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浅析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学科做为一门外来的语言类学科,从形式到逻辑到文化背景,都与传统东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区别。随着中国入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国际官方通用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高中英语学科的开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理念和新高考政策的相互结合下,高中英语课堂上创设出的多元读写模式为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从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开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就如何利用多元读写模式开展高效的英语课堂进行了细化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元读写模式;意义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是学生迈入社会生活的过渡和衔接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叠加,在学习过程中个人意识的萌生已经相对完善。在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如何在高中阶段有效的提升自身水平成为学生在生长中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中英语学科多元读写模式开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英语学科的基础,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稳打稳扎的基础积累才是王道。高中英语学科中多元读写模式的有效开展,将阅读、写作等语言类知识的学习重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中,英语学科知识内涵被整合重组,学生英语基础的扎实更加全面。其次,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核心素养理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学生学习成长树立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多元读写模式的有效应用,从知识的汲取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英语学习中提升的是自身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强化自然是水到渠成。第三,是拉进学生与社会发展进程距离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的学生从思维意识到身心成长,都已经接近成人,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多元读写模式的开展,从英语认知到语言运用,让学生在社会背景熟知的心理建设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愈加清晰。

二、高中英语课堂上多元读写模式开展的具体策略

(1)内外兼修,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每个学科学习最基础的教学资源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英语学科教学时,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不仅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被点燃。在多元读写模式高效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点内涵的有序延伸,学生在扎实教材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英语世界。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外教学资源的筛选时,一定要睁大双眼,依托学生兴趣点和基础知识的水平,将契合度更高的英语知识引入到课堂上。譬如在学习《Music》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文本解析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学过的与音乐相关的知识点内容,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当下流行的音乐形式呈现在课堂上,然后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从英语词汇入手,进行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文章,在丰富学生词汇量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将多元读写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2)借助仿写,锻炼学生写作思维

英语学科学习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尤其是写作,作为知识的内化和转换的重要形式,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在多元读写模式开展的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强自身写作思维。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入手,利用思维导图构架出更加清晰的文本框架,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最终形成自身清晰的仿写思路和框架,在阅读、讨论、生成、创作的知識转换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譬如在学习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的形式来进行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措施的详细描述,并且要充分的利用到教材文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固定短语。在仿写过程中,学生不仅扎实了自身英语写作基础,更在读写结合模式中,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落实续写,拓展学生写作练习形式

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形式多变的创作,传统英语读写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并且文章内容设计的范围也相对狭窄,诸多因素的整合,让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在新教育理念渗透下的多元读写模式中,教师可以在不断拓展的写作形式中延伸学生的英语视野。譬如在学习了《Healthy Lifestyle》这一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尽情的发散自身想象力,以“健康生活”为主题进行续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的短语或者明确的观点入手进行续写,在文笔锻炼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作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结语

高中英语课堂上开展的多元读写模式,以读写为基础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仅扎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更让学生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英语天地,对于西方文化的深厚内涵萌生了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马晓超. 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元读写模式的运用分析[J]. 高考,2021(14):25-26.

[2]闫寒.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新课程,2021(31):114.

其他文献
本论文旨在探究柏拉图《美诺》中所处理的德性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并将探究成果体现为《美诺》新译本和全文义疏。《美诺》是哲人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对话主要处理的问题是“什么是德性”,以及“如何获得德性”。德性之于人性,一如实现之于潜能。换言之,德性是人性的充分实现。可以通过探究德性来探究人性,即“认识自己”。  必须注意这篇对话正副标题之间的张力。正标题是对话的主人公,美诺。副标题是论德性。但
学位
摘要:目前正处于全球经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外贸易发展会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新背景和新要求下外贸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才能培育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外贸专业人才。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1.“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1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1998年我国实现了三检合一,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成立
期刊
学位
本文对康德的伦理学著作中有关自杀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联系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如“自由”、“理性”、“绝对命令”等来对一般意义上的自杀行为做出道德判断。结论认为康德伦理学并不像康德本人在其著作中所表示的那样反对所有类型的自杀行为,但是康德伦理学的确比日常道德对自杀行为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而在某种道德义务的履行与生命之保存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康德伦理学可以允许甚至要求个人采取自杀行为。
学位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高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行业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对教育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改革。现如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呈现着许多问题,比如:学习不认真,作业繁多质量差、课堂学习消极懈怠等等,这些问题存在与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而“双减”政策的颁布,刚好为英语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双减”政策主要是为学生减轻了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学生回归于课堂教学中,将全部精力和积极学习状态运用到英语知识学习中去,促使英语教学顺利进行
期刊
阿尔都塞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以“保卫马克思”的身份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并提出“理论反人道主义”这一具有颠覆性、论战性的口号,以此来保卫马克思的科学性。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一股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且这一思潮随着历史政治的变化具有进一步泛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景,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的科学方法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
学位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漫长的,《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但这一时期对于青年马克思来说也是一段重要的时期。《莱茵报》为马克思提供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平台。在《莱茵报》存续的一年多里,马克思写了34篇文章。这段时期马克思遇到了违背自己思想体系的东西,因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是没有物质利益问题的,也没有物质利益与法对立的情况。但在他加入《莱茵报》之后,这些问题接踵而来。一方面是当局政府所立
摘要: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热潮的不断高涨,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定以及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各个阶段教育教学中德育理念以及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变得势在必行。美术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开设,不仅让学生见识到了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形式,更让学生在学習过程中综合素养的形成更加全面,随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入,不断刷新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固有认知。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从初中美术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入手,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更加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细化的剖析。关键词:初中美术;
期刊
上个世纪初,中国的哲学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整体性的变化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征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更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深入发展,李大钊的哲学思想即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凭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结合当时具体实际的社会问题,积极进行哲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具体存在的问题,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工
学位
19世纪中叶,在哲学的认同危机和人类的精神危机双重危机的夹击下,价值问题逐渐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与此同时,19世纪潜隐着一股相对主义的潜流,思想家们往往沉湎于历史的变化之中,遗忘了绝对的存在。于是,寻求绝对价值以克服相对主义成为了当时许多哲学家的共识。本论文力图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入手,深入到新康德主义价值问题的探讨当中。  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现代西方价值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