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诗人们从来都不会错过这擦肩而过的灵感。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把梅雨时节江南小巷渺茫朦胧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雨惆怅委婉。绵绵的雨丝像扯不完的银线,淅淅沥沥从早到晚下个不停。这时候,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怀恋。
  雨中的沈园,带来潮湿的忧思和惆怅,那经久不衰的凄婉的爱情故事,总会浮现在眼前。还有那座在梦里走过千百次的断桥,那些雨中静默着的依依杨柳,总会告诉人们一个个千古流传、永不褪色的情感故事。
  江南的雨轻盈柔和,像一种淡淡的香气,不断弥散开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女孩在雨的滋润下,变得柔声细语,美丽动人。她们淡雅而不失芬芳,带着雨的晶莹和剔透,甜甜地走入你的心里。
  江南的雨淡雅缥缈,你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在袅袅的烟雾里。当柔柔细雨飘过江南古朴的小镇,小镇便有了一种古典的忧郁,美得让你心动。
  当你泛舟西湖上,体会着“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味道时,即使你不是诗人,也会被这诗意的景象所感染,空灵的天幕,无垠的湖面,缠绵的烟柳,都如诗如画。
  (节选自周聪《多情自古江南雨》,題目为编者加)
  心香一瓣
  雨,是江南的灵魂。江南的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为云为雾,亦真亦幻。它宛如纯情的少女,附于你的耳畔轻声细语,清脆动听;又如闺中姑娘,不小心打翻了针线盒,飘洒而下。江南的雨朦朦胧胧,让人恍如置身于瑶台仙境,悠然洒脱。江南的雨如诗,如画,如梦。
其他文献
大雪纷飞,寒风呼啸而过。爷爷仿佛又站在路旁,挥动着双臂,发丝上沾满了梨花……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被送到爷爷家去生活。我和爷爷总是形影不离,村子里的人叫我们“老蔡”“小蔡”。我六岁那年的一天,父母突然提出要接我回杭州。当时,爷爷站在座机旁,一只手不住地摩挲着裤子,原本微笑的脸上浮现出一副我从未见过的神情。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嘴里吐出一个字:“好。”   父母第二天就赶到了爷爷家。那天
期刊
文题呈现   古典诗歌如同一杯香茗,闻时清新,品时浓郁,饮后甘甜。在春雨微风之时,在夏荷初绽之际,在秋月将圆之时,在冬雪初落之际,捧起一卷古典诗集,让诗歌芬芳我们的生活,诗意我们的人生!   请以“古诗苑漫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下水作文  与诗词的初相遇  梁粉侠   诗词啊,你是什么?你是千年前的泪眼中“昔
期刊
在千年的岁月中,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的种类   瓦有很多种,按照瓦的材质分,瓦分为青瓦、琉璃瓦、金瓦、竹瓦等。   青瓦是不上釉的青灰色的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瓦,在清代北方官式建筑中也称为布瓦(片瓦)。青瓦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具体制作时先用泥土加入清水做成泥浆,然后再制成圆形的陶坯,再把坯筒剖成两部分,入窑烧制,就
期刊
老丁家添了一位新成员,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这不,屋里挤满了人,有孩子的姨姨和姨夫,舅舅和舅妈,伯伯和伯母,叔叔和婶婶,姑姑和姑父……七大姑八大姨几乎都来了。  新成员在人群中被传来传去,屋里笑声不断。这时,孩子的爸爸开口了:“今个儿我请大家来,是希望大家伙都出出主意,给孩子取个好名字。按照咱这里的习俗,名字取得越‘贱’越好,这不,邻村的‘狗子’今年又在城里开了一家公司;隔壁的‘野花’今年
期刊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壳”横在你面前,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壳而出的历练,只有破掉一个又一个的壳,才能不断地成长。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破壳而出的快乐。   去年暑假,我们来到云贵高原,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大山,变幻莫测的天气,恐怖的高原反应……成了旅途中一个又一个坚硬的壳。在云南的第二高峰玉龙雪山,挑战开始了。   我全副武装,备好大衣和氧气瓶,坐车从海拔两千多米的丽江市出发,经过一个个弯道,顺着盘山公路,来到
期刊
文题呈现   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然后按要求作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要求:①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题目自拟;③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④可以合理想象,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资料。  写作点拨   1
期刊
真题呈现   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母校后,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三年初中生活,母校一定会为你留下什么。毕业在即,请以“致母校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感谢母校留给你的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礼物。   要求:①注意写出真情实感,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统一以“文华”为写信人,信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这
期刊
亲爱的母校:   三年,时光荏苒,承蒙你的诸多关照。记得初遇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走进了你的世界,与你共度了三年春华秋实的好时光。再回首,我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你亦越来越好。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样高大、伟岸,却又非可望而不可即。   你是我青春的起点。   十四五岁的年纪总被视为最美的年华。那时的回忆总是难以忘记,那时的天空总是流光溢彩。“那时”被我们赋予了独特的代
期刊
亲爱的母校:   您好!   此前我也多次想给您写信,但拿起笔时,总害怕会遗漏什么细节,所以一直没有下笔。如今初中三年的时光已到了尾声,再不写就没有机会了,这次就让我以这封信来追忆往事,回溯过往吧。   最初的回忆在三年前。   一个炙热的上午,操场上,我们拍下了第一张合影。每个人穿着军装,心中装着对未来的向往。那几周的军训时间里,我和同学从陌生到熟悉,正步走动作从凌乱到整齐。我们的汗水留在了操场
期刊
初识朱槿花,是在林清玄的《清欢》里。   林清玄没有用华丽的文字对它作一番描摹,只淡淡一句:“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从那时起,我便时常想看看朱槿花的风姿。   听说孔子庙前有朱槿花,周末匆匆前去。一路颠簸,一路畅想,走近了,一抹鲜红跃入眼帘,果然是它!它的叶子呈墨绿色,清晰的叶脉如锯齒的边缘;花瓣深红,四周凹凸不平,将中间淡黄色的小花蕊衬得格外娇嫩;远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