主观念到价值观念都颇为一致,所以两地的交往相当频繁。而香港一直以来也都承担着两岸交往和人员往来的一个中转站的角色。1986年“华航货机事件”,从曼谷飞往香港的台湾货机机长王锡爵突然转向降落在白云机场,要求回大陆定居。最终国家民航总局和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正是在香港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进行谈判协商,并在香港启德机场完成人、机和货物的交接。
  可以说,一直以来,香港都在两岸关系及经贸往来之间担当着举足轻重的特别角色。它是两岸人员往来的中转站,也是台资进驻大陆的桥梁,亦是对台工作和宣传的前沿之地。所有台湾同胞进入内地的证件都是在香港发放的。
  如果说在香港回归以前,对于港台两地关系的交流及人员往来,港英政府还因为有所顾忌而对台湾官员来港控制得十分严格的话,那么回归之后环境反而变得更加宽松。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大典之时,台湾政商界前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带领一个庞大的台湾代表团来到香港观礼。7月3日,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就会见了辜振甫先生,交流十分愉快。邢魁山先生说:“在香港回归五周年和十周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特别邀请了台湾嘉宾来参加庆典,共同庆祝。五周年庆典时著名台商郭台铭就来过。”
  港台两地的人员往来由此变得更加地密切和愉快,时任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就曾与1999年和2001年两次来港访问。邢魁山先生回忆,第一次是1999年3月,彼时刚刚当选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以台北银行董事的身份,来参加台北银行香港分行的挂牌仪式,同时亦是他对香港的一次全面考察。马英九就出生在香港的九龙医院,后来一去49年没有回来过,第一次回香港还特意去了趟九龙医院,医院的医生把当年他的出生资料拿给他看,令他颇为感动。邢魁山先生笑着说:“马英九先生还去看了香港地铁,对香港使用的‘八达通’颇有兴趣,回台湾后就发行了在捷运上使用的悠游卡,与八达通极为相似。”这次马英九先生访港实际上是港台之间很重要的一次交流。2001年,马英九先生以台北市市长的身份再次来港,出席“双城论坛”。此次来港,董建华先生在政府官邸正式会见了马英九先生,实现港台两地政府首长的历史性会晤,亦成为港台两地官员交流具有突破性的标志。
  从那以后,港台两地的人员往来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台湾对于香港特区政府实施为民的许多优惠政策都颇为关心。从回归后到2006年不完全统计,台湾至少有几百人次政府官员公开访港。而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途径香港时亦收到特区政府的热情接待,连战还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访港,受到行政长官曾荫权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的亲切会见。这些公开的官方政治性接触,都是港台双方不断交流不断努力的成果,为港台双方的互惠互利、和谐共进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驻 守
  
  从回归到现在,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保持港台关系平稳而健康地发展,一是有赖于中央政府制定的灵活而正确的政策方针,二是有赖于特区政府对港台关系的高度重视及务实推动,第三还离不开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的努力和支持。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全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中央政府为了更好地处理港澳涉台事务而增设的驻港专职机构,在对台事务方面按照中央政策配合特区政府推动港台关系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作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湾事务部部长的邢魁山先生从回归后一年就来到了香港,近十年的时间里协助特区政府,坚持中央政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港台关系做出了诸多贡献。
  邢魁山先生在来港之前就是国务院台办的主任助理兼联络局局长。他是1990年进入台办,担任研究局局长,1997年担任主任助理,后来兼任了联络局局长,1998年7月正式派驻香港。处理对台事务十多年,邢魁山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亦是一步一步见证了港台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成长。
  邢魁山先生说,回归以后,港台关系是相当健康和平稳的。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推动港台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特区政府亦推出许多政策来推动发展,对来港的台湾同胞提供了许多政策优惠。他举例说,譬如台湾同胞只要拿到台胞证,到大陆去时就可以免签在香港停留,时间为7天,即去时可以在香港呆几天,回来也可以在香港呆7天,极大地方便了过往台商。而香港机场里还专门设立了台湾中华旅行社的办事处,方便人员往来。
  邢魁山先生还介绍说,台湾和香港其实历史上就有很多的联系,且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的立场相同,都是维护和保持两地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采用更多的方式来推动两地共同发展。特区政府首长从上任董建华先生到现任曾荫权先生,每每都亲自接待来自台湾的嘉宾,向他们介绍香港,充分展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对发展港台关系的诚意。
  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无疑在港台及中央政府的关系之中扮演了一个联络枢纽的角色。邢魁山先生说,联络办是个联络服务的机构,联络办的上级机关是国务院台办,台办下有交流局、新闻局、法规局、研究局等等,驻港联络办台湾事务部一般会根据事务的性质,分别与各局取得联系,然后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邢魁山先生一直坐镇香港,也常和在港台胞和台商包括一些大公司加强联系,对于他们在港或在内地的投资贸易等提供热情谘询和帮助。香港有许多台湾的大公司,还有金融机构、办事处、分行或者分公司,正打算进驻内地,而良好有效的建议无疑能为推动两岸关系顺畅地发展再出一把力。虽然前路依旧困难阻碍重重,但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总是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何况目前两岸经贸文化方面的交流正风生水起,成为彼此交流的热点和最能有效互利的关键点。
  
  耕 耘
  
  谈到目前港台两地的经贸往来,邢魁山先生介绍说,从开始到现在,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港台及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每年往来的人员高达几百万,累计台湾往来大陆的人次约有四千七百万人。从前在大陆的台资约有五万家,五百亿美元投资,五十万台商长期在大陆,而现在则总计有七万家台资企业,1千亿美金,100万常驻台商,这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越。
  台商在内地的投资成为内地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亦同时是台商在内地寻找的创业的第二春。譬如“康师傅”方便面,原本在台湾并不是很有名,远比不上“统一”等大品牌,正是进驻内地后才在内地市场上一炮打响,拥有了业界专属的一席之地。这样正常而健康的两岸经济往来和发展,才最符合两地人民求稳定求发展的心理。
  其实从政策上来说,台湾方面对于台资进驻内地的限制反而比较多。有着所有进入内地的投资必须先经过香港、所有的贸易必须间接等等一系列绕圈子的措施;面对这一切,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一如既往地推出许多优惠政策,欢迎台湾同胞来内地参观游览、投资兴业。
  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两岸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对台商的政策都不变。”邢魁山先生说,这个承诺给台商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台湾已经是香港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货物供应地和第七大出口市场;香港是台湾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央政府极其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在许多政策上都给予了切实的实惠,近几年中央政府更颁布关于惠及台湾人民的政策多达59项,其中包括台湾学生可以和大陆学生一样在大陆找工作等等,非常细致。
  港台两地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两岸政治上问题的影响,该投资的依然投资,该发展的照常发展。现已有近330家台湾公司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或香港办事处,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香港日益成为台湾同胞旅游、投资、移民的理想目的地,而当前CEPA的落实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更为港台经贸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1997年至2006年,港台贸易额共2218亿美元,比回归前的10年增加877亿美元,增长65%。据台湾方面统计,1997年至2006年,台湾对香港的投资共547项、17.8亿美元,比回归前的10年分别增长52.8%、138.6%。到2007年6月上旬,在香港上市的台资企业有57家,市值约3700亿港元,并有专门编制的“香港台资股指数”。在一切的发展之中,邢魁山先生也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着,为港台关系更加顺畅和融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经济力量和民间、企业力量的推动下可以清晰地察觉,两岸三地的经济融合正在持续发展之中,共生共荣、相互促进才是长远之道。而除了经贸,在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港台甚至是两岸的交流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香港依然扮演着独特的中介者的角色,每一年两岸都会举办很多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年轻人的交流活动。厦门有个双十中学,台湾也有个双十中学,校名一模一样。香港的厦门联谊总会将台湾双十中学的合唱团请到厦门去参加厦门的合唱节,又将厦门的小白鹭歌舞团请到台湾去参加演出,很好地促进了两岸的交流,亲密了彼此的感情。
  邢魁山先生表示,港澳地区与两岸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合作方式亦在不断地发展拓展之中,有利于相互往来与经济发展,将为更大范围的合作创造条件。
  
  守 望
  
  对于香港回归十年来,港台关系如此平稳健康发展下来的原因,邢魁山部长认为,最根本就是有“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做重要保证,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有港台两地民众真诚的努力和内在客观需求。历史的车轮总是会沿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滚滚前行,两岸同胞,港台同胞“和平、稳定、发展”的主流民意是不可改变的,两岸的经贸合作及各项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将是大势所趋。
  如今,不论是港台贸易还是双向投资都在不断递增之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重心,对台商来说只会拥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并以经济来带动两地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发展。而另一方面,邢魁山部长认为,两地官方事务性接触和协商合作的机会也会不断增多。香港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高度自治方针下,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作为“一国两制”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东方之珠”的更加璀璨无疑对促进港台甚至两岸关系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港台关系的发展在邢魁山部长看来前景是积极美好的,但仍然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一直摸索着走下去。路再漫长,只要前方是光明,终能守望。
  
  【人生格言】: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邢魁山
  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台湾事务部部长。1990年进入国务院台办工作,时任研究局局长,1997年担任主任助理,同时兼任联络局局长。香港回归一年后,即1998年7月正式派驻香港,协助特区政府,负责驻港对台事务,拥有丰富的港台工作经验,见证了香港回归十年来港台关系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有谁?  能以义工的身份,  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  为明天出谋划策;  有谁?  能用总商会新一届掌舵人的力量,  对着全港商人发声:  “除了赚钱,还有社会责任”;  有谁?  能在未雨绸缪、慧眼观天下后,  一直冷静、永远变化、不断判断,  让一个民间组织成为特区政府的“御用机构”;  他的名字是胡定旭。    谈医改:洞若观火 了然于胸  1999年,会计师出身的胡定旭先生走进了香港医管局
期刊
他一心为善,  “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对于别人的苦难,他感同身受,  他不仅是一位游泳健将,  更是一位拯溺英雄、善心仁者。  二十三岁,他学会游泳,  二十八岁,成为拯溺教练,  到如今,在深水埗区的游泳场馆里,  90%的救生员都是他的学生,  拯溺工作已经成为他生命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和信任成就事业  刘中民先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出生,兄弟姐妹六人,父亲早逝,作为
期刊
智者,高瞻远瞩  替大众提供“晴雨表”,在期货风云中  用绘画艺术,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园丁,耕耘付出  栽育桃李,洒下汗水,  以豁达心态不断播种、无怨无悔;  郭树钿,一位期货投资专家  兼股市期货培训教育者;  郭树钿,短炒操作技法系统  ——亦步亦趋图谱对应系统创造者;  他,耕耘;他,智慧;他,豁达。    郭树钿博士,一位著名的资深期货投资专家,凭努力、经验和智能自创出短炒操作技法
期刊
圆一个几代人的“美国梦”,  树一座华人丰碑;  布什总统内阁,  那里,是不凡的起点,  也是探索的起点;  曾经的梦想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生存,  而今的目标变成了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  她,创造了执掌美国部门权利中心的奇迹,  她,刷新了美国政坛的记录,  她,铸就了华裔参政的高峰,  她,成为了全球华人女性的典范,  品读她,就如同品味一场思想的盛宴。    1953年3月26日,母亲朱木兰终
期刊
爱,不是实体,却有超越实体的力量,  在岁月的打磨中,晶莹剔透,耀眼夺目;  似火,虽如星星般大小,却终成燎原之势,  如结,牵动着这头,也连接着那头;  眼睛,凝视着前方,流露出一股浩然正气,  心里,装着民众,是最简单、最朴实的感恩之情;  此情,此行,怎能不让人动容?    从弥漫的硝烟中走了出来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在弥漫,惨淡、肃杀充塞着世界,社会民不聊生。出生在这一时期
期刊
是什么?  让他一头扎进了投资领域?  是志向的高远?  还是勇气和智慧?  是什么?让他十年如一日,  奋战在环保事业上?  是信念的执着?  还是对选择的无怨无悔?  这一切,都离不开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景——  对社会未来有贡献,  能为人类谋幸福,  因此,他站在了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的领奖台上,  因此,他成为了财智人物的典范。    舍辉煌,再创辉煌  李鋈麟先生曾在保险金融行业服务长达15
期刊
贾庆林向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贾庆林21日向在港开幕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来贺信。贾庆林在贺信中说,欣闻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香港举办,我谨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此次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贺信说,长期以来,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统一大业,是反“独”促统的重要
期刊
迎着晨曦和微风,  是谁穿越时空,  高举五千年前轩辕黄帝的圣火照亮香江南北?  伴着童歌与笑语,  是谁跋山涉水,  将无私的爱如星星之火般燎原在红色的土地?  在那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是谁丹心一片,  用高瞻远瞩的英姿投向母亲的怀抱?  在那无数英烈倒下的地方,  是谁热血沸腾,  用润物无声的行动诠释爱国的真谛?  是他,一位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一位为弘扬传统文化、
期刊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业,是职业的升华。职业于人而言,为安身立命之本,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一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业,但是,专业必须具备持续性,当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并形成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时,方可称之为专业人士。   ——采访札记  放眼香港的金融商业领域,专业人士之多、专业程度之高,可谓是中国之最。国际金融中心这顶桂冠加冕于香港,与专业人士的贡献密不可分。试想,如果没有很多一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