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活着要有点“二”的精神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王府井一家素食餐厅见到了延参法师。他正在出席弟子金石文的佛教音乐专辑发行式。许多人涌上台与他合影,他不紧不慢,全程保持着惯有的没有表情甚至有点呆的神态。接近半年的大红大紫,似乎没有改变他什么,反而让他把自己的“萌”态修炼得更加炉火纯青了。
  天然呆和自然萌
  延参法师从来不避讳自己走红的事实。在采访中,他常常把“我很火”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他的走红“一点也不稀奇”。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法号“延参”,这两个字包含什么寓意?
  延参法师:“延”是“延佛慧命”,延续佛的智慧;“参”是“参禅悟道”,参透佛理佛法。这个法号是师父给我起的,也代表了师父对我的祝福。
  环球人物杂志:您和别的法师严肃高深的样子很不同,还会使用很多电子产品,被评为最“萌”法师。您的这种“萌”是装出来的吗?
  延参法师:你说的这点很对,别的法师确实样貌严肃,但那得人长得端正才可以。像我这种天生有“缺陷”,本来长相就喜感,一开口方言味很重的人,再装也不行。你可以问问我们寺里的老法师,他们会告诉你,延参法师20年前就这样,天天喊着学普通话,可一点进步也没有。至于电子产品,我得说,和尚也得进步啊!你要是指望和尚啥也没有,那你可就太恶毒了!
  环球人物杂志:但这些“缺陷”恰恰成就了您的走红。
  延参法师:这可能正是网络时代的特征。我的方言和面貌,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占了两样:天然呆和自然萌。不过我觉得,我红了的背后,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二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找到一根救命稻草
  其实走红之前,延参法师就已经开通了微博,且妙语连珠。“忘了陈世美,生活会更美”、“生命的质量就在点燃的每一根香烟里萎缩”、“快乐地活着,需要一点儿‘二’的精神”等一系列轻松劝世的话语,为他积累了大量人气。延参法师曾在寺里开会,要求法师不论年龄大小,无论是种菜的还是喂牛的,烧火的还是做飯的,都要注册微博,“大家都来转发,关注度才能上去”。
  环球人物杂志:听说您一开始对网络的态度很抵触,后来是什么原因让您改变了看法?
  延参法师:刚开始因为受网络游戏的误导,我对网络非常反感。我的小徒弟很多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所以网络游戏是我的头号天敌,可以说对其恨之入骨。那时,我觉得网络让年轻人浪费了学习时间,为了预防小和尚们玩游戏,我把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所有作文题都拿来给他们讲,每天早晚把他们集中起来学习,利用各种手段降低寺院的网速……但还是管不住他们。我发现单纯的抵制不是办法。后来,佛教协会给我们法师做思想工作,说不妨正面去接触、运用,我这才开始上网。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去正面接触、运用?
  延参法师:新媒体时代,网络会把一点点负面新闻扩大到不可收拾。比如2009年和尚还俗的事,其实本来是无所谓的事,但因为老百姓不了解事件真相,后来吵得不可收拾,这就是我们参与网络不多的后果。所以,我们要让大家更多地走进寺院,走近僧人的生活,看看我们在做什么,晨钟暮鼓、念经学习,只有了解才能亲切,给佛教文化创造一个正面健康阳光的形象。真正的佛门还是非常好的,好法师也比比皆是。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想到将微博作为这样一个沟通的渠道?
  延参法师:微博刚流行时我还是忠实于博客社区,当时也不知道微博是什么,还以为就是戴个围脖呢!接触之后,我感觉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因为原来写文章非常辛苦,一篇怎么都得有个两三千字,还要有开头、结尾,非常累。但微博就140个字,多1个字你也发不出去,算是给码字的人一种解脱。
  刚开始对微博功能不熟,也不积极,就随便写两句。主要还是爱写,我平时写文章也经常是片断的,不记怕忘了,写在纸上又麻烦,最后就发到微博上,把那儿当个小仓库,又省纸又环保。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热门微博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团队在操作,您的微博也是这样吗?
  延参法师:都是我自己认真写的,也不让小徒弟帮忙输入,怕他们打错字,也怕他们说得尖锐,那是不可以的。一个僧人应该圆容,这个社会本来就浮躁,生活压力大,回到佛教文化就得是一片祥和。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微博里总是把佛法说得浅显易懂,还会使用当下的流行词,是特意去营造这种幽默的感觉吗?
  延参法师:佛法本来就是浅显易懂的,是人们把它想得太高深了。佛教在几千年的传播中形成许多流派,河北是以禅宗为主。所谓禅,就是内心世界和生活平坦对接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人们从烦恼中走向快乐,从纠结中走向智慧。
  从古至今,禅宗没有哪个高僧是不幽默的,因为禅宗文化就是要法师必须有一颗欢喜的心,去体贴老百姓的苦,传达一份安宁祥和,让每个与他擦身而过的人内心冷静、开心满满。我使用网络语言,也是在网络中跟年轻人长期交流学到的,算是向年轻人靠拢吧。
  环球人物杂志:会不会有人觉得这样很不严肃,不接受这种形式?
  延参法师:佛教自古以来的传播中,从来都很注重传播方式和与社会现实最巧妙的结合,也特别重视把握时代的特征。一个僧人,如何运用好新媒体,运用好这些资源,更多是时代的要求。禅宗本来就贴近老百姓,在传播过程中用轻松的语言来说,没有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佛教慈善事业,不怕谣言不怕口水,因为早有僧人走在前面了。
  人心安详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延参法师的佛法造诣并不是最高深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他。延参法师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请他帮忙解答困惑。
  环球人物杂志:听说有很多人向您诉苦,他们的苦恼多是什么?
  延参法师:40、50岁人的婚姻危机、“80后”的就业问题、“90后”大多是对未来的迷茫……其实绝大部分问题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人们的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点大,有落差,心里过不去。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如何化解人们的苦恼和困惑的?
  延参法师:对于他们的困惑,我主要还是倾听,然后告诫他们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人生不就是一会儿拿起,一会儿放下嘛。你睁开眼看见这个世界时,世界已经归你所有了,它就是完美无缺的。再接下来就是放下,因为我们离开世界时就不再是主人而是客人,很多东西要留下。
  我们看别人、看历史、看世界,都觉得人家活得精彩,但怎么没看到人家的不容易?精彩的世界肯定会跌宕,有起伏有曲折,所以,最重要的是恰到好处地认识自己。面对暴风雨反正怎么样都是淋湿,索性不要怕它,让它更猛烈些吧。
  环球人物杂志:这么多问题您肯定不能一一回复,回答时有什么选择标准?
  延参法师:我原来都回复,但现在实在太多了,所以性命攸关的我就管一管,宅男宅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的就不一一回复了。有人说,法师,我要离婚,我说离婚好,自由了;有人说,法师,我要结婚,我说结婚也好,人世间离离合合,都是个人选择;有人说,法师,我要跳楼,我说跳楼不好,没必要把生活过得那么极端,去草地上蹦蹦得了。我选择回复的标准很简单:给最需要帮助的年轻人一些鼓励,一些掌声。当然,我会选一些大部分人都会提到的问题回复在微博上,回答时也会特别小心地保护网友们的隐私。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人们有这样那样的困扰?是心态问题还是压力太大?
  延参法师: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棒,能担当也有责任感,只是人生的积淀本身就需要时间,年轻人得在人生的经验和阅历中再多一点点忍耐和坚持。另外,时代的进步和物质经济的发达,出现了许多矛盾,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现代文明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佛教文化、传统文化的回归势在必行,因为它能更有力地服务于我们经济的发展。人心安详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环球人物杂志:传统文化的缺失似乎让我们的心态越来越不平和了。
  延参法师:近些年,骑车剐蹭、地铁拥挤演变成斗殴的事件特别多,这个社会缺什么?缺的是道德,缺的是包涵。时代进步快,每个人压力大,摩擦就大。这其实正常,也不影响自己的幸福,不正常的是人们的心态太浮躁了。时代和人心给了佛教文化一个巨大的舞台。东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主流文化,它的回归需要佛教文化发力。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发力?
  延参法师:每个人的力量都很渺小,包括你我,但每个人都不要放弃努力。我们经历着这个时代,就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有关社会的道德,有关经济和物质方面的各种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临的问题,还是全人类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不能完全解决它,但一定要走在路上。我们也许不能解决一些巨大的矛盾和已造成的伤害和冲突,但我们可以传递一些温和的理念、一些充满希望的正能量。
  修行在每一天
  尽管延参法师表示,自己诸多的高调举动都是为了传递正能量,但他频繁出现在娱乐活动现场的身影以及替各地农民代言瓜果销售等行为,还是引起了外界的一些争议。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每次都选择在大众面前高调亮相?
  延参法师:我确实跑了许多活动,但从不参与商业活动,所以不产生商业上的费用。有些媒体或大学请我去,我就讲人生、讲幸福,这以外的不讲。参加公益活动,是响应佛教协会的提倡,说要把网络变成公益慈善的窗口。公益慈善这些年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公益机构收不到捐款等,参与和支持公益,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时代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我感谢这个时代也理解这个时代,同时也一定要利用它。没有什么高调低调之说,我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您的字画在市面上最高能卖到10万一幅。您或您的寺庙做公益慈善,有没有从中得到收益?
  延参法师:我的书画都会明确注明,只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确实天天都有人在网上拍我的字画,但这也不要紧。送出去就送出去了,与我无关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我的书画有独特性,都是佛教内容,经哪个小徒弟手出去的也都有数;二来,又不是啥大画家,本身也不值大钱。至于捐助,有人会捐钱给慈善机构或寺庙,但那些钱也没捐到我腰包里。
  环球人物杂志:前阵子有人让您当陕西苹果的代言人,您收代言费吗?
  延参法师:我本身是山东人,为陕西卖苹果问心无愧。再说,陕西这么大,我跟谁收代言费去?一个公益人物不会为别人一句两句的谣言争议而退缩,而且我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都委托给专业的慈善机构,钱根本不经我的手。这之前,我还帮山东卖过白菜,帮河北卖过鸭梨,我很坦然,我就是老百姓的僧人,帮老百姓卖点菜天经地义。何况连莫言先生也在微博上支持我了,老莫那老头那么善良,我还怕什么。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信徒里有很多企业家,很多人觉得您和商人走得太近了。
  延参法师:我的信徒里有企业家,每次到了外地他們也会请我吃饭,不少人愿意做公益慈善,愿意捐助。这也是在培养信徒,不能等你想修寺院了,或者想资助孤残做点慈善的时候,才想着与这些老板联系。弘法利生,要未雨绸缪。
  环球人物杂志:网络上对您有些负面的评论和争议,怎么回复?
  延参法师:我们寺院内部已经开会研究过,对待任何网友提出的任何争议,不烦恼、不回应、不表态。我们佛教内部各个派别之间不争论,和百姓也不争论。给误解足够的时间,所有的误解就都不是误解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现在在外参加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您在河北寺院的时间,会不会耽误寺里的正事?
  延参法师:就像唐僧取经一样,来回十几年,修行在哪里?修行在每一天。现在我每天一有时间就思考,想到什么就记记,有时我口述,小徒弟们帮我用电脑打出来,很快一本书就出来了。修行不是上班,还哪天是工作日,哪天再放个假?向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学习,从年轻人身上学习开朗乐观,向老年人学习智慧淡定,自己每天的收获就是顿悟,你要闭门修行几十年也没悟,那就是失误。
  环球人物杂志:您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延参法师:我真正欢喜的还是寺院里的平常生活:每天清晨五六点就醒了,发个微博、回回私信,去菜地看看种的苦瓜,和小动物说说闲话。生活就是自己安排,自己打发时间,不必要给生活挑太多毛病,发现当下的温暖和美好。
  前两天,峨眉山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猴子的待遇提高了,我走红的这件事,从头到尾,福利让猴享了,痛苦让我挨了。不过还是很庆幸,没有人来骂我质疑我,我也不伤害人,皆大欢喜。虽然现在年龄大了看书越来越吃力,但还是有动力天天发微博、看资料,也很开心。
  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自己的人生成功吗?
  延参法师:我只能说我很幸福。如果要评2012年谁最幸福的话,应该说我最幸福。要说能给大家借鉴的,那就是希望大家一定要避免浮躁给人生带来的伤害,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机遇,都是在淡定的状态中不期而遇。
其他文献
11月1日到3日,全球著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在北京召开理事会议,主题为“读懂中国”。在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非正式对话时,阿里安娜·赫芬顿(下文称赫芬顿)的发言受到高度关注。这位“新媒体女王”不仅熟知网络媒体的运作规则,更是位传奇女性。会后,她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  打破“新媒体不赚钱”魔咒  作为世界上第一份“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无论内容还是经营,都非常成功。它每月拥有独立访客近
美国Rego Park    一九九五年十月号《读书》登了一篇燕继荣的文章《政治冷漠是不是坏事?》,读后甚觉惊异。作者断言:“自由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是:极少数人捣鼓政治机器,绝大多数人过自己的生活,那才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常态。”不知这是哪一家的自由主义?  燕继荣的逻辑是:因为自由主义主张“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老百姓不大过问的政治,才是最好的政治”。在这里,燕继荣把“政府”和“政治
明星贾静雯和比自己小9岁的修杰楷约会被拍到,恋爱因此曝光。随后,贾静雯在上海宣传新片时大方回应:谢谢大家的祝福。而那一边,修杰楷也发微博表示:“很珍惜生命中出现的人,我会好好再努力地让自己能有肩膀去保护身旁的家人与朋友。”  他俩因此和下列明星登上同一张盘点表:巩俐和法国男友、黄小琥和德国男友、林忆莲和恭硕良、萧亚轩和柯震东、高圆圆和赵又廷、伊能静和秦昊、宝妈(王美华)和汪建民、袁立和林博文、容祖
“是否可以研究一下,让自卫队参与岛屿争夺战?”这是最近日本“2CH”网络论坛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尽管防卫省始终缄默不言,但其一系列反常的军事举动却让人担忧。武装到牙齿的自卫队“要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束缚”,开始热衷“进攻性作战”,对地区安全形势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岛屿争夺战,日本海、陆、空自卫队近日分别搬出了“法宝级”进攻“利器”来展示实力,非常值得警惕,但“三宝”的问题也不少。  
毕加索成名前,靠给人画肖像谋生。一天,一位富商找毕加索画肖像,并承诺支付4000美元。但等画好后,富商却变卦了:“我只付你1000美元。”富商觉得自己吃定了毕加索,反正已经画好了,而且画的是自己,如果自己不买的话,别人也不会买。  面對富商的故意压价,毕加索非常生气:“我绝对不会低价售画的。我要提醒你,如果你今天不愿花4000美元买画,将来有一天,你将要用100倍的金额为此付出代价。”“100倍?
弗洛伊德一度在中国成为“热点”,曾经使一些同志生气。现在“热度”据说已经消退,人们可以平心静气,回过头来好好研究一下其人其书。不论此公是一把“软刀子”还是一个天才,他在历史上出现过,还起过不少作用,也不论是正作用还是负作用,要研究他总是不错的。——我们不是还在研究希特勒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倒是欢迎出版社在热度消退以后还出弗氏的书以及对他的研究著作的。就中,苏联人巴赫金写的《弗洛伊德主义》一
唐代大文人元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有许多正面形象,比如长得非常英俊。与他同时代的大文豪白居易就曾羡慕地说元稹是个“仪形美丈夫”;又比如他多才多艺,据历史记载,元稹擅长书法、音乐,尤其是诗歌。他的诗歌流传非常广,以至于皇帝在宫中经常听嫔妃吟唱他的诗,御口亲封他为“元才子”。另一方面,元稹却又是著名的薄情寡义负心郎——他是《西厢记》中主人公张生的原型。为了权势,他抛弃爱人攀龙附凤,不择手段
丁泽先生在《课本·幽默·春节晚会》一文中说,“中国目前的语言教学课本……往往有一个缺陷,……学生或读者在读这些课本的时候容易昏昏欲睡……学生年纪轻轻就要烦得失眠。”“缺乏对学习者,读者进行智力上挑战,刺激学生的好强心,好奇心。”“这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难免让好学的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  丁泽先生现住美国,大老远的,不大熟悉行情。编制教材是件挺麻烦的事咧!得寻找好几大撂参考资料,摆出几瓶浆糊一
传统的思想文化有一种神奇的潜在力,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改变了,甚至社会制度的更易,它的影响依然存在;人们的行为结构以至生活中的民俗习尚也在起或大或小的变异,它还是照样地盘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而蛰伏不移。传统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的不断流逝中不易磨灭而依然故我,无非是它的构造中某些价值系统为不同的时代所接受,甚至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而加以继承。倘无价值,那末它将如刀耕火耨的物质文化那样早已随着社
屈原的《天问》,劈头便问得怪。他不问“遂古之初,何本何化”,却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很有讲究:何本何化,是从本体论提出问题;谁传道之,则是从认识论提出问题了。这思维方式,简直可以与康德媲美。因为他问的,不是认识的对象是否存在,而是认识本身如何可能。桑悦曰:“开口便觉大奇,只遂古二字,不知管下许多问端。”真是歪批。其实大奇的,不是遂古二字,而是谁传二字。不过柳宗元对得更妙:“本始之茫,诞者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