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的悠扬琴声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的移民新村,循着悠扬悦耳的江西采茶剧《斑鸠调》的欢快律动,我们走进了正用二胡娴熟悠然地演奏这一曲目的老人陈盛海家中。陈老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对我们的到来,他用欢畅的琴声迎接过后,向我们娓娓道出了近年来自己及家人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2005年前,陈家居住在全县海拔最高的高排村,那是一片海拔近2000米的山地。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年收入还不足一千元。陈老的儿子年逾而立却娶不上媳妇,好不容易在广东找了一女友,女友却在前往陈家的途中被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恶劣环境吓得转念折回。
  直到2005年,在党和政府的引导及帮助下,陈家举家搬出了那一片骇人的高地,在南桥镇的移民新村——南桥圩镇安顿了下来。那是南桥镇的党委和政府经过深入地讨论研究,继而聘请厦门设计院的专家进行总体设计布局之后作出的重大决定。之前通过南桥镇移民社区书记凌皇浩同志的介绍,我们已获悉:该移民点现已征用山地50亩,制定了为期4年的移民安置规划,力争对移民建房做到“五通一平”(通水、电、路、通讯、电视、土地平整)和“四统一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规划、统一标高、统一基础设施、分户建房)。
  在陈老的家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政策的逐步落实。如今陈老的家是一栋花了九万多元建成的二层楼房,电视等家电一应俱全,我们更欣喜地发现陈家已购入电脑。陈老更欣慰地介绍道,儿子已娶上媳妇,并已育有一子二女;现儿子媳妇双双在外打工,自己则在家中做做木雕、画画字画,全家年收入已达二至三万元。我们在陈家大厅看到了一幅隽秀而遒劲的书法对联——“改革春风吹大地,开放政策合民心”,陈老笑言那是其“拙作”,我们却感言那是其“墨宝”,文字激扬间包蕴着老人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恩之情。
  在移民新村,像陈老这样的家庭不止一户。待人温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寻乌县扶贫办副主任曾令铭告诉我们说,南桥镇自2005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三年来已安置了240户共1360人;目前,又有65户共275人的搬迁规划已得到落实。
  秀丽甜美,温润中透着精明的南桥镇镇长廖雪玲则进一步介绍道,南桥圩镇在逐步完善移民安置规划的同时,还在积极投入农业建设(经济),新村镇建设(政治),以及新型农民培育和农村新风貌塑造(文化)。
  在农业建设上,该镇立足(1)壮大产业规模——脐橙产业面积新增O0.2万亩,产业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并进一步扩大“甜玉米一水稻一甜玉米”一年三季种植模式的规模,提高复种指数。(2)建设产业示范点——推广果园滴灌、渗灌等节水节肥技术和“肥水一体化”模式,试验黑光灯诱捕、果园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普及“猪-沼-果”生态模式,重点打造了南桥村上排、廷岭村下排两个现代农业示范点。(3)提高产业效益——坚持以果业产业为先导和主平台,推进以现代设施、现代科技、现代标准、现代组织、现代农民等“五个现代”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建设,把工作重心放在调优品种、提高品质、打响品牌等“三品战略”上,集中精力构建生产标准体系和产业安全体系“两大体系”。(4)完善产业合作组织——进一步突出对“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的教育引导,强化民众的合作意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集配送、仓储、加工、包装、运输于一体的农产品营销企业。
  在新村镇建设上,该镇着眼于(1)规范操作抓规划——一方面做好在村镇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后的相关后续工作,对村镇的所有规划成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尚存问题给予及时修改与完善;另一方面健全村镇规划的执行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民主监督制,通过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监督与管理村庄规划的执行,建立政府主管、村民监管的村庄规划管理长效机制。(2)开展圩镇五整治三建设——五整治是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该镇环卫所和物业管理站的工作职责,并广泛开展环境卫生、违章搭建、临时建设、占道经营和集贸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三建设是指对该镇的公用设施、景观环境和园林绿化项目进行建设和改造。
  在培育新型农民方面,该镇围绕“一种精神、两项技能、四种素质”的培训方向——培育农民树立健康向上、勤劳创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农民精神,突出强化生产技术和创业两项技能,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市场营销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建设培训阵地与师资队伍,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在塑造农村新风貌领域,该镇着力建设文明和谐的社区与特色文化新村,在社区的中心地带修建文化宣传墙。建立农民知识化培训基地和社区图书阅览室及农家书屋,成立各种文化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今的南桥移民新村可谓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真正实现了“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要求,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曾令铭副主任则兴奋地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移民扶贫及建设发展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第一,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新农村建设新动力;第二,完善土地政策,发展农村金融,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第四,改革农村组织形式,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有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南桥移民新村的悠扬琴声必将余音袅袅、声声入耳,它是改革春风奏响的动人福音,更是移民扶贫、新农村建设弹拨的华彩乐章!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其他文献
[提要]目前,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为赣州农业职教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文章认为赣州市有着良好的农村职教基础和较好的区位优势,基于这些优势。探讨了赣州农业职教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促进赣州农业职教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赣州市  [作者简介]华旭明(1963-),男,赣州农业学校校长。(江西赣州 341000
期刊
江西省资溪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模范县,境内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但作为一个山区县,“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9.6%,全县耕地面积只有7万亩,农民人均仅0.86亩,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综合效益低的“两小一低”的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全县农业的发展。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明确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努力打响生态
期刊
[提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鄱阳县、修水县、泰和县、武宁县等县市涉农补贴的相关部门和农户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显现出积极作用,赢得了农民的广泛拥护。但是,目前的农业补贴政策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补贴力度偏小,补贴对象不明确等,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补贴政策;政策效应;对策  [作者简介]吴春雅(1981-),女,江西农业
期刊
[提要]社会的改革变迁内生着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主体也呈现出新的博弈雏形,,文章试图从利益博弈视域下管窥多元利益主体格局,以多元治理为博弈旨趣,以期提出博弈有效路径,实现多元利益整合,形成最佳合力。  [关键词]利益博弈;乡村治理;多元  [作者简介]邓幸俊(1983-),男,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教。(江西赣州 341000)    本文系赣州市社科联2008年度课题《社会
期刊
移民搬迁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居住安全的最根本的办法。当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扶贫系统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移民搬迁深层次的问题,更全面地扶助和服务移民群众。    一、基本情况    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县有100多处省监控的地质灾害点,有3764户,15309人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产生
期刊
[提要]彭德怀同志是位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党我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1959年庐山会议前后的非常岁月里,历史记载着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毕生倾注着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坚定地实践着护苍生、拯藜庶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历程。对我们今天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员干部的“为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1959年;彭德怀;庐山会议;思想发
期刊
赣鄱春深,绿意渐浓。2009年的春天,给江西的扶贫和移民事业带来了新的气息。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和移民工作,将扶贫开发、水库移民和三峡移民三项工作职能整合归并,新组建了省政府直属的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以此拉开了推进全省扶贫和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的序幕。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心怀着服务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脱贫致富的使命,以刘永思同志为班长的新的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期刊
[提要]信息化时代,每一个现代公民都不可避免地身处媒介构筑的虚拟环境中,媒介素养在完善自我、促进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农村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满意度及媒介认知能力,试图从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状态中分析农民的媒介素养状况,培养具有鉴别能力的媒介消费者。  [关键词]农村受众;媒介素养;认知评价    勒纳认为大众传播在发展中充当了“伟大的倍增器”的作用,是
期刊
地处黄桥革命老区的江苏省如皋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老区的面貌、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93年以来,通过不断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虽有不少贫困农户脱了贫,但由于盲、聋、哑、痴、呆、傻,老弱病残,天灾人祸等原因仍有一部分相对贫困农户尚未脱贫。据全省统一组织的普查资料,至2007年底,全市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仍有23541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6
期刊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江西省大余县大量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现象。为了让返乡农民工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新年过后,江西省大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其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作用——创新方法、优化服务、健全网络,搭建了一个有利于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平台。并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以强企增岗为主导、以鼓励创业为突破,充分引导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在金融风暴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