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土陶:西域记忆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赵刘帅

  对于喀什,我有一种天然的认知,这里是一个有关古代西域记忆的活态基因库,至今依然屹立着的高台民居呈现出了这种记忆的顽强。看着店门口摆的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禁不住感叹: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现在,手工技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和生活的依赖,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符号。
  初次看到高台民居时,对于我的视觉是深度震撼的。深黄色的夯土还原了新疆大地的颜色。这也迎合了新疆绿洲的本来气质。就这种气质而言,这本身就是新疆的颜色、密码。土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颜色和气质,当我看见它优美的造型时,它就让我进入了最初古老的空间里。
  一
  阔孜其亚贝希巷——这条细细的小巷早已成为高台民居知名的传统手工艺展示的名片。“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之所以这样命名,也就昭示了这条小巷的本来意味——土陶是这里的招牌和生意的全部。阔孜其亚贝希巷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这里生活着居民603户,2 450多人,全是维吾尔族。


摄影/赵刘帅

  531号的主人祖农·阿西木江是这里有名的土陶传承人,而土陶这项技艺也已经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土陶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在我看来,至少不亚于那些在博物馆中安静看着世界红尘的文物。陪同我们前来的喀什文体局的同事亚生已经在事前向我们介绍了祖农·阿西木江的情况。“他们家世代从事土陶制作。目前根据我们的了解已经有六代了。第一代是苏皮,二代是祖农,三代是提依甫,四代是阿西木,五代是祖农阿西木,六代是吐尔逊卡日。”
  在全疆各地的民间传承人中,具有完整传承谱系的不少,祖农·阿西木江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世代相传的土陶制作技艺使祖农·阿西木江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看着店门口摆的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我禁不住感叹: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
  二
  土陶其实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我曾在南北疆的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早于青铜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彩色陶器,这个时间是在公元前2 000年到3 000年左右。这些造型生动优美的土陶呈现出的美感令人感动。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对生活美的追求。在他们的巧手里,泥巴有了生命,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用具。以至于20世纪初的外国考古学家一致认为中国彩陶是文明的起源,应该源于两河流域。


摄影/赵刘帅

  中国考古学家在甘肃四坝文化、齐家文化乃至红山文化中找到了彩陶的源头。在这个时期有一支人从河西地区进入哈密盆地,带来了彩陶文化。它的典型特点就是双耳陶罐,两个耳朵的陶罐,而彩陶的纹样是从黄河的上游经过河西走廊然后传入到哈密的。这个源头直接影响了新疆东部的哈密,在哈密呈现出的西域彩陶的曙光,最终蔓延至整个西域。
  在世界各文明发祥地,都曾产生过陶器文化。在南北疆、东疆多处出土的古陶器丰富而瑰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几千年中,新疆各民族继承并发展了本地古人类的土彩陶技艺,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土陶器物。土陶居然在一定程度上曾引来了中西考古学家对于中国文明源头的考证,可见土陶所蕴含的文化分量。
  三
  祖农·阿西木江开始制作土陶了。亚生看着他和泥给我们介绍说:“维吾尔族做土陶基本上和内地的差不多,流程为:备土—和泥—闷泥—揉泥—造型—上釉—烧制—加工。”他笑着告诉我,“我们这里的土陶好,关键是土质好。在高崖土层中有一种叫‘色格孜’的土质,这种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强,是制作土陶器的绝好材料。传说在800年前,有一个烧制土陶的匠人首先发现了这种土,于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随后相继有很多土陶艺人在高崖上开设土陶作坊。一代一代传到了今天。”
  祖农·阿西木江边干边介绍说:“制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我们这里的吐曼河好得很。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就到河边去挖泥,不用花钱。”老人乐呵呵一笑。说话间,他在泥里已经加上水,像和面一样用力揉搓着,这是做土陶的第一步。祖农·阿西木江感叹着说:“我制作土陶还保持着老祖先的方法。从泥土选料到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形、彩绘、琢雕刻花、上釉、入窑烧制、出窑晾干这些工序,一点都没有变样,全都是手工。”
  那团泥在他手里灵活而均匀的翻转着,感觉到非常均匀了,他拍了拍泥团,像抚摸着自己小孙子的面庞。下面的工艺就要借助于工具了。老人把泥团放在自制的木制轴盘下,然后把脚放在下方的踩板上不停地踩,双手和着转动的陶泥作出不同的造型,这是做土陶的第二步。在过去的岁月里,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生活中一日三餐不能分离的泥巴碗,维吾尔族人叫“塔瓦克”,和面盛饭放食物的陶盆,洗浴用的土陶脸盆,洗手用的“吾肉克”(陶壶),盛水的“库甫”(陶缸),洗衣用的“台西台克”(陶洗衣盆),挑水用的“库扎”(土陶水桶)。
  第三步是当胚子成型后,放在墙边的小木架上一直到晾干,晾干后的土陶就可上彩釉。第四步把上了彩釉的土陶放入窑内点火烧制成型。祖农·阿西木江拿出一个烧好的土陶比划道:“我们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矿物质,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各种颜色的石头,然后弄碎,再用石碾研磨成粉,把土坯烧好后使它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彩釉陶器或艺术品。”


喀什花盆巴扎摄影/石艳梅

  从工艺流程看,土陶的烧制跟烧制瓷器的过程非常相似。这里面令人惊讶的是,制作土陶的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制作中自己摸索和感悟。某种意义上讲,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亚生的介绍从侧面证实了这个古老工艺的特点,维吾尔族烧制陶器的陶窑多为立式窑,传统上烧窑使用木柴,窑温800℃~1 100℃,餐具类和装饰性要求高的陶器,要经过两次上釉和焙烧形成“釉下彩”,这说明维吾尔族的匠人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制陶技艺。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么所不同的是土陶的造型和装饰风格。
  四
  土陶造型上,一部分作品无可避免地带有中原风格,这是因为宋代高昌回鹘时期(现吐鲁番和哈密地区)信仰佛教和摩尼教,因此元代以前的古陶多有这方面的装饰。在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维吾尔族使用的陶器开始带有浓郁的阿拉伯文化色彩,这类陶器以在做礼拜之前用以洗濯的陶净壶为典型代表。伊斯兰教的文化特色从那时起,在土陶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一直以来,在新疆绿洲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姿态成为穆斯林群众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现在高台上现存古老土陶作坊不足30家,从事土陶制作的师徒从最多的五六百人,现在剩下五十多人,而在这仅存的20几家土陶作坊中,祖农·阿西木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今后的路还可以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100多年前,马克思在西方工业化蓬勃兴起的时代敏锐地感受到工业文明与传统价值观的矛盾,对古老手工劳动的价值有过近乎推崇到乌托邦高度的颂扬。可时间走过100多年,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洗礼让许多传统手工艺被称为了“遗产”,这估计是马克思本人恐怕都难以想象的。
  当祖农·阿西木江无意中回头看着那些做好的土陶作品时,夕阳正好落在了他身上。那时我在想,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和生活的依赖,更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符号。有了这些族群技艺,也就唤醒了自身的文化“记忆”和审美观,传递出发自内心的亲情、友情、爱情,在高山、平原、草原、绿洲、盆地优美而优雅地呼吸生长,散发出亮丽的光芒。
其他文献
当我们爬上山脊,那一片片明暗相间的红褐色彩就充斥了我们的双眼。天山千岭雪,蓝天万顷波。广纳山川秀水的紫泥泉有着一份独特的迷人的魅力,我们极目远眺,仿佛置身于五光十色、繁花似锦的陆离世界,不禁心生澎湃,感叹自然世界的造化与奇妙。这里的山山水水值得我们饱览,这里的一草一木值得我们珍惜。  紫泥泉,这个赋有夸张色彩的地名,类似的地名在新疆境内数不胜数。其中,石河子紫泥泉虽声名不显,但确是极其有特色的一个
期刊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西方人将它称作“命运”,中国人则称其为“缘分”。 食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因为亲密,所以它们分享了我们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味道打碎,又被味道重塑,那一瞬间物换星移,嘴里的食物还没咽下,心已走过万水千山,和当年的自己拥抱握手。  一城一味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若羌县依夏克帕提乡,它是阿尔金山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一部分。  阿尔金山野生动物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举世闻名的可可西里连在一起。从海拔3 800米的阿尔金山上穿过一马平川数百公里的荒凉戈壁,地形开始一节节抬高。翻一个山包,地形就抬高一节,平驰一段,再翻一个山包,地形又会抬高一节。随后一个高耸入云、海拔4 600多米的鸭子大坂出现在面前。丰田越野车的速度接近
期刊
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生长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正常人脑的活动,和所有高等脊椎动物的脑一样,始终处在觉醒和睡眠两者交替出现的状态。这种交替是生物节律现象之一。睡眠从来就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因为人的生命约有 1/3 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并且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  昭苏县的夏天早上五点半天亮,天黑十点多;而到了冬季早上九点多天才亮
期刊
3月7日,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达斡尔民族的传统节日“霍·乌都如”节,“霍·乌都如”节也叫“抹灰节”、“平安节”。按照达斡尔民族的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全国各地的达斡尔族人都会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新疆作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过“霍·乌都如”节的历史悠久。自2013年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筹备成立之后,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民
期刊
马尔代夫堪称世界上最后一片人间净土,被西方人成为“失落的天堂”,它是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更是情侣梦想的蜜月之地。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那这辈子一定要去;如果你已经去过,那一定还想再去一次。  在印度洋宽广的海域中有一串被白沙环绕的绿色岛屿——马尔代夫群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全国领土面积为298平方公里,南北延伸800公里,地形狭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马尔代夫由19组珊瑚环礁、1 200多个
期刊
在塔城市文化路北,有一幢红色的俄式建筑,塔城人都习惯地称之为“红楼”。至今,它已见证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红楼风光无限  关于红楼的历史,要追溯到1910年。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沙俄取得了在塔城设领事、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塔城成为中俄贸易的一个重镇,到塔城做生意的俄国商人渐渐多了起来。  原籍俄国喀山的塔塔尔族商人热
期刊
卡德尔捧在手里的这块石头让他心里有点吃不准了。这块刚从河床底捡到的东西到底是玉石呢,还是块根本不值钱的鹅卵石?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下,他干脆手持石头蹲坐在几近干涸的河道旁,眯着眼对着阳光反复地仔细端详,希望能通过这种古老的目测方法来确认手里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毕竟,从这条河道里捡到的玉料和奇石的价钱是越来越高了。  在五月中旬玛纳斯河枯水期开始时,每天清晨都会有像卡德尔这样的哈萨克族牧民在红山咀
期刊
盐花形如珍珠、珊瑚、亭台楼阁,状如天桥、石柱、飞禽走兽,这边似千手观音,那边似童子拜佛,我眩晕到不知身在何处。当最后一缕阳光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出盐池。 身后的盐池,静静地躺在暮色里,沉默无语,博大深沉,用他一贯的方式目送着我们,目送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    去年9月,听盐场工作的朋友说,盐场钾盐池里又出现了盐花。要知道,盐花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我们急忙驱车300多公里,进
期刊
巴音布鲁克夏季多雨,雨过天晴,草原上便会出现一个个神秘的圆圈,直径小则十几米,大则上百米,周围的牧草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走近看,那圈子是由带着水珠的黑蘑菇或白蘑菇组成。一望无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牧草丰美,牛羊肥壮,牧草和畜粪腐烂后形成的大量腐殖物质,适于蘑菇生长。野生蘑菇遍地丛生,肥壮鲜嫩,香浓色丽,形美味正,润滑爽口,素被称为“草原珍馐”。  景色宜人的高山草原  我敢肯定地说,只要去过那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