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快速预估方法

来源 :东北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快速了解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破坏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合理投入救灾所需人、财、物,便于领导决策和指挥,提出震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快速预估方法。依据地震发生的基本参数、地震地质条件等预估灾害范围、建筑物破坏程度、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给出地震发生早期影响尺度的快速预测结果。
其他文献
木文从控制理论出发,把世界早期用于地震观测的直把式地震仪器系统作为地震波信号的跟随系统,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系统传递函数,这一反映系统动态特性本质的数学模型,从时域、频域分析和讨论了观测系统跟随地震波信号的动态特性.给出评价系统动态性能的时域指标:系统的阶段响应上升时间t_r、峰值时间t_p、超调量σ%、调解时间t_s(即过渡时间)以及系统稳定稳态误差e_s.并根据最小相位原理在频域里给出系统的幅频和
给出了1994年1月25日在吉林省白山市三岔子区大安屯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与震害,分析发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总结发震前的地倾斜异常特征。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对改变探头连线的配置,即采用不同规格的探头连线,提高测值精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简要介绍了辽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软、硬件构成,叙述了该中心在Ms Windows NT操作平台上实现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的系统集成,并通过局域网实现前兆数据共享。文章中
大连及邻区在1981-1991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大连台1981-1991年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在研究大连台P(Z)值的异常变化与该周围中强地震关系的
沿着衣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贩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与深部岩浆
本文研究了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浅源中强震和深震的相关关系,还讨论了板块俯冲对东北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浅源地震与深源地震存在着相关活动的特点。
论述了周期-频率谱方法在分析数字化地震记录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识别各类振动的性质较为有效,所形成的一整套分析流程适用于各种地震数字记录分析。
本文在讨论辽宁、渤海及沿岸地区的原地应力测量、地震震源机制解,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形变资料反演的应力场资料基础上,对各资料作了综合加权处理,求得本地区的远场水平应力方向,大
根据中国地震局数据中心及沈阳遥测传输台风钫录的地震数据,通过对辽宁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发现在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有些参数出现了异常变化,分析认为,前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