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荒山西三千里,有神农岛;又三千里,有本草谷。谷中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以疗疾,无不立愈。以是,谷中人皆与彭祖齐寿。
  本草谷南二百里,有寿夭峪,多不治之疾,乃诣本草谷乞药焉。然百效之药,由谷至峪,均无应验。峪之人以为欺己,咸愤愤欲图报复。
  谷之人惧,遣医携药至峪,察其所以。初,遇腹胀如鼓者,赠药令归。翌日,已奄奄一息矣。
  问:“服药乎?”
  对曰:“服矣。”
  医者大惑。急煎药令服。病者乃睨下人。一仆急趋,接药,跪饮之。
  医大惊,曰:“尔亦病耶?”
  对曰:“家主人之病即奴辈之病。孔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尚如此,奴辈敢不效犬马之劳耶?”
  医曰:“吾闻病笃乱投医,今乃见上病下服药。”斥仆退,再煎一剂,捉病者鼻而仰灌之。未几,腹中雷鸣,洞下数行,顿觉神清气爽。跃而起,执医者手曰:“今始知病家当自服药也。”
其他文献
毕加索成名前,靠给人画肖像谋生。一天,一位富商找毕加索画肖像,并承诺支付4000美元。但等画好后,富商却变卦了:“我只付你1000美元。”富商觉得自己吃定了毕加索,反正已经画好了,而且画的是自己,如果自己不买的话,别人也不会买。  面對富商的故意压价,毕加索非常生气:“我绝对不会低价售画的。我要提醒你,如果你今天不愿花4000美元买画,将来有一天,你将要用100倍的金额为此付出代价。”“100倍?
弗洛伊德一度在中国成为“热点”,曾经使一些同志生气。现在“热度”据说已经消退,人们可以平心静气,回过头来好好研究一下其人其书。不论此公是一把“软刀子”还是一个天才,他在历史上出现过,还起过不少作用,也不论是正作用还是负作用,要研究他总是不错的。——我们不是还在研究希特勒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倒是欢迎出版社在热度消退以后还出弗氏的书以及对他的研究著作的。就中,苏联人巴赫金写的《弗洛伊德主义》一
唐代大文人元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有许多正面形象,比如长得非常英俊。与他同时代的大文豪白居易就曾羡慕地说元稹是个“仪形美丈夫”;又比如他多才多艺,据历史记载,元稹擅长书法、音乐,尤其是诗歌。他的诗歌流传非常广,以至于皇帝在宫中经常听嫔妃吟唱他的诗,御口亲封他为“元才子”。另一方面,元稹却又是著名的薄情寡义负心郎——他是《西厢记》中主人公张生的原型。为了权势,他抛弃爱人攀龙附凤,不择手段
丁泽先生在《课本·幽默·春节晚会》一文中说,“中国目前的语言教学课本……往往有一个缺陷,……学生或读者在读这些课本的时候容易昏昏欲睡……学生年纪轻轻就要烦得失眠。”“缺乏对学习者,读者进行智力上挑战,刺激学生的好强心,好奇心。”“这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难免让好学的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  丁泽先生现住美国,大老远的,不大熟悉行情。编制教材是件挺麻烦的事咧!得寻找好几大撂参考资料,摆出几瓶浆糊一
传统的思想文化有一种神奇的潜在力,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改变了,甚至社会制度的更易,它的影响依然存在;人们的行为结构以至生活中的民俗习尚也在起或大或小的变异,它还是照样地盘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而蛰伏不移。传统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的不断流逝中不易磨灭而依然故我,无非是它的构造中某些价值系统为不同的时代所接受,甚至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而加以继承。倘无价值,那末它将如刀耕火耨的物质文化那样早已随着社
屈原的《天问》,劈头便问得怪。他不问“遂古之初,何本何化”,却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很有讲究:何本何化,是从本体论提出问题;谁传道之,则是从认识论提出问题了。这思维方式,简直可以与康德媲美。因为他问的,不是认识的对象是否存在,而是认识本身如何可能。桑悦曰:“开口便觉大奇,只遂古二字,不知管下许多问端。”真是歪批。其实大奇的,不是遂古二字,而是谁传二字。不过柳宗元对得更妙:“本始之茫,诞者传焉
2012年12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王府井一家素食餐厅见到了延参法师。他正在出席弟子金石文的佛教音乐专辑发行式。许多人涌上台与他合影,他不紧不慢,全程保持着惯有的没有表情甚至有点呆的神态。接近半年的大红大紫,似乎没有改变他什么,反而让他把自己的“萌”态修炼得更加炉火纯青了。  天然呆和自然萌  延参法师从来不避讳自己走红的事实。在采访中,他常常把“我很火”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他的走红“一点也不
前日又细读《儒林外史》,阅至终篇才忽然觉出,全书的精彩就在这里一笔都托了出来。书的结尾,吴敬梓假托万历皇帝上谕,将书中提及的读书人,已登仕籍的、未登仕籍的,中举的、未中举的,进学的、未进学的,潇洒的、落拓的,一概以礼部寻访贤良方正之名列入翰林院,得享盛名。最终的终篇,是吴敬梓作的一篇祝文,“兰因芳陨,膏以明煎,维尔诸臣,荣名万年。”  我看来,悲哀大过于荣宠。    如果从隋唐之际的开科取士算起,
在为谷文达的展览《碑林——唐诗后著》所撰写的前言《言词的力量》一文中,张颂仁指出,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有关权力的视觉语言上存在着差异之处,他说:“欧洲传统倾向于为英雄和领袖人物树立纪念碑,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很罕见,这里的公共纪念物都以书法为主导,通常是碑刻。”事实上,如果换成中国人来决定罗马的建筑,被米开朗基罗送进万神殿的马可·奥勒留骑马像,一定会被替换成安放在亭庑之下的刻有铭文的石碑。  初看来,
手头放着福柯晚期未完成的系列著作《性的历史》第一卷《认知的意志》。掩卷之余,若有所悟,遂作“三题”。至于是“仁”是“智”,只有随它去了。    一性——超越“善恶”    西方人喜欢拿性当话题是人所共知的。在对性的颂扬、崇拜、研究、关切等方面,如今世上恐怕没有一个地方能与欧、美相比。那么性这个历来最敏感的问题是怎样撩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大大方方地进入人家饭后茶余的话题之中的?难道洋人的脸皮真的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