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30个误区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人们开始明白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但是,由于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不足,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也是“家庭问题”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为大家总结了30个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危害,并提出了走出这些误区的相应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帮助。

1.把电子产品当“保姆”


  误区:很多家长扔一个电子产品给孩子看看动画或有声绘本,这样自己可以轻松好一会儿;也有家长觉得看这些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拓宽知识面、开发大脑。
  危害: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使孩子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懒得动脑。
  建议:家庭多进行亲子活动,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家长以身作则。

2.分享孩子的糗事


  误区:孩子常常会“犯错”,有的家长喜欢分享孩子的这些糗事,觉得滑稽可爱。尤其是节假日,亲戚间在饭桌上常常会这么做。
  危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建议:在“错误”发生的当下,就私下找孩子沟通交流,让他明白下次应该怎么做。而节假日的饭桌上,就尽量分享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吧。

3.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误区: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甚至直接责备孩子“不如人”,觉得这是激励孩子的一个手段。
  危害:每个孩子的擅长领域与发展顺序皆不相同,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只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引起孩子的反抗。
  建议:家长先放平心态,多肯定孩子的长处,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4.代劳孩子的手工作业


  误区:幼儿园老师常常会布置亲子手工作业,许多家长大费周折,力求精致、美观,完成的作品是不错,却几乎没有孩子的参与了。
  危害:幼儿园老师布置这些作业,目的是想让孩子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煅炼动手能力。家长代劳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这些机会,还会让孩子变得害怕失败、输不起。
  建议:让孩子尝试生活中的各种失败和错误,才能真正变得独立坚强。

5.“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


  误区:孩子犯错时,许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期待,说出“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之类的话,希望以此教育孩子。
  危害:这样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生怕辜负了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会变得孤僻、不爱交流。
  建议:多抽些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作自己忙工作的借口。

6.把孩子托付给长辈


  误区:许多双职工家庭会选择将孩子托付给长辈,觉得孩子小没关系,长大了就和自己亲了。
  危害:隔代教育有许多弊端,但更可怕的是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变得与父母生疏。
  建议:尽量让孩子与自己同住,如若实在没办法,要想办法減轻孩子的失落感,如多视频、电话、写信等。

7.在孩子面前评价其他孩子的不足


  误区:有的家长很注意对自己的孩子用积极的语言,却忽略了对其他孩子也应如此,会不经意间在孩子面前说其他孩子的不足。
  危害:会导致孩子不会赏识别人,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建议:对其他孩子也要用正面的语言评价。

8.“都怪桌子撞到宝宝,我们打它”


  误区:孩子常常会磕磕碰碰,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哭了,就找到“肇事者”,为孩子“讨公道”。
  危害:孩子眼中万物有灵,你只是打桌子,在孩子眼中却和打人无异,这么做无疑是在教孩子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将责任推给别人。
  建议:一方面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告诉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9.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误区:许多家长总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吃虾要剥好,吃鱼剔掉骨头,到了自己就是“不爱吃鱼”“就爱啃鸡屁股”了。
  危害:这看似是对孩子好,实际上孩子习惯后并感受不到你的好,反而会觉得你不重要,进而变得不尊重你。
  建议:不要特意将好东西都给孩子,更不要告诉孩子:“为了你我可以牺牲一切。”

10.为拖拉的孩子收拾残局


  误区:有的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家长又没有耐心等,干脆就帮助孩子迅速地完成。
  危害:孩子的惰性与依赖性只会越来越强,觉得什么事都和自己没关系。
  建议:家长要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帮助孩子树立做事的自信心。

11.为了避免孩子做不好,处处包办


  误区: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做不好,常常会替孩子包办一些简单的事。
  危害: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建议:尊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教会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12.不让孩子做家务


  误区: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做家务会耽误时间,孩子也做不好。
  危害:劳动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培养责任心,而不让孩子做家务容易让孩子变得“好吃懒做”。
  建议: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把做家务的机会还给孩子,且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及时给予孩子肯定。

13.“打针一点都不疼”


  误区:孩子打针时,家长常常带着任务心态,认为连哄带骗让孩子完成“打针任务”就大功告成了。
  危害:打针真的很疼,孩子会感到委屈与恐惧,也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建议: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针,打针可能会很痛,让孩子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痛。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你明白、关心他的痛苦,让孩子知道家长正陪着他。

14.孩子的食物准备得太过精细


  误区:许多家长看孩子挑食,就想尽办法将食物做得精细,如将水果打成果汁,蔬菜用辅食机打成泥等。
  危害:饮食过于精细会影响孩子颌骨的发育,导致乳牙过早缺失、牙齿排列不齐。
  建议:饮食均衡,多吃含粗纤维的东西,适当咀嚼硬物。

15.安全教育过度


  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过分关注,“别动”“小心”“很危险”是他们的口头禅。
  危害:过度的安全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胆小、做事束手束脚、不敢尝试。
  建议:多给孩子讲与勇气相关的故事,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独立完成一些事,必要时家长可以适当“示弱”。

16.不停催促孩子


  误区:许多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在催促声中度过,似乎忙碌、快速、高效是孩子该有的生活状态。
  危害:很多时候孩子的“慢”并不是磨蹭,而是在整理思路让自己做得更好。催促只会打乱孩子的节奏,会导致孩子变得易烦躁、耐性差或反应迟缓。
  建议: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不要用自己的做事节奏来要求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分清孩子究竟是磨蹭还是慢条斯理。

17.不给孩子留期待的空间


  误区: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要求父母都会满足,最好的零食、最贵的衣服、最新的玩具……有时孩子只是一句话,家长就竭尽全力去满足孩子。
  危害:孩子没有“期待”的过程,就不会去珍惜这些,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轻易可以获得的。
  建议:对孩子的需求,家长要“延迟满足”,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忍耐;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获得合理的需求;而那些不合理的需求,家长也要学会拒绝。

18.给孩子打造过于安静的睡眠环境


  误区:“孩子睡了,你轻点。”这句话是不是很多妈妈都说过呢?为了保证孩子睡觉时不被打扰,许多家长会努力让周围的环境变得安静。
  危害:只要习惯了家里一般的嘈杂声,即使有人来访或有人看电视,孩子仍然可以睡得很香。而家长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会让孩子稍有一点声音就会受到影响。
  建议:让孩子适应日常生活环境,可以在孩子睡觉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19.站在自己的角度锱铢必较


  误区:幼儿园合照中孩子的站位、视频里孩子出现的次数、表演节目谁站前面……这些都会触及部分家长的敏感点,让他们斤斤计较,为孩子争取“利益”。
  危害:家长这样只会给孩子树立负面榜样,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
  建议:家长要站在全局角度为他人考虑,凡事要大度,不要锱铢必较。

20.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


  误区:老师常常会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分享给家长,如学会叠被子、睡觉有进步等,但有的家长不以为然,有时还会回一句:“这不重要,只要学习好就行!”
  危害:生活习惯的好坏很容易迁移到学习上,只注重学习显然是不够的。
  建议: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肯定全方面发展才是成功之道;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21.让孩子死记硬背


  误区:面对家长的逼迫,孩子有时候的学习是机械记忆,即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容本身,而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真的学会了,然后进一步加大难度。
  危害:加大难度后孩子无从适应,学习兴趣不断被打击。
  建议:家长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年龄和相应的理解能力。

22.忽略孩子提出的问题


  误区: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要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时候家长忙于其他事或自己也难以解答,就会选择忽略孩子提出的问题。
  危害:忽略孩子的问题会对孩子求知欲和智力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建议:尽可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回答孩子的问题,如若答不出,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3.胡乱给孩子报兴趣班


  误区:许多家长以“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由,帮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
  危害:如果孩子对这些兴趣班没有兴趣,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损害,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容易受到打击。
  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给孩子报兴趣班,且要和孩子一起商讨;同时家长应该多开展亲子活动丰富周末的生活,而不是用兴趣班搪塞过去。

24.对孩子过度夸奖


  误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许多家长深信这一点,在生活中对孩子处处夸奖,一点批评都没有。
  危害:孩子会变得害怕失败,争强好胜,听到别人受表扬就生气。
  建议:对孩子的表扬要恰当、具体、适度、因人而异。

25.做孩子的“代言人”


  误区: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回答陌生人的问题,家长就忍不住做起孩子的“代言人”,帮孩子全部回答了。
  危害:孩子可能只是想思索一会儿,家长这样做只会剥夺孩子主动说话的意识。
  建议:提前告诉孩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鼓励孩子主动开口;不要催促孩子回答,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

26.替孩子承担错误


  误区: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受批评,孩子犯错时急着跳出来帮孩子承担。
  危害:孩子会觉得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有家长撑腰,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建议:家长不要过度保护,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7.用老师吓唬孩子


  误区:老师在孩子面前很有威信,有时家长管不住孩子,就会搬出老师,如:“你再不听话,我明天就告诉老师去!”
  危害:经常拿老师吓孩子,可能一时的效果比较好,但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厌恶老师,厌恶去幼儿园,厌恶去学校。
  建议: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

28.看到啥好就让孩子学啥


  误区: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很心急,看到啥好就让孩子去学啥。
  危害:实际上,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是很难有效果的。
  建议:让孩子变优秀,不能操之过急,让孩子学啥怎么学,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况且,孩子在不断变优秀的路上,会有不断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没有统一的标准。

29.“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


  误区:看到孩子有些地方不好,特别是被别人称为“熊孩子”,有的家长就打击自己的孩子,譬如对孩子说“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之类的话。
  危害: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某方面不行,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家长如果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较,就会使孩子失去竞争或迎头赶上的勇气,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消失殆尽。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建议: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差,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进而与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进步就可以了。

30.不许孩子交朋友


  误区: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变坏,就不分是非地不准孩子与他人交往。
  危害:不许孩子交朋友,既不利于他们在交往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建议:孩子喜欢结伴读书、游玩,他们有共同的内部语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交朋友是正常的,只要是有益的交往,如打球、读书,追求共同的志趣,父母都应大力支持。诚然,了解孩子经常来往朋友的姓名、住址、电话,以备必要时联系;告诉孩子与朋友一起活动的时间要有所控制等,也很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词,他的词作现存于世的仅有五首,但各有韵味,表达出他内心真挚的情感。范仲淹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景交融,境界开阔;语言晓畅,直抒胸臆。  关键词:范仲淹 词作 艺术特色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词,诗歌存世有三百零五首,词作现存仅有五首。范仲淹这五首词作内容丰富,北宋内忧外患的局势、边塞萧瑟的秋
《如懿传》剧照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的一类女孩:她们总是不争不抢,如邻家女孩般安静,看上去普普通通。可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她们是身兼多重才艺,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这样的女孩,我们称之为“宝藏女孩”。而因为出演《如懿传》、参加《超新星全运会》《演员的诞生》等节目备受关注的演员陈小纭,正是这样一位“宝藏女孩”。每一种遗憾背后,都藏着想不到的惊喜  陈小纭是出生于吉林的满族女孩。她自小学习游
1. 员工:师傅,你发布的菜谱真让人看不懂啊,今天的菜为什么叫“SHE”呢?  师傅:本周的菜和娱乐圈全面接轨,“S”是四季豆,“H”是黄瓜,“E”是木耳,几道菜放在一起,不就是鲜嫩靓丽“SHE”吗?  2. 员工:今天的回锅肉怎么全是青椒,很难看到一片肉啊?  师傅:我说过这是回锅肉吗?我今天做的是回锅青椒,那几片肉是为了庆祝本人承包食堂一个月额外送的,够仗义吧!  3. 员工:师傅,你烙的这饼
一条“女性买房猛增”的微博引发热议,某找房平台对2018年全国的67724笔房产交易进行分析后发现,47.9%的买家是单身女性。许多职场女性认为,买房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加上一道安全锁,给自己一份保障和底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煎饺高手:之前感觉买房应该是男生的事儿,但这几年觉得女性经济独立了,改变了观念。女性买房可以应对婚姻风险,给自己一个保障,活得也会更潇洒一些。  @小小少
“演得很真,不过我们当时要比电视剧里更苦。”在银川市闽宁镇,《山海情》男主角马得福的原型人物谢兴昌聊到这部热播剧时,谈起了自己当年的移民奋斗史。他说,移民第一天,他们遭遇沙尘暴,行李被吹得只剩“怀里抱着一个锅,脚下踩着一床被”。  23集《山海情》播完,黄轩饰演的马得福凭着自身奋斗历程,圈粉无数。而在现实中,谢兴昌的经历更加曲折艰辛。如今已经66岁的他,刚刚卸任村支书,但他23年来的移民奋斗史,将
3个月的时间,感觉就是眼睛一睁一闭而已。记得3个月前,许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计划,宏大壮烈,吓得我一身冷汗,以为自己要被同龄人抛弃了。  可3个月过去了,他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依旧上班在公司打卡,下班在朋友圈转发各种文章,偶尔定个小目标,也不太介意被自己打脸。  我们都习惯了,生活中,太多人间歇性踌躇满志。自从有了朋友圈,好像每个人都变得很努力。有人运动打卡,有人英语打卡,有人读书打卡,努
编辑/孙丽    QJG20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    QJG20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以下简称机枪)是“八五”期间武器装备研制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支14.5mm高射机枪,其先进的整体综合性能体现了我国高射机枪的新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机经冲、铆、焊而成,枪管采用冷精锻并经激光强化处理,5发一节可散弹链供弹,后
摘 要: “狗”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大多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而近几年,以“狗”为基础创造的网络热词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也渐渐摆脱了贬义的意味,出现了很多如“考研狗”“单身狗”“小奶狗”等热词,随之“XX狗”式应运而生。本文着重从“狗”的感情色彩义出发,研究“XX狗”结构使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分析“XX狗”式的语法结构及语义特征,并从类推机制、类词缀、社会心理等角度阐述其流行的原因,推演出今后
@衩姐:宫斗剧最让我无法接受的一点,是:在宫斗的逻辑中,是非对错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皇上怎么看这件事。人类奋斗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有秩序、有规则,并在遵守秩序规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尊重个人意志的社会么?宫斗斗得再精彩,也全是一群人在一个人面前表现各种做小伏低的姿态。作为一个现代社会里的正常人,谁愿意学习宫斗“智慧”啊?  @东哥:成长和成功需要的是勤奋加智慧,而不是“斗”,幸福需要的是抱守
在国际射击比赛中,尤其是像奥运会的射击比赛,既是各国运动员体育技能的较量,也是不同品牌运动枪、弹的比试,俄罗斯和德国的运动枪和弹,意大利、瑞士的运动枪,英国的运动弹,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奥运会射击比赛共产生17块金牌,是金牌的大项,而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又在射击比赛中产生,其影响和意义重大。我国的射击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射击水平,多次在大赛中获得金牌,但使用的枪和弹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