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将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综合运用的能力。基于此,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前讲授和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对小学中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生活化教学;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化教学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进步和发展。为此,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小学中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同样适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小学生的兴趣广泛且多变,他们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而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正好符合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其能够将数学知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然后再将这些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而将书本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通过亲身实践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变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各种生活现象用这种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并让学生反过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课前导入环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有趣的生活案例作为课堂导入。小学生在对抽象的新知识进行理解时,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且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对新知识进行导入,进而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例如: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生活案例:一位母亲现在有一块月饼,但是她有四个孩子,那么要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学生思索一会之后,有的学生说将月餅分为同样大小的四份就行了。然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那么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分数的概念,进而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课堂授课环节
  在课堂授课环节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重视,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实际上,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进而将数学知识变成一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科,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对“面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体会“面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和地板面,比一比它们表面的大小。通过看和摸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进而加深学生对面积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课后练习环节
  课后练习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作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例如:在“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后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对废弃电池的处理方式,并将自己调查到的数据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汲取养料,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进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国雄.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回归[J].新课程(中学),2014(6):62-63.
  [2]王冬侠.生活即教育,玩乐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23):69.
  [3]余洪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5):22-23.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编号:JCJYB18041728)。
  编辑 张佳琪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工具,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英语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导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式框架梳理以及进行复习课拓展部分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课;复习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
期刊
情境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的情境,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将教育的方式提升了一个层次,教学的效果也提升了不少。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教育更是凸显了它的有效性。格力高利在他的《更少的证明,更多的真理》中说:“数学学科是一个美妙而疯狂的学科,充满了想象力、梦幻和创造力,不受物理世界的小细节的限制,唯一的限制来自我们内心灵光的强度。”这句话其实对于数学教学也是备受启发,我们对“情境”的运用,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深入实施下,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埋下一颗智慧的种子,通过科学合理创设教学环境,妙设巧引,构筑空间,给予学生生趣发思,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也让课堂教学真正凸显效果和价值。  关键词:情境;乐趣;思维;空间;有效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从备课到授课到课后延伸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精研、精准,同时作为孩子眼中的“工程师”,教师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其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意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基于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培养策略,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水平。  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真知灼见源于多思善疑,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处理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当中,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如估算的教学,使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估算能力  近几年,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小学教学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随着新课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中,倘若班主任能有效地将赏识教育应用其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还可以在和谐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自信心的养成,为其良好道德素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主要从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方面,就如何实现赏识教育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赏识教育;教学策略  所谓的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
期刊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后进生”对于教师管理班级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后进生”时常会受到来自老师或者同学的冷淡,因此,在教师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的关爱是教师要考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对“后进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后进生”周围的环境对其提出确实可行的策略,充分使教師能够对“后进生”拥有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达到教师用爱托起孩子的明天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后进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未来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于人才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小学启蒙教育中的德育又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生最易受到影响的关键时期,呈现可塑性强的特征,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少年期
期刊
摘 要:从教二十多年,先后走过四个学校,同时这二十多年几乎都担任班主任。每到一个新环境,就是一个新挑战,每到一个学校,你要接的班肯定是全校“老大难”,这样的班尽管对你的工作是一种严酷的考验,但从中收获了很多乐趣。教师可体会到干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宽严相济,以心交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宽严相济;以心交心  从教二十多年,先后走过四个学校,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也教过不少学生,同时这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