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直升机所体系化研制国产装备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期间,作为国家直升机产业研发的龙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强军首责,开创了国产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多平台”铸造强国利器
  近年来,直升机所持续致力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研制更多更好的装备,相继在直9、直10、直19等平台基础上优化改进改型,极大推动国产武装直升机系列化发展,多平台打造国产强国利器。
  关键技术的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極大地促进了国产直升机的发展。直升机所以重点型号为牵引,立足国内自主研制,逐步突破了以先进总体气动、旋翼传动、飞行控制和航空电子等为代表的直升机技术。近几年,更是朝着更为先进的直升机技术迈进,在旋翼防/除冰技术、电传飞控等领域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无铰/无轴承旋翼技术等第四代旋翼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掌握了智能旋翼研究中的一整套研发流程和关键技术。
  以直8、直9、直10、直11、直19和直20等为代表的系列直升机研发和交付,满足了陆海空以及武警等实现战略转型的需要,为“飞起来”的陆军插上了翅膀,助力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防卫和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提升武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
  “家族化”推进民机品牌
  直升机所在成熟的军机研发基础上,遵行市场规律和客户利益最大化原则,推出了AC系列民用直升机产品,全力实施“民机竞争力工程”,着力在“安全性、舒适性、可维护性”等设计方面下功夫,持续实施客户化改进设计,迈出了民机走向市场的铿锵步伐。
  直升机所重视技术成果转化,坚持用新技术对现有民机平台进行改进升级和拓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AC311直升机基础上改进升级的产品AC3IIA直升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证)。相较于AC311,AC3IIA在高原性能、舒适性、可靠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空中巡逻、医疗救护、观光旅游等领域。
  直升机所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由直升机所和航空工业哈飞与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按照CCAR29-R1/CS-29适航要求,合作研制的AC352直升机,是我国首次在航空高科技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全面对等的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国外“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研制、共享市场、共享收益”共同研制直升机的历史先河。
  目前,以AC311系列、AC312系列、AC313系列为代表的AC品牌直升机逐步走向市场,广泛应用于公安执法、海上维权、护林灭火、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空中游览和飞行培训等领域,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化”提升无人机实力
  2020年9月27日,我国首款高原型无人直升机AR500C在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成功开展试飞,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验证了AR500C无人直升机基本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时隔5日,AR500无人直升机成功参与了由陆军后勤部组织的打通西藏墨脱“雪域孤岛”哨所空中物资投送通道的试飞活动。
  直升机所无人机研发团队经过10余年的发展,逐步掌握了无人机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技术,推进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等技术应用,逐步形成无人机系列化产品谱系,不断迈向专业化。目前,已经开发200公斤级、500公斤级和1吨级等AR系列化产品,覆盖多旋翼、工业级常规构型、新概念多种产品。
  作为明星产品的AR500无人直升机,其有效任务载荷15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单架次具备6-8小时任务能力,可加装雷达、中继电台、喊话器、投放装置、照明设备,以兼顾执行通信中继、搜索救援等任务,可长时间、大范围进行人员搜索定位,并可提供小批量的药品、食品、水、救生用具投送能力。AR500飞行控制水平与国外无人直升机技术水平相当,不仅具有按预定航路飞行、自动起飞、自动返航和降落的飞行能力,还具有在线航线变更和重规划能力,以及链路中断后的自主返航能。
  2017年10月,AR500无人直升机爬升至海拔5006米的高度,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的升限新纪录。与此同时,武装型AR500成功开展高原打靶试验;自2018年以来,AR500搭载光电系统开展日常防火巡查,加载消防弹开展灭火演示,并积极参与到浮空通信中继平台建设论证工作,取得了可观的验证成果。大量实战性试飞演练,证明AR500无人直升机具有可靠的飞行性能和强大的执行任务能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航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创新源泉。未来直升机将朝着高速化、智能化、无人化等方向发展,直升机所也将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增加核心关键技术储备,培育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端专业人才,为中国国防事业和社会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直升机所)
其他文献
航空工业的红色基因和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提示我们,和航空工业一样的众多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1951年4月17日正式创建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再到航空强国的巨大跨越。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几代航空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矢志报国,薪火相传的,是报国强国
“市场化改革”是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航空工业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航空工业贯彻航空报国理念,紧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部署,调整战略,开拓市场,深化改革,推进资本运作,焕发出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面对新的军事变革挑战和更加复杂的国际竞争,航空工业将继续发挥资本力量发展壮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航空产业是世界大国博弈的核心领域,是大国激烈竞争的战略性产业,也是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产业。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秉承开放思维、合作理念,积极融入到国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通过积极落实集团“两融”发展战略,全力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方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聚焦主业是
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航空人始终恪守“讲政治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讲困难”,做好服务保障。  2020年2月13日、2月17日,空军出动多架运20飞机,完成运输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任务。这是运20飞机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执行空运任务,国之重器再次在党和国家需要的紧要关头担当大任。确保飞机安全,为“逆行者”护航,是航空人做出的承诺。  2020年春节,航空工业西飞接到运20飞机将参与驰援
“舰载战斗机歼15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基到海基的历史性跨越,对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其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续奋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英雄本色!”当谈到我国第一架舰载战斗机歼15的时候,总设计师孙聪院士有着这样的感慨。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鲨”。  坚定贯彻战略决策确定研制思路方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
“收官”“決胜”“聚焦”……当这些词集中出现在2020年的时候,意味着这注定是接受考验的一年,也是拼搏致胜的关键之年。  回望整个“十三五”,航空工业集团不断聚焦航空主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先后提出了航空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和“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战略,提炼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航空人以坚毅面容提早开启了复工复产,在决战决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