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问”得更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作者注重“问前”和“问中”两个方面的研究,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并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问前 问中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对以前的观点有了质疑:在课堂上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真的是孩子们所存的疑惑?有时候我们是否是在做“无用功”?中国人缺乏创新能力吗?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质疑中国教学,认为我们的孩子是答题的高手,提问的菜鸟?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是真的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即注重“问前”和“问中”两个方面的研究。
  一、必须努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问前)
  (一)“稚化”自己,让学生敢问。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自己适当“稚化”。教师要把外在权威隐蔽起来,成为大孩子,主动亲近学生,接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当学生化,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同样的行为来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在提问教学中,我们贯彻“无错原则”,即课堂提问没有错误。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同学的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我们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上,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孩子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
  (二)引导质疑,让学生会问并善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质疑,并教给其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答。我们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注意问题障碍的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形成质疑能力。
  1.从课题处启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许多文题都能引导学生提出许多有趣或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what,how,why,when,where,who”等提问,提高学生把握中心和结构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2.在重点词句中导疑。在学生自学或略读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句进行提问,使学生对章节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语法、语言点、中心思想等提出质疑。
  3.用文章结构激疑。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结构进行发问,从而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从中领悟和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提供相关材料,诱导学生有问。要使学生有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预习环节的指导,让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让他们在有疑惑的地方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多引导,多训练,防止出现“无疑而问”“不思就问”的现象。
  二、要善于倾听和面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问中)
  在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和提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和不得不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和深度。
  这时我们要树立信心,教给学生方法。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渐渐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会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生提的问题未触及教学重点。
  这时我们要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的情况,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三)学生提的问题过多。
  这时我们要做到高度开放,鼓励提问。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教师要有选择地将问题归类,并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延伸至课外。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使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就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四)学生提的问题思路不明。
  这时我们要让学生广开言路,相互补充。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也就经常会出现猝不及防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学生来说说这个学生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学生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明白一些。
  (五)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
  这时我们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并做到向课外引申。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但教师要特别注意:一要宽容;二要民主;三要谦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我们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提高创新意识,并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鉴.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鉴.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者主要阐述了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运用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先生认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智力活跃。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  现阶段,由于职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十
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且威力巨大,许多受灾者往往被坍塌的建筑材料、砖墙、土石等压埋。然而由于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传统搜救方法的适用场
检测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及其消长规律,探讨应用孕妇血浆和血清中胎儿DNA和Downs综合征产前诊断的可能性.结论:①孕妇外周血浆和血清中存在一定量的胎儿DNA,它在孕早期即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从非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都非常保守,并且在体内表达广泛,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丰度较高。APP基因突变是一些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症
镉(Cd)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其通过采矿、冶金和化工等活动进入水体中,极易被高等水生植物吸收,从而对水生植物产生多种毒害效应,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因此水体Cd污染急需得到有效地治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鸟氨酸(L-Orn)和一氧化氮(NO)能够缓解各种逆境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毒害作用,暗示它们对植物的重金属胁迫可能也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因此以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菹草无菌苗为实验材料,以4
目的:我们选择了人大肠癌细胞株CCL229作 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异性核酶打靶的方式,下调细胞中GRP94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人大肠癌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及UPR通路的影响,加深对GRP9
对于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能够实现转基因的长期稳定表达、而不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转基因表达系统,是医疗界孜孜以求的目标。自1990年起,已有1996项基因治疗项目进入临床研究,在先
古人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形容春风给人的温暖、舒适之感。我认为,教师的评语就应给学生此种感觉。一则合理恰当的作业评语能改变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唤醒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进取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既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又要达到激励、鞭策学生的功效;既要“吹面”,又要“不寒”,让学生沐浴着“杨柳风”健康成长。作业评语的作用到底在哪?  一、作业评语可以成为学生心灵上的“知心姐
摘 要: 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运用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教学思维模式和策略方法对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所起到的推动促进作用。围绕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能够在吸引学生学习认知兴趣的基础上,更拓宽其知识视野。教师科学化教学语言运用不仅是课程教学深化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激情和兴趣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教
目的:吸烟危害健康,它是许多心脏疾病的病因之一。烟碱是烟草的主要成分,它在吸烟诱发心脏疾病方面起主要作用。烟碱可以提高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加快心率,升高动脉血压,引起冠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猝死率。Mehta MC 对狗心的还研究发现,烟碱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其中包括窦性停博、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室早二联律、室速、室颤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