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以“说数学”为主的现象,还是把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讲解过多、过细,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遇到困难或尽量少遇到困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先设计好,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知识通道”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控制的思维空间里进行思考和学习,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创设“互动生成,真实有效”的课堂。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成丰富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为了形成师生积极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我们教师需要从原来封闭的控制式教学走向开放式的教学,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开放的问题”为实施开放的互动式课堂提供了重要前提。
例如,“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我们赢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老师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提出:“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汇报,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常识,主动地介绍了钟表知识,当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5分钟,师问:走两格呢?师再说:“你想让分针走到哪儿?并说出那代表几分,”(生:走到6、走到7、……、走到12,)这就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和张扬个性的机会,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当有学生说“我知道分针走1圈是60分”时,老师又抓住这个有效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看你能发现什么?”得出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小时,学生很快发现1小时和60分的关系。
二、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形成多元互动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对小学生来说,动手“做”数学远比看数学、听数学有效得多,因为做中学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获取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利用课桌上的学具(正方形纸片、剪刀)大胆剪,剪完后与同学交流,”同学们大胆动手、互相交流,不一会儿,学生纷纷发言,组一: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3个角,组,四: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4个角。组三: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5个角,组四:4个角剪去Ⅱ个角还有1个角,这么一剪,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样剪去1个角有很多很多个角,”看到学生如此好动脑筋,我也忍不住为学生大声喝彩:“你们真棒,有创意!”
三、在课堂教学中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互动机遇,教师要捕捉能展现学生独特思维和良好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的信息,每名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蕴含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良好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加以“放大”,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发散他们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课堂互动生成真实有效。
四、注重合作交流,拓宽求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教者更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随时抓住并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情趣。
教学片段
课堂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五(])班5名同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5分、98分、99分、93分、92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交流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解法是将五个数相加再除以五。
我习惯地问了一句:“还有其他解法吗?”
全班没一个人举手,我正想做下一题、只见一个平时有点腼腆的小女孩把手举得低低的,还不时往回缩。
师:××,你是不是有别的方法?
生1:我是这样想的,5 8 9 3 2=27,(分)27÷5=5.4(分),90 5.4:95.4(分)
师:这种解法合理吗?
生2:她先把每名同学高出90分的成绩加起来是27分,再用27÷5=5.4(分),就表示平均每名同学都比90分高出5.4分,所以平均成绩就是95.4分。
师:谢谢××给我们带来的巧妙解法,真爱动脑,这种解法计算简便多了。
生3: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其实和××差不多,我先把每名同学与100分相差的分数加起来,一共是23分,23÷5=4.6(分),这样每名同学都比100分少4.6分,也就是95.4分。
师:哇,真了不起,(竖起大拇指)老师佩服你们了。
老师,老师,我也有,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95分是这五个数的相对中心,以95分为标准加上不够的,减去多余的,有的说还可以以92分为标准,有的说还可以以99分为标准……
师:太棒了,同学们,由于大家今天的表现很出色,我想赠送一句格言给大家: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有了两种思想,今天,大家交换后,何止是两种思想啊!大家相互启发,找到了这么多好方法,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你们都快成了数学家了。
评析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框框,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的反馈信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说出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许多。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说实话,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顺顺利利,学生配合得恰到好处,但是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成丰富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为了形成师生积极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我们教师需要从原来封闭的控制式教学走向开放式的教学,从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这种“开放的问题”为实施开放的互动式课堂提供了重要前提。
例如,“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我们赢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老师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提出:“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汇报,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常识,主动地介绍了钟表知识,当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5分钟,师问:走两格呢?师再说:“你想让分针走到哪儿?并说出那代表几分,”(生:走到6、走到7、……、走到12,)这就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和张扬个性的机会,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当有学生说“我知道分针走1圈是60分”时,老师又抓住这个有效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看你能发现什么?”得出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1小时,学生很快发现1小时和60分的关系。
二、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形成多元互动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对小学生来说,动手“做”数学远比看数学、听数学有效得多,因为做中学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获取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利用课桌上的学具(正方形纸片、剪刀)大胆剪,剪完后与同学交流,”同学们大胆动手、互相交流,不一会儿,学生纷纷发言,组一: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3个角,组,四: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4个角。组三:4个角剪去1个角还有5个角,组四:4个角剪去Ⅱ个角还有1个角,这么一剪,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样剪去1个角有很多很多个角,”看到学生如此好动脑筋,我也忍不住为学生大声喝彩:“你们真棒,有创意!”
三、在课堂教学中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互动机遇,教师要捕捉能展现学生独特思维和良好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的信息,每名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蕴含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良好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加以“放大”,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发散他们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课堂互动生成真实有效。
四、注重合作交流,拓宽求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教者更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随时抓住并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情趣。
教学片段
课堂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五(])班5名同学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5分、98分、99分、93分、92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交流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解法是将五个数相加再除以五。
我习惯地问了一句:“还有其他解法吗?”
全班没一个人举手,我正想做下一题、只见一个平时有点腼腆的小女孩把手举得低低的,还不时往回缩。
师:××,你是不是有别的方法?
生1:我是这样想的,5 8 9 3 2=27,(分)27÷5=5.4(分),90 5.4:95.4(分)
师:这种解法合理吗?
生2:她先把每名同学高出90分的成绩加起来是27分,再用27÷5=5.4(分),就表示平均每名同学都比90分高出5.4分,所以平均成绩就是95.4分。
师:谢谢××给我们带来的巧妙解法,真爱动脑,这种解法计算简便多了。
生3: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其实和××差不多,我先把每名同学与100分相差的分数加起来,一共是23分,23÷5=4.6(分),这样每名同学都比100分少4.6分,也就是95.4分。
师:哇,真了不起,(竖起大拇指)老师佩服你们了。
老师,老师,我也有,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95分是这五个数的相对中心,以95分为标准加上不够的,减去多余的,有的说还可以以92分为标准,有的说还可以以99分为标准……
师:太棒了,同学们,由于大家今天的表现很出色,我想赠送一句格言给大家: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就有了两种思想,今天,大家交换后,何止是两种思想啊!大家相互启发,找到了这么多好方法,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你们都快成了数学家了。
评析老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框框,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及时地捕捉课堂中的反馈信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说出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许多。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其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说实话,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顺顺利利,学生配合得恰到好处,但是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