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共创未来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地方发展的排头兵、伙伴威长的赋能人、深化改革的实践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引。作为我国直升机、通用飞机和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主要研发制造基地,航空工业哈飞一直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谋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注重带动所在地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使发展的整体效能增强,系统优势放大,为民族航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哈飞力量”。
  与地方共建:当好发展排头兵
  金秋九月的黑龙江,天气渐凉,但最新开通的“黑河一漠河一加格达奇”通用航线热度不减。当乘坐运12F飞机平稳地飞在云端时,舱内的乘客才真切感受到这条航线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气势磅礴的兴安岭、百鸟云集的金沙滩、唯美静谧的鹿鼎山尽收眼底,黑河到漠河17小时的车程不用2小时航程即可到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很多人专为体验这种改变而来。
  这条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航线是由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与航空工业哈飞及其管理的中国飞龙、哈飞通用联合打造。航线选用航空工业哈飞研制的新一代双发涡桨通用飞机运12F执飞,由具有10余年支线运营经验和实力的中国飞龙与省交通投资集团合作运营。这条围绕大兴安岭地区及“醉美龙江331边防路”沿线开通的航线,成为黑龙江省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但极大增强了边防沿线的应急保障能力,也为构建“醉美龙江331边防路”快进慢游的通用航空网络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新篇。
  在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哈飞积极推动自有机场开放,在保障自身科研试飞任务的前提下,努力释放机场潜能,为哈尔滨建设综合交通服务枢纽提供强力支撑。经过前期候机楼建设、停机坪规划、飞行标志线标记、飞行及航服人员配备等大量筹备工作后,哈飞机场于8月17日通过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现场审核,获颁Al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具备10座以上航空器开展商业飞行活动资质。目前,哈飞正着力推动短途客货及旅游运输网络的开发,力争将哈飞机场打造成国产通用飞机和通用直升机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示范基地。并以此为平台,深入挖掘整合利用周边存量资源,在原有航空产业基础上拓展航空运营、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
  作为主机制造企业,近年来哈飞不断释放非核心制造业务,吸引带动地方民营配套企业发展。目前,哈飞的民营供应商中约一半为地区内企业,配套业务涵盖航空产品机械加工、钣金成型、复合材料成型、铆接装配、工装、成品、原材料等方面。未来,哈飞将根据整机及大部件产品订单情况的增长,顺应发展形势,持续推动地区范围内配套额的不断增长。
  在哈飞打造的平房区地标景观——“启航园”内,身披红蓝彩带的首架国产直9直升机见证了哈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助力龙江振兴的每一个坚实脚印。在这里,以“航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正迅速铺展,成为一支推动地方发展、助力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
  与伙伴共赢:当好同行赋能人
  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紧要关头,由航空工业哈飞发出的三批KN95口罩抵达湖北航达、航宇救生及武汉仪表三家企业。这批承载着温暖爱心和笃厚情谊的物资,彰显了哈飞与合作伙伴共克时艰、守望相助、共进共赢的决心。
  在决战“十三五”本身极具挑战、又叠加疫情影响的关键时刻,哈飞充分发挥主机牵头作用,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通过预判装备需求,提前启动采购工作,增加供应商备货时间,帮助供应商提高抗风险能力。对于受疫情影响,资金紧张、供货困难的配套供应商,哈飞多方筹集资金1000万,100%提前支付款项,缩短结款周期,为供应商战胜困难提供强力支持。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高科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哈飞深知,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利器。
  “十三五”期间,哈飞将强化供应商管理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将供应链风险作为公司一级风险管控。成立供应商管理委员会,组建专门的零部件外协管理办公室,对供应商进行深度管理;每年召开民营外协供应商大会,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在合作过程中通过输出企业的管理标准、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帮助合作伙伴构建体系、提升能力,充分为伙伴赋能。
  技术赋能。哈飞对技术能力较弱的供应商,根据其承担的产品特点,帮助制订专业的技术能力建设规划,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工艺方案评审、工艺鉴定等,帮助供应商逐步建立起与未来相适应的工艺技术体系。
  生产赋能。根据哈飞中长期生产配套需求,开展供应商能力评估,提供分类支撑。将哈飞生产计划体系向供应商延伸,指导供应商完善生产计划,提高计划管控能力和均衡生产能力。将供应商生产线引入哈飞生产现场,便于供应商更好融入哈飞生产制造体系。
  质量赋能。对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供应商,积极协助其建立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将哈飞质量管理理念、思路及要求向合作企业输出,提高合作伙伴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评审、过程质量监督,帮助其发现体系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完善。
  经济赋能。哈飞从发展大局出发,对战略合作供应商及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供应商给予资金支持,保持其稳定健康发展。为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提供支持,积极配合供应商的债权确认,最大限度帮助供应商完成融资。
  思想赋能。哈飞党委与4家民营供应商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交流、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成果分享等活动,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引领民营企业党建发展进步。组织共建单位参加哈飞庆祝创建71周年和建国70周年大合唱等活动,使民营企业对“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成思想的共识共鸣。
  与资本共振:当好改革实践者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要求,航空工业哈飞紧紧围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研发制造企业”这一目标,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创新发展。
  2016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指导性意见》后,哈飞迅速按照集团公司通航产业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与通飞、黑龙江省政府共同筹资组建了哈尔滨通用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对运12系列飞机的生产制造、国内外销售及客户服务等相关业务进行运作。合资公司注册資本5亿元人民币,其中,哈飞以运12系列飞机相关实物资产出资,航空工业通飞和黑龙江省以现金出资。合资公司的成立使三方的研发制造优势、营销服务优势和政策资源优势得到整合发挥,运12系列飞机在市场搏击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我国通航产品的知名品牌。
  积极落实深化国企改革的部署要求,拓宽改革企业机制新思路,积极在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通航领域进行试点探索,提高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率和水平。计划通过引入第三方投资的合作模式,开展通航业务运营,为通航产业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促进公司活力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功能放大,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作为一个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为使命的老牌军工企业,哈飞在提高自身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始终注重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做地方发展的排头兵、伙伴成长的赋能人、深化改革的实践者,积极构建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凝聚更多力量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并肩奋斗。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哈飞)
其他文献
航空工业的红色基因和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提示我们,和航空工业一样的众多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1951年4月17日正式创建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再到航空强国的巨大跨越。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几代航空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矢志报国,薪火相传的,是报国强国
“市场化改革”是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航空工业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航空工业贯彻航空报国理念,紧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部署,调整战略,开拓市场,深化改革,推进资本运作,焕发出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面对新的军事变革挑战和更加复杂的国际竞争,航空工业将继续发挥资本力量发展壮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航空产业是世界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是大国激烈竞争的战略性产业,也是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产业。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秉承开放思维、合作理念,积极融入到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通过积极落实集团“两融”发展战略,全力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方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聚焦主业是
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航空人始终恪守“讲政治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讲困难”,做好服务保障。  2020年2月13日、2月17日,空军出动多架运20飞机,完成运输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任务。这是运20飞机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执行空运任务,国之重器再次在党和国家需要的紧要关头担当大任。确保飞机安全,为“逆行者”护航,是航空人做出的承诺。  2020年春节,航空工业西飞接到运20飞机将参与驰援
“舰载战斗机歼15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英雄本色!”当谈到我国第一架舰载战斗机歼15的时候,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有着这样的感慨。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鲨”。  坚定贯彻战略决策确定研制思路方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
“收官”“決胜”“聚焦”……当这些词集中出现在2020年的时候,意味着这注定是接受考验的一年,也是拼搏致胜的关键之年。  回望整个“十三五”,航空工业集团不断聚焦航空主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提出了航空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和“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战略,提炼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航空人以坚毅面容提早开启了复工复产,在决战决胜的
“十三五”期间,作为国家直升机产业研发的龙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强军首责,开创了国产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多平台”铸造强国利器  近年来,直升机所持续致力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研制更多更好的装备,相继在直9、直10、直19等平台基础上优化改进改型,极大推动国产武装直升机系列化发展,多平台打造国产强国利器。  关键技术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