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了18年的史前超级文明发现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zheng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有关国际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哈巴河县发现远古飞行器岩画的报道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哈巴河县多尕特洞穴中的地外文明岩画并不是首次发现,早在18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神秘文化学者张晖就曾前往哈巴河考察过当地的岩画,并发表文章论证哈巴河县发现远古飞机火箭飞碟神车异人岩画。正是由于张晖所具有的独特的反传统思维和文明观,其被人们称为“解码新疆秘符之人”。
  由于哈巴河远古飞行器岩画再度引起世人惊叹,有很多人打电话到自治区博物馆向张晖老师求证,并希望能到现场去一探究竟。
  


  1万年前的史前文明遗存
  “由于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有关存在史前超级文明的珍贵遗存,我们早在1996年就对哈巴河县多尕特洞穴中的岩画做过对比考察和探索,18年前我撰写的有关哈巴河地外文明岩画考察文章曾刊登于1997年3月18日的《新疆日报》等报刊杂志,考察论据广泛翔实,包括了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在当时新疆考古界是具有超前性的,也是一项深受新疆历史、考古界质疑的发现。”张晖不无自嘲地说。
  金山脚下的哈巴河县位于新疆神秘大三角的最北端,是环绕喀纳斯之行必经的地方。这里有茂密的白桦林,有白哈巴图瓦人木屋村,也有奇特的鸣沙山。这里的植被特征、地质地貌与喀纳斯融为一体,被誉为喀纳斯风情的序曲。多尕特洞窟彩绘岩画身处勃列孜河与阿拉克别克河喀拉托贝牧亚村的多尕特沟、松哈尔沟。这里风小、雪薄、水草丰美,是牧民较好的冬牧场。由勃列孜河海拔600米左右的浅山区向西可到前苏联的布赫塔尔马河及斋桑河一带。说明从哈巴河经别列孜河、阿拉克别克河、布赫塔尔马河、斋桑河、马尔卡河一带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由于这里的美丽,很早就有原始游牧民在此繁衍生息,哈巴河多尕特洞窟岩画正是昔日古人生产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多尕特远古飞行器岩画

  “神秘的多尕特洞窟岩画位于一片山形奇特的风化山丘,这里的洞窟大小不等,大者如殿似室,小者似龛若穴,人们在其中至少7处洞窟中可见到或繁或简的赭红色彩绘。”张晖介绍说,经考古学家王博、王炳华等研究判定,该处岩画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已有1万年左右的历史。
  多尕特洞穴中的飞机、飞碟、火箭、异人岩画
  岩画的年代并不是惟一惊人的讯息,令人更加惊奇的是,在1号、4号和6号石棚等岩画中,人们竟然发现了多幅类似现代飞行器、火箭、带观察口的亚当斯基型飞碟及奇形怪车和异形人的图形。
  难道在遥远的古代真有史前文明和地外文明吗?
  随着张晖对中外史料查阅的逐渐深入,人们定会愈发豁然开朗起来。原来在遥远的古代,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当今鲜为人知的飞行术和飞行器。


多尕特火箭岩画

  印度经典《摩诃衍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之一,书中提及“一架空中的战车,它的两侧用铁做成,并拖着翅膀。”这不是飞机又是什么呢?
  印度古梵文叙事诗《罗摩衍那》,是诗人蚁圣用梵文写成的,著书时间不早于公元300年。诗中把“维玛纳”描绘成“有侧面窗口和拱顶的双弦板球状飞行器。它能够‘以风速飞行’,还可发出优美动听的音响……”简直可以说,今天的飞机也无法与之媲美。
  诗中讲道:每个飞行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否则就不会让他驾驶“维玛纳”。这种史前飞行器所进行的操作演习,即使在今天,也只有直升机可以部分做到,比如说滞留在空中保持纹丝不动。
  在古代经典中有一段关于“维玛纳”盘旋于万里云层之上的描述,飞行员从如此高的空中向下俯瞰,“海洋就像一小池清水。”海岸线的江河三角洲尽收眼底。


多尕特疑似亚当斯基型飞碟岩画

  此外,印度梵文文献《萨马拉·苏特拉德哈拉》,史诗《马哈巴拉塔》及《摩诃婆罗多》、《梨俱吠陀》等均提到过飞行器的制造与飞行。
  我国古代飞行器文献
  早在四千年前,我国就有了空中飞行器,东晋王嘉在《拾遗记》讲道:尧帝时代,一巨大的船形飞行物漂浮在西海上空。船体亮光闪烁,缓缓飘移。船上的人戴冠,全身长满白色的羽毛,无翅而能在高空翱翔。而晋张华在《博物志》中所反映的史前古国“奇肱民善为拭扛,以杂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时西风至,吹其车至豫州。”《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霓”的记录。明代曹学全的地理著作《蜀中广记》对飞行器更有明确翔实的交代:“严尊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50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遵像,往往飞去复来。广明以来失之,差亦飞云。”
  西藏的著作《唐厥》等也提到史前的飞机,书中直言不讳地称这种知识是对外保密的。在《萨玛琅纳·苏特拉塔喇》中也整章讲述了尾部喷火喷汞的飞船。
  佛教文献中的天车
  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国,张晖在佛学名著《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中查阅到这样一段记载:于阗国沙弥,名般若弥伽薄,持戒清静,专诵《华严》。忽然有人合掌对他说:“诸天请师,愿师闭目。”顷刻便到天上。天主跪请道:“如今与阿修罗争战,屡被摧伏。恭请法师诵《华严经》,望法力加被。”沙弥便乘天车,心念《华严》,以诸天众,对彼强敌。阿修罗见后,忽然溃散。须臾之间,沙弥被天车送归,身染天香,终生不灭。   此外,在佛经《舍利瑞应篇》中也有记载:明驭法师,奉召送舍利到济州崇势寺建塔供养。建塔已竣,石上忽光耀三尺。有黄物从西南飞来,伴有一阵天乐之声,降在塔顶不动。此物中并隐约可见天人在动,莘州城的人,看见天人从东边空中经莘州往济州方面而来,当时有五位沙门僧,因见仙相,即追踪来到济州崇势寺,舍戒为奴,供养三宝,并勒石为记。而类似现象在佛教经典《法华经》中也有反映。
  考古人类学及现代目击案中的佐证
  有关飞行器的历史文献还有很多,而文物考古方面更证实了这一点:在古代亚述的滚筒印章上,上方明显刻着一个带双翼的飞机;在意大利伊特鲁亚历古代岩石浮雕上,刻着许多凌空喷火状的飞行物;在中国同东出土的石刻上也同样描绘了在云层上的飞行物。
  1958年,美国华盛顿国立博物馆公布了考古人类学家研究探索的结果:1万年以前,爱斯基摩人的传说中讲,他们是由“巨大的铁鸟”带到北极的。靠近塞迪逊的地方,人们可以从远处看到地上一个由沙砾砌成的庞大的飞行物图案,它的两翼顶端相距达62米之多,样子酷似飞机。
  1898年,有人在埃及萨加拉一座4000年前的古墓里,发掘出了一个奇特的木制模型,发现它与现代单翼飞机非常相似:有一对平展的翼,有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尾,其下部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痕迹。经鉴定,它十分符合飞机设计原理。近几十年来,在埃及的其他地方,陆续发现了与上述类似的模型总共14架……“的确,古代天空如果没有出现过飞行器,那么在秘鲁的纳斯卡,在澳大利亚的埃尔湖,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就不会出现只有在空中才能欣赏的巨大的地面图案。” 张晖说。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在当今国际不明飞行物研究组织所统计的19种不明飞行物中,有4种与多尕特石棚火箭岩画极为相似。
  1979年10月12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目击者张英看到一火箭形不明飞行物,像导弹一样在空中疾驶,由西北向东南转瞬即逝;
  1980年10月5日凌晨3点,在河北省唐山市人们所看到的子弹形不明飞行物与石棚火箭岩画十分类似;
  而更直接更有说服力的对比,则来自于在新疆阿尔泰山上空拍到的火箭形不明飞行物照片,那空中飞行物喷火的情形与多尕等火箭岩画几无二致……
  “如果历史长河中的古人看到此情此景,能不将它绘在岩石上顶礼膜拜吗?” 张晖老师不无感慨地说。
  被忽略了18年的惊人发现
  被闲置了18年的重大资源
  2015年6月20日,据腾讯新闻及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新疆古代岩画测年国际合作研究考察组在对新疆哈巴河县多尕特洞穴彩绘岩画群考察时发现了形似飞机的岩画。”
  “考古专家在2015年6月12日、13日进行为期2天考察研究后表示,多尕特岩画群是阿勒泰地区数量最多的区域,虽然有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区别,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一些特征。经初步分析,专家们认为形似飞机、火箭的岩画,不能排除是飞机和火箭的可能性。”
  以上由多名澳大利亚和印度专家加盟,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组织,北大、河北师大、自治区博物馆、考古所等机构专家参与的14人联合考察队所做的判断,进一步验证了张晖18年前的发现和观点。
  近20年来,张晖踏遍阿尔泰山六县一市,发现了一系列可以解码人类生存环境之谜的超级文明遗存,其中包括青河的世界之谜麦田圈形古巨石建筑群、天猎石、独目人天神岩画、富蕴智能天体彩绘、鹿石风岩画、福海非人工智能巨型雕像、布尔津古代机器人、探测车岩刻、天神岩画、智能天体符号,以及吉木乃巨型生殖崇拜道场等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对于当前而言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旅游产业价值,如果将新疆类似的历史文化资源串成一条全球盛行的超级文明遗迹游线路,对外宣传口号为:“新疆——外星文明最关注的地方”来推介整个新疆旅游,一定是新疆走向世界,新疆旅游步入国际快车道的最佳突破口。
其他文献
盐花形如珍珠、珊瑚、亭台楼阁,状如天桥、石柱、飞禽走兽,这边似千手观音,那边似童子拜佛,我眩晕到不知身在何处。当最后一缕阳光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出盐池。 身后的盐池,静静地躺在暮色里,沉默无语,博大深沉,用他一贯的方式目送着我们,目送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    去年9月,听盐场工作的朋友说,盐场钾盐池里又出现了盐花。要知道,盐花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我们急忙驱车300多公里,进
期刊
巴音布鲁克夏季多雨,雨过天晴,草原上便会出现一个个神秘的圆圈,直径小则十几米,大则上百米,周围的牧草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走近看,那圈子是由带着水珠的黑蘑菇或白蘑菇组成。一望无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牧草丰美,牛羊肥壮,牧草和畜粪腐烂后形成的大量腐殖物质,适于蘑菇生长。野生蘑菇遍地丛生,肥壮鲜嫩,香浓色丽,形美味正,润滑爽口,素被称为“草原珍馐”。  景色宜人的高山草原  我敢肯定地说,只要去过那里的
期刊
摄影/赵刘帅  对于喀什,我有一种天然的认知,这里是一个有关古代西域记忆的活态基因库,至今依然屹立着的高台民居呈现出了这种记忆的顽强。看着店门口摆的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禁不住感叹: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现在,手工技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和生活的依赖,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符号。  初次看到高台民居时,对于我的视觉是深度震撼的。深黄色的夯土还原了
期刊
雪谷里的村庄  这是隐于深山腹地的原始文明,多年以来,美在斯,情在斯,人生于此,人老于此,保留着数以百年的生存状态,仿佛以另一类的文明形式、另一种生存的方式,与山外面的纷繁世界相对而立地抗衡着。  感谢旅游,它以人类握手时相互认识的方式,使禾木走出了与世隔绝的状态,也让现代文明在惊讶之间,包容和接纳了图瓦文化的清透和活力。    初入禾木  在中国版图上,有一个鸡尾巴的地方,纷纷扬扬地下起了200
期刊
2014年8月2日早上,晓亮夫妇二人和我家三口,离开枸杞之乡——新疆精河,驱车前往100多公里外的赛里木湖。一路上海拔在不断地上升,超过了2 000米,气温也在不断地下降,还清晰记得去年7月份住在湖边的蒙古包里半夜曾被冻醒。到入口处买了门票,我们迫不及待地向湖飞奔过去。  眼前是一个碧蓝碧蓝的湖,无比的开阔,静静地躺在雪山的环抱之中。安静,冷艳,不沾染一丝尘土。远处的雪峰倒映在湖中,天上的白云倒映
期刊
千层叠翠玛河峡谷  玛河大峡谷,即玛纳斯河大峡谷,位于玛纳斯河上游,属151团紫泥泉镇境内,在151团场东南方向,距市区约70公里,是玛纳斯河支流经岁月冲刷出来的一条锈红色的深沟,当地人称红沟。  石河子紫泥泉东南15公里的山野中,有个观音沟。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石河子南山时,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悟空远望方圆数百里无人烟,无奈找观音求助。观音手持净瓶,将甘露缓缓滴入唐僧口中,师徒恢复了体力
期刊
美丽的新娘坐在费拉城白色栏杆上眺望爱情海,眺望崭新的幸福生活。  费拉城的舞蹈  出发总是美丽的,尤其是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出发去费拉城。  出发前,我、陶姐和小郑,三位女子已经在酒店旁的黑沙滩上跳过晨舞了。那晨舞包括迎着海上日出奔跑跳跃,在黑沙滩上面向爱琴海做瑜伽,在深褐色的礁石上挥舞红丝巾,在海岸边一排排棕榈遮阳伞下飞速旋转。  晨风轻轻地吹拂着,黑沙滩上不长一棵草,却自有它的喜悦。三个女子在
期刊
王刚(1964年1月出生),新疆乌鲁木齐市人,自幼酷爱绘画,从事过商标、广告设计、绘制等,在部队服役和多个单位工作中也一直发挥着自己的绘画特长,作品多次获得市、区比赛奖项。1984年,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王玉良夫妇为师学习工笔画;2008年,拜刘也平教授学习新疆山水和花鸟写意;2012年,进入清华美院高级研修班学习, 师从花鸟画大家霍春阳先生;得到郭石夫、吴悦石、史国良、宋唯源、刘贞麟等众多名家指
期刊
色,是一种情怀  正如婴儿最原始的本能,抓到喜欢的东西都要塞进嘴里去尝一尝,那是最原始的拥有意识,是“吃”的精神意义。抓饭以健康养生的理念而闻名新疆。美食哲学犹如其为人处世:不攀附,不纷争,只默默品悟人世间美的情怀,平平淡淡才是真。  游过天山南北,逛过西域山川,品过天下美食!唯独,天池天水最蓝,南山秋景最美,新疆抓饭最香。  新疆美食独具匠心,新疆美食最攒劲!  有人曾这样评价新疆的饮食:维吾尔
期刊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于8月7日在克拉玛依市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新疆礼物二道桥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参展的“新疆礼物”商品达30多种。新疆二道桥1881新疆礼物上海展销中心被评为2015年度“新疆礼物”优秀运营商、“二道桥甄享金卡礼盒”荣获2015年度“新疆礼物”优秀包装设计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