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体育武术教学内容简单,课时数不多,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一个重要项目。武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对其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花费了许多的精力,却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本人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成绩,下面略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揭开武术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分类(散打与套路),从理论上阐述武术动作的组成,它分为手法、步法、身法及跳跃动作,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套路,可以强身健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重品德的培养。没有武德,是学不好武术的。
二、武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基本动作练习
初中体育武术课堂教学,应从基础动作入手,人为地多安排一定量的课时数,抓好基本动作,然后才能开始套路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套路动作软而无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训练基本动作时,先让学生掌握冲拳、推掌的技術要领及发力顺序;在动作基本正确的前提下,采取各种训练措施,变换教学方式,避免学生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而步法,重点训练弓步、马步与虚步。掌握了武术正确的基本动作,就具有一通助百通的效应,同时对身法与腿法亦有作用,互为影响,互为促进。例如冲拳、推掌的教学,可以融入到步型与身法的教学中。要多练习,反复体会发力方法,解决学生拳无力,掌无劲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结合爆发力与柔韧性训练,让学生体会武术的力度与速度,以及美的感受。基本动作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例如马步冲拳,腿放的高度可略高,时间可短一点。待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再将腿的高度放低,时间放长,要求提高。实践证明,教学中抓好套路动作基本技能的传授,是加快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注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武术教学中多运用领作的教学方法,在领做中尤为重视示范与讲解,同时应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教师的每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后,应立即讲解动作要领、路线和方向。在讲解中,必须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要突出重点,语言精练、准确、形象。示范动作必须准确,正反快慢相结合,示范要体现套路的特点,让学生看清动作的路线结构和形象,以便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例如:在讲解冲拳时,应突出“拧腰、顺肩、旋臂”的要领,同时结合示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讲解时,让学生知道拧腰、顺肩一方面是加大运动距离,另一方面是发挥全身的力量;旋臂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贯入拳面,体现出寸劲。示范要突出“手起、肘随、肩追”即手向前冲出,肘和肩随之向前,腰也要随之扭转。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动作的记忆,动作表象深刻,练习效果显著,课堂教学便轻松了很多。
(2)领做要与提示性口令相结合。领做是武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武术动作结构复杂,单靠示范难以掌握动作。领做必要时要加一些提示性口令,例如“顺肩”“挺胸”“一、二、三、四”等,随时提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必要时可按动作顺序进行提示,例如落脚、重心下沉、转腰、出拳等。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示口令逐渐简单,要求逐步提高。课后要明确练习次数,提示练习的具体要求,力求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同时领做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可快可慢,可正可反。
(3)灵活运用分解与完整的教学方式,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武术套路的一个动作,包括身、手、腿等诸多方面,学生一下子难以模仿,可以分解教学。当学生掌握分解动作后,再完整地连起来练习。例如弓步冲拳转化为马步架打时,可以先教腿步动作,然后再教手步动作,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另外,要注重由慢到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提高动作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反复模仿练习,在学会动作的基础上强调武术的“精、气、神”,充分体现武术的内涵,使套路生动而又饱满。这样的课堂教学,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揭开武术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分类(散打与套路),从理论上阐述武术动作的组成,它分为手法、步法、身法及跳跃动作,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套路,可以强身健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重品德的培养。没有武德,是学不好武术的。
二、武术课堂教学应注重基本动作练习
初中体育武术课堂教学,应从基础动作入手,人为地多安排一定量的课时数,抓好基本动作,然后才能开始套路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套路动作软而无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训练基本动作时,先让学生掌握冲拳、推掌的技術要领及发力顺序;在动作基本正确的前提下,采取各种训练措施,变换教学方式,避免学生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而步法,重点训练弓步、马步与虚步。掌握了武术正确的基本动作,就具有一通助百通的效应,同时对身法与腿法亦有作用,互为影响,互为促进。例如冲拳、推掌的教学,可以融入到步型与身法的教学中。要多练习,反复体会发力方法,解决学生拳无力,掌无劲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结合爆发力与柔韧性训练,让学生体会武术的力度与速度,以及美的感受。基本动作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例如马步冲拳,腿放的高度可略高,时间可短一点。待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再将腿的高度放低,时间放长,要求提高。实践证明,教学中抓好套路动作基本技能的传授,是加快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注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武术教学中多运用领作的教学方法,在领做中尤为重视示范与讲解,同时应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教师的每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后,应立即讲解动作要领、路线和方向。在讲解中,必须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要突出重点,语言精练、准确、形象。示范动作必须准确,正反快慢相结合,示范要体现套路的特点,让学生看清动作的路线结构和形象,以便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例如:在讲解冲拳时,应突出“拧腰、顺肩、旋臂”的要领,同时结合示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讲解时,让学生知道拧腰、顺肩一方面是加大运动距离,另一方面是发挥全身的力量;旋臂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贯入拳面,体现出寸劲。示范要突出“手起、肘随、肩追”即手向前冲出,肘和肩随之向前,腰也要随之扭转。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动作的记忆,动作表象深刻,练习效果显著,课堂教学便轻松了很多。
(2)领做要与提示性口令相结合。领做是武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武术动作结构复杂,单靠示范难以掌握动作。领做必要时要加一些提示性口令,例如“顺肩”“挺胸”“一、二、三、四”等,随时提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必要时可按动作顺序进行提示,例如落脚、重心下沉、转腰、出拳等。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示口令逐渐简单,要求逐步提高。课后要明确练习次数,提示练习的具体要求,力求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同时领做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可快可慢,可正可反。
(3)灵活运用分解与完整的教学方式,注重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武术套路的一个动作,包括身、手、腿等诸多方面,学生一下子难以模仿,可以分解教学。当学生掌握分解动作后,再完整地连起来练习。例如弓步冲拳转化为马步架打时,可以先教腿步动作,然后再教手步动作,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另外,要注重由慢到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提高动作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反复模仿练习,在学会动作的基础上强调武术的“精、气、神”,充分体现武术的内涵,使套路生动而又饱满。这样的课堂教学,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