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校的一封信2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母校:
   您好!
   此前我也多次想给您写信,但拿起笔时,总害怕会遗漏什么细节,所以一直没有下笔。如今初中三年的时光已到了尾声,再不写就没有机会了,这次就让我以这封信来追忆往事,回溯过往吧。
   最初的回忆在三年前。
   一个炙热的上午,操场上,我们拍下了第一张合影。每个人穿着军装,心中装着对未来的向往。那几周的军训时间里,我和同学从陌生到熟悉,正步走动作从凌乱到整齐。我们的汗水留在了操场上,青春也留在了这里。
   那时,您教会了我团结,让我认识了“集体”。
   缤纷的回忆在两年前。
   在不知“结业”“中考”为何物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是悠闲的。现在回想起来,期中、期末考试的压力,比起“人生第一步”要小得多。那时消磨掉的时间真的很长,几个人说着笑着就能度过一天的时光。也许知识的积累十分重要,能够决定人的一生。但我想,更重要的是那些知识以外的其他的东西。
   那时,您教会我关爱他人,教会我在“知己”的基础上懂得“知彼”。
   昨日的回忆在一年前。
   像不得不抓住最后机会给您写信一样,我们必须面对“中考”这次考验。生活的节奏一点一点地加快,好像学会了很多,时间过得很慢;但又似乎匆匆忙忙,来不及留意其他,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总在抱怨每天繁重的作业、家人的唠叨、老师的管束……从彼此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对方的内心:我们必须接受,我们必须努力。
   那时,您让我明白,逃避是暂时的,更多时候,需要直接去面对。
   最终的时间,定格在今天。
   我和朋友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哭了,此前他从没哭过。“到最后分开的时候,虽然嫌弃过、厌烦过,可还是舍不得。”一路上他唠叨着从前的小事,那些事情被他一一道出,历历在目,我什么也没说,静静地听着……
   你教会了我如何放下,如何告别。
   纵有不舍,但终有一别。
   虽有嫌弃,但始终不会忘记。
   我们,这三年的光阴。
  毕业生:文华
  2019年6月11日
  点评
   1.构思巧妙,中心突出。小作者回忆母校留给自己最好的教育,按照“最初的回忆”“缤纷的回忆”“昨日的回忆”“最终的时间”来安排作文结构,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尤其是每個片段最后都强调母校教会自己某些东西,更加紧扣作文要求,也让读者感受到母校给予学子除了知识外的更多道理。
   2.含蓄表达,蕴含情感。小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如何感激母校,但是在娓娓的叙事中,融入了对母校的一往情深,那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真挚的呼声,是一种发自内心,又孕育在语言之中的一种含蓄表达,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你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随意地阻挠我,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受煎熬。我讨厌你,但是,我也謝谢你,因为是你让我渐渐地成长。   那一次,数学老师说第二天要进行单元测试。于是,同学们都开始紧张地复习,可我却满不在乎。心想: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做了那么多题,还用得着临时抱佛脚吗?我在同桌面前把胸脯拍得啪啪响,说肯定能考满分。   试卷发下来,展开一看,还有做过的原题,天助我也!我拿起笔便向那一道道题目发起“进攻”
期刊
亲爱的爸爸:   你好!我很想你。你每年腊月二十五六回家,正月初五六就离开,到那遥远的城市去打工。爸爸,每年的那十来天,你知道我是多么想把它紧紧地攥在手心里吗?   爸爸,有件事你一定记得。去年腊月二十六晚上,你刚回到家,我却病了。隆冬夜黑,风狂雪猛,你顾不上换下身上还冒着水汽的衣服,就给我压被子,倒开水,喂药,敷热毛巾……我第一次看到你流泪。我虽昏昏沉沉的,但我知道,你是多么希望代替我生病啊。 
期刊
大雪纷飞,寒风呼啸而过。爷爷仿佛又站在路旁,挥动着双臂,发丝上沾满了梨花……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被送到爷爷家去生活。我和爷爷总是形影不离,村子里的人叫我们“老蔡”“小蔡”。我六岁那年的一天,父母突然提出要接我回杭州。当时,爷爷站在座机旁,一只手不住地摩挲着裤子,原本微笑的脸上浮现出一副我从未见过的神情。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嘴里吐出一个字:“好。”   父母第二天就赶到了爷爷家。那天
期刊
文题呈现   古典诗歌如同一杯香茗,闻时清新,品时浓郁,饮后甘甜。在春雨微风之时,在夏荷初绽之际,在秋月将圆之时,在冬雪初落之际,捧起一卷古典诗集,让诗歌芬芳我们的生活,诗意我们的人生!   请以“古诗苑漫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下水作文  与诗词的初相遇  梁粉侠   诗词啊,你是什么?你是千年前的泪眼中“昔
期刊
在千年的岁月中,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的种类   瓦有很多种,按照瓦的材质分,瓦分为青瓦、琉璃瓦、金瓦、竹瓦等。   青瓦是不上釉的青灰色的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瓦,在清代北方官式建筑中也称为布瓦(片瓦)。青瓦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具体制作时先用泥土加入清水做成泥浆,然后再制成圆形的陶坯,再把坯筒剖成两部分,入窑烧制,就
期刊
老丁家添了一位新成员,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这不,屋里挤满了人,有孩子的姨姨和姨夫,舅舅和舅妈,伯伯和伯母,叔叔和婶婶,姑姑和姑父……七大姑八大姨几乎都来了。  新成员在人群中被传来传去,屋里笑声不断。这时,孩子的爸爸开口了:“今个儿我请大家来,是希望大家伙都出出主意,给孩子取个好名字。按照咱这里的习俗,名字取得越‘贱’越好,这不,邻村的‘狗子’今年又在城里开了一家公司;隔壁的‘野花’今年
期刊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壳”横在你面前,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壳而出的历练,只有破掉一个又一个的壳,才能不断地成长。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破壳而出的快乐。   去年暑假,我们来到云贵高原,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大山,变幻莫测的天气,恐怖的高原反应……成了旅途中一个又一个坚硬的壳。在云南的第二高峰玉龙雪山,挑战开始了。   我全副武装,备好大衣和氧气瓶,坐车从海拔两千多米的丽江市出发,经过一个个弯道,顺着盘山公路,来到
期刊
文题呈现   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然后按要求作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要求:①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题目自拟;③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④可以合理想象,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资料。  写作点拨   1
期刊
真题呈现   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母校后,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三年初中生活,母校一定会为你留下什么。毕业在即,请以“致母校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感谢母校留给你的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礼物。   要求:①注意写出真情实感,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统一以“文华”为写信人,信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这
期刊
亲爱的母校:   三年,时光荏苒,承蒙你的诸多关照。记得初遇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走进了你的世界,与你共度了三年春华秋实的好时光。再回首,我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你亦越来越好。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样高大、伟岸,却又非可望而不可即。   你是我青春的起点。   十四五岁的年纪总被视为最美的年华。那时的回忆总是难以忘记,那时的天空总是流光溢彩。“那时”被我们赋予了独特的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