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纠结一锤子下去,力道大了还是小了,愿意付出心力、时间才最重要。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3》,很容易被那纯手工锻造的章丘铁锅圈粉。一块裁剪的铁皮,经过成千上万次锻打,变成锃亮的铁锅,能照见你鼻梁上的毛孔,太神奇了。到章丘,我也不能免俗,去现场观摩这“容千般滋味,令镬气圆满”的锅。
  单调的捶打声里,铁匠铺主范大爷告诫徒弟的话,让我精神一振:“打吧,别纠结这一锤子下去,力道大了还是小了,尽早开始最重要。瘪坑也好,凸点也好,麻点也好,打的次数足够多,一边打,一边琢磨修正,之前的错误都会圆回来。老祖宗不是说过嘛——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好一个“打铁没样,边打边像”。顿时想到,在一个个家庭里,能把新关系处好的人,都不知不觉遵循了这个朴素的原则。
  3年前,好友林悦换了大房子,决定把寡居的婆婆接来安度晚年。朋友们对此很不理解:林悦结婚四五年,一直是小家庭单住,清清静静,多好。她一个南方人,没有应付北方婆婆的经验,生活上的摩擦必定一大堆。她现在是好意,打算为老公分忧,将来与婆婆有了矛盾,岂不是让老公为难?不如尽量与婆婆保持距离,等她年迈,直接送去养老院。
  林悦对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嗤之以鼻,她的看法是:对一件事,只要不气馁、不放弃,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经过千捶万打,就能学到圆融、轻柔的叩击方式,把前面的硬伤一一覆盖,让生活变得圆润趁手。
  婆婆进门第一年,林悦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举个例子,林悦的露台上种满了花草,郁金香、牡丹、芍药……婆婆来了以后,嫌家里常断了葱蒜、没了辣椒,做菜不合口味,就开始在花盆里种蒜头、辣椒苗,种她买山东大葱时剪下来的根。到后来,她干脆出去捡人家漏了水的搪瓷脸盆、搪瓷痰盂回来,种青菜、韭菜。
  情调十足的露台花园,被生生搞成了粗陋的菜园。婆婆还埋怨露台只有纸篓大,菜种得很不过瘾。
  来作客的姐妹闻着冲鼻子的蒜味、韭菜味,苦笑摇头。林悦老公也生气地说,妈妈来了以后,把家里弄得乱糟糟。林悦却笑嘻嘻动员大家一起动手,用网购的牛皮纸袋、麻布袋子,为破脸盆、破痰盂做出一只只优雅的套袋。她又订购了三层实木花架,把菜一层一层地垒放起来。
  大家奇怪她为何迁就一个保守固执的老人。林悦说,婆婆前半辈子在温饱线上挣扎,认为巴掌大的地都该为一日三餐服务,很可以理解。而且她有慈悲心肠,对一切生灵一视同仁,“以前春节,我们买了年宵花,都是好几百元一盆的蝴蝶兰。一旦开败,连盆带花都扔掉。现在婆婆都会赶紧拦住,说哪怕不再开花,植物也是一条命,肥嘟嘟的叶子也好看,不能丢掉。”婆婆不晓得从哪里打听来法子,把开败的花茎剪掉,埋在敲碎的树皮与腐殖土中,让它休养生息。然后,她去菜场买了榨过芝麻油的油渣饼,给花施肥。意外的是,4月,蝴蝶兰又开花了,颜色更淡雅了一点。
  婆婆的习惯被林悦接纳后,林悦的某些习性也在感染婆婆。两人的关系一改坑坑洼洼,逐渐光洁体贴起来。
  婆婆改掉了种大葱的习惯,种起了香草,因为“儿媳妇做奇怪的外国面条要用”。她也种些花朵娟秀的蔬菜,茼蒿开花时,每一株都顶着一朵小太阳;番薯开紫色的喇叭花,像夕颜一样漂亮;旋转的白色秋葵花瓣中,有深紫色花芯,冰清玉洁中带着一丝神秘……
  每逢蔬菜开花,林悦都要邀友人赏花、喝茶、吃点心。见来的都是画家、作家、律师之类,婆婆有点局促。林悦便搂着她的肩膀,把她隆重介绍给大家,还大赞婆婆做菜手艺好。
  為了儿媳招待朋友有面子,婆婆自创了各式点心,甚至会做日式红豆糕和果子。林悦说婆婆太聪明了,下一段网上的视频给她看,点心做出来就像模像样。婆婆与邻居老太太出去溜达,遇上好看的糖枫叶、银杏叶、紫苏叶,还摘回洗净,衬在点心下面,非常养眼,引得客人们狂拍照片。
  林悦背地里跟我们说,经营婆媳关系,就像打铁。起初,谁也掌握不好力道,重了都是瘪坑,轻了,半天也没个形状。一看不尽如人意,就把“铁器”扔了,可不算好办法。要想方设法加热关系,相当于把铁烧红了热锻,减少脆性,让它变得柔韧;也要间杂着冷锻,不夸张、不激烈地修正一些瑕疵。一口好锅,需要无数次捶打,七回热锻和五回冷锻之后,就光滑如镜、坚不可摧了。
  如今,只要有亲友质疑林悦,比如说她为啥不赶紧生个二胎,非要在30岁出头的年纪辞职读博?比如埋怨她不拖着女儿上早教班,为啥一有空就带孩子去郊外“玩得两手泥”?婆婆都会第一时间冲出来,维护林悦:“俺来了3年,见小悦做事比我儿子还靠谱,比你们就更别说了。”
  瞧这一家子,没样儿的打铁,居然也这样打成了。
  编辑 赵莹
其他文献
单士厘对世界的向往缘于丈夫钱恂讲述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当时的晚清,女性被困深闺,游历世界简直是天方夜谭。幸运的是,钱恂理解并支持她。  “余家世代清贫,而书籍不少。”单士厘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能诗善书。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忙于仕宦,她跟着舅舅许壬伯读书。许壬伯热心教育,著书多部,亲自教授单士厘子史、文辞。29岁时,单士厘嫁给外交官钱恂。  1898年,钱恂被派往日本,第二年,单士厘冲破封建礼教束
期刊
希望变得简单时,美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  ——尼采  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但丁  通过被人嫉妒、羡慕或赞赏,女人想得到的是对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对她自己的绝对肯定;她为了实现自己而展示自己。  ——西蒙娜·德·波伏娃  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在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  ——毛姆  普通人,只要赞美。特殊人,但求理解。  ——木心
期刊
被质疑,或许就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  1992年出生,她已是昆曲第五代传人。经历了成长中的困惑之后,她创立了独一无二的戏曲体验馆,让更多人体验到:学习戏曲技巧,原来有许多实用妙处。  她是黄亚男。独自去寻一个舞台  上小学时,黄亚男本来想学舞蹈,但舞蹈班已经满员,就被老师连哄带骗拉进了戏曲班。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表演系招生,黄亚男被推荐去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世界再美,美不过她的身边  母亲节来临之际,本刊在“江苏女性”微信公众号发起了“请妈妈上封面”征集活动,其中有21位妈妈的照片,登上了本期《莫愁·智慧女性》的封面。在后台,我们还收到了很多有关母亲的动人故事。1号参与者自豪地留言:“我的老妈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过很多困难孩子以及老人,做了很多好事。”22号则想对母亲说:“你带我来到这颗小星球,我想带你去看看这个大世
期刊
2018年6月,在第十九届成都国际家具展上,纸家具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风琴沙发与长凳、异型花器与蒲团、微纸凳与折叠床……这些纸家具不仅拿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国际专利,进了国家博物馆,还登上多个电视综艺节目,成了家具界的网红。突发奇想做纸家具  刘江华曾是北漂,他在北京租的房子空间很小,放不下什么家具。而且因为经常搬家,笨重的家具很难搬走,干脆就不买。但不配家具,总没有家的感觉,亲朋好友来
期刊
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1927年),一位传奇的舞蹈家,著名女作家伊奥尔斯卡盛赞她道:“这位美国妇女是由神圣的材料做成的。她的名字应当流传千古。”作为人类社会舞坛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邓肯的舞蹈“反照她认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其说她是伟大的艺术家,不如说她是独具华彩的女性社会革命家。  邓肯将现代派舞蹈引入舞台,竖起了20世纪人类社会舞蹈文化革命的大旗。法国艺术家欧仁·卡里埃尔断言:这位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格局之美,自带光芒  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作家陈文茜说:“人生最怕格局小。”所谓格局,就是你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如果将人生比作一盘棋局,那么人生的命数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  拥有大格局的女性,都有着别样的美。一如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她们做着平凡
期刊
记者、商人、心理咨询师徐徐,用12年时间,从一个内心纠结的胖子,变成了甩掉五十斤肉的瘦子。成功的,不是减肥经历,而是这场告别原生家庭,成长为自己的经历。曾是孤单的小孩  2005年,外表风光的徐徐陷入浓重的中年危机。在外人看来,记者出身的她投身商界,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美满。可人后,她焦虑、失眠、疑病,1.58米的身高,体重已飙至一百五十斤,心情稍有不爽,就拉着老公暴饮暴食。但凡加班,夜宵比正餐
期刊
你能将我当作一个大男人对待吗?  即使已经让微软公司大获成功,27岁的比尔·盖茨看上去仍然像个孩子。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修边幅。社交也是他的短板,他直率、易怒,很少考虑对方的感受。上大学时,有着惊人数学天赋的他就以在课堂上挑老师的毛病为乐。他只热衷谈论计算机,对其他事毫无兴趣。  微软是他的全部,计算机是他的爱人。他从没想过需要一个伴侣,直到她出现。  那天,盖茨应邀参加IT界在西雅图举行的产品
期刊
从业余画手,到原创绘本大师;从让人胆颤心惊的暗黑作品,到温暖甜美的儿童绘本,熊亮是怎样一步步柳暗花明的呢?有人说,源于家人的理解关爱、身为人父对女儿的疼爱、自身对儿童与艺术的挚爱……没错,因为有爱,步步向前。真正的梦想不怕10年搁浅  1975年,熊亮出生在浙江嘉兴。和舞棍弄棒的同龄孩子不尽相同的是,他更喜欢画画。拿树枝在地上画,拿手指在玻璃上画,拿石子在墙上画,世间万物都是画笔画布。  小学三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