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工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深基坑支护工程體系、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具体步骤、基坑监测及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监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项复杂并重要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基坑开挖、降水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施工方法和技术层面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防止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基坑工程、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必须充分重视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的支护,对其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按照基坑工程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处于珠江三角洲冲淤积层,砂层和软粘土层分布较为广泛,地下水埋深大概在地表下l米之内,基坑工程风险性较大,有时会发生基坑失效、失稳的事故,究其原因除了设计不够完善外,其主要的是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没有按设计要求、土方开挖不合理以及降排水处理不当等造成的.
2.1支护体系、场地情况
本工程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 工程基础采用钻冲孔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工程规模:地上32层,地下2层,地下室-2层底板面建筑标高为-8.60m,部分为-10.00m。地下室开挖基坑的实际深度是9m,部分是10.40m。支护体系形式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与土钉墙支护结合的复合型基坑支护,其总平面及场地条件如图1,支护结构1-1及2-2。
2.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拟建场地地层主要有第四纪冲积、淤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粉砂、细砂、粗砂、砾砂和第三纪泥质粉砂岩组成,场地土层由上往下分为:
①杂填土:厚度1.40~4.70m;
②淤泥质粘土:层顶深度1.40~3.00m,层厚0.40~4.00m;
③粉砂:层项深度2.00~6.80m,层厚2.70~6.80m;
④粉质粘土:层顶深度6.00~9.80m,层厚0.60~5.00 m;
⑤淤泥质粘土:层顶深度7.20~11.20m,层厚2.70~7.40m;
⑥砾砂:层顶深度7.10~16.20m,层厚0.70~11.80m
⑦粉质粘土:层顶深度11.30~18.90m,层厚0.50~6.20m。
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为0.30~3.10m。粉砂层、砾砂层、粗砂层、细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其透水性强,水量较丰富。
工程周边环境为:东、南、西、北侧主要为市政道路,只有局部位置有单层的简易建筑物。周边管线埋深均不低于1.50m。
3 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对深基坑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并采用适当的支护技术进行防护,从而确保深基坑施工质量。支护工程具有很强的防水防渗性能,能够保证基坑深挖工程对周围建筑、道路和地下管道危害降到最小,安全顺利进行。
土方开挖和降排水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一定要特别注意。基坑自土方开挖时起,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大小、位移变形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由于软土流易变特性,基坑暴露时间越长,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就越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生不可估计的事故。因此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中要特别重视时空效应问题,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及工期安排,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减少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3.1施工流程
根据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和开挖深度的具体情况,本工程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以下施工流程:土方开挖→ 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至设计深度→ 清孔→ 插入土钉→ 压力灌浆→ 养护。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为:立面平整→绑扎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3.2 具体施工步骤。
①基坑开挖。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在基坑的上下口处运用滑石粉划线的方法做好测量记录和木桩标记。然后对基坑进行深挖,需要在坑旁边每隔30m处挖一条积水沟和相应的积水坑形成排水网络,确保工程排水及时。
② 土钉打孔、制作。打土钉孔,水平钻机成孔,孔径100mm,在土钉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除锈、除油并焊牢,注浆管和土钉注入孔底。为保证土钉入孔后居中及增强注浆后钢筋和砂浆的握紧力,应焊接土钉托架。
③注浆。注浆所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5,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控制压力为0.2MPa~0.4MPa。为确保注桨时浆液能顺畅注入,需要边进行注浆边适当拉动注浆管;砂浆根据配合比例,随拌随用,在泥浆初凝前完全注入,注浆间隔不能超过30min,如超过则要清洗注浆管重新进行注浆。
3.3 挂网、布置泄水管。在注浆4h后挂网,使用Φ6.5@200(双向)钢筋网与钢筋架焊接或铁丝捆扎。支护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预埋直径为50mm、长500mm~1000mm外罩滤网的PVC管用作泄水管,在管口的四周使用水泥浆封固。待布置钢筋网完成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
3.4 土钉与混凝土面层相连。土钉弯头四周用一根长度为300mm的Φ14钢筋与联系筋焊接。
3.5 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基坑按照1∶0.75的坡度挖土,按要求打入钢筋土钉,挂Φ6.5@200的钢筋网,保护层20mm,喷射C20混凝土厚60mm。
4 基坑支护的检测及应对措施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支护体系中时会发生侧向变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侧向变位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基坑支护监测的重要内容,并且要采用适当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体系发生破坏是具有一定的预兆性,因此,、对基坑支护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使现场施工得到科学的指挥并能顺利完成,就需要充分、及时地掌握支护体系的受力状况,通过监测来实现这一目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监测不仅能更好的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变化以及支护的稳定状况等问题,还能更好的掌握施工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以及房屋建筑等所造成的影响,实现信息化施工,从而确保了基坑环境以及施工的安全。由专业工作人员定时对基坑的施工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进行及时分析。
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局部位移过大时,要马上停挖,并采取土方回填或用袋装土包反压,待边坡稳定后,采用加密和加土钉、补打松木桩、局部放坡卸土等措施加固。对于土质特别软弱处,必须在基坑内外各打二排注浆锚管并施浆,可在开挖工作面浆液中适当加入早强剂。
5 质量保证措施
①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组成,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班组。
②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工班长组成,落实到人。
③熟悉设计图纸并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增强技术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④严格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达到各工序要求。
⑤认真落实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检查、工序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复核制度,确保质量,杜绝漏洞。
⑥认真做好各项施工记录,进行正确分析、归纳、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⑦按上述各分项工程的工序误差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6 结语
由于本工程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并通过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使该基坑支护结构效果良好,未发现变形、侧移现象。基坑周边道路、建筑、管道以及市政排污渠也没有受基坑施工的影响。因
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支护结构,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方伟.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0(7).
[2]刘立波.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与管控[J].中国科技纵横,2011(2).
[3]欧阳剑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监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项复杂并重要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基坑开挖、降水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施工方法和技术层面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防止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基坑工程、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必须充分重视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的支护,对其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按照基坑工程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处于珠江三角洲冲淤积层,砂层和软粘土层分布较为广泛,地下水埋深大概在地表下l米之内,基坑工程风险性较大,有时会发生基坑失效、失稳的事故,究其原因除了设计不够完善外,其主要的是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没有按设计要求、土方开挖不合理以及降排水处理不当等造成的.
2.1支护体系、场地情况
本工程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 工程基础采用钻冲孔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工程规模:地上32层,地下2层,地下室-2层底板面建筑标高为-8.60m,部分为-10.00m。地下室开挖基坑的实际深度是9m,部分是10.40m。支护体系形式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与土钉墙支护结合的复合型基坑支护,其总平面及场地条件如图1,支护结构1-1及2-2。
2.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拟建场地地层主要有第四纪冲积、淤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粉砂、细砂、粗砂、砾砂和第三纪泥质粉砂岩组成,场地土层由上往下分为:
①杂填土:厚度1.40~4.70m;
②淤泥质粘土:层顶深度1.40~3.00m,层厚0.40~4.00m;
③粉砂:层项深度2.00~6.80m,层厚2.70~6.80m;
④粉质粘土:层顶深度6.00~9.80m,层厚0.60~5.00 m;
⑤淤泥质粘土:层顶深度7.20~11.20m,层厚2.70~7.40m;
⑥砾砂:层顶深度7.10~16.20m,层厚0.70~11.80m
⑦粉质粘土:层顶深度11.30~18.90m,层厚0.50~6.20m。
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为0.30~3.10m。粉砂层、砾砂层、粗砂层、细砂层为主要含水层,其透水性强,水量较丰富。
工程周边环境为:东、南、西、北侧主要为市政道路,只有局部位置有单层的简易建筑物。周边管线埋深均不低于1.50m。
3 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对深基坑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并采用适当的支护技术进行防护,从而确保深基坑施工质量。支护工程具有很强的防水防渗性能,能够保证基坑深挖工程对周围建筑、道路和地下管道危害降到最小,安全顺利进行。
土方开挖和降排水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一定要特别注意。基坑自土方开挖时起,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大小、位移变形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由于软土流易变特性,基坑暴露时间越长,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就越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生不可估计的事故。因此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中要特别重视时空效应问题,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及工期安排,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减少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3.1施工流程
根据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和开挖深度的具体情况,本工程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以下施工流程:土方开挖→ 修整边壁→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安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至设计深度→ 清孔→ 插入土钉→ 压力灌浆→ 养护。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为:立面平整→绑扎钢筋网片→干配混凝土料→依次打开电、风、水开关→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面层养护。
3.2 具体施工步骤。
①基坑开挖。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在基坑的上下口处运用滑石粉划线的方法做好测量记录和木桩标记。然后对基坑进行深挖,需要在坑旁边每隔30m处挖一条积水沟和相应的积水坑形成排水网络,确保工程排水及时。
② 土钉打孔、制作。打土钉孔,水平钻机成孔,孔径100mm,在土钉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除锈、除油并焊牢,注浆管和土钉注入孔底。为保证土钉入孔后居中及增强注浆后钢筋和砂浆的握紧力,应焊接土钉托架。
③注浆。注浆所用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5,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控制压力为0.2MPa~0.4MPa。为确保注桨时浆液能顺畅注入,需要边进行注浆边适当拉动注浆管;砂浆根据配合比例,随拌随用,在泥浆初凝前完全注入,注浆间隔不能超过30min,如超过则要清洗注浆管重新进行注浆。
3.3 挂网、布置泄水管。在注浆4h后挂网,使用Φ6.5@200(双向)钢筋网与钢筋架焊接或铁丝捆扎。支护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预埋直径为50mm、长500mm~1000mm外罩滤网的PVC管用作泄水管,在管口的四周使用水泥浆封固。待布置钢筋网完成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
3.4 土钉与混凝土面层相连。土钉弯头四周用一根长度为300mm的Φ14钢筋与联系筋焊接。
3.5 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基坑按照1∶0.75的坡度挖土,按要求打入钢筋土钉,挂Φ6.5@200的钢筋网,保护层20mm,喷射C20混凝土厚60mm。
4 基坑支护的检测及应对措施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支护体系中时会发生侧向变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侧向变位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基坑支护监测的重要内容,并且要采用适当措施对其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体系发生破坏是具有一定的预兆性,因此,、对基坑支护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使现场施工得到科学的指挥并能顺利完成,就需要充分、及时地掌握支护体系的受力状况,通过监测来实现这一目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监测不仅能更好的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变化以及支护的稳定状况等问题,还能更好的掌握施工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以及房屋建筑等所造成的影响,实现信息化施工,从而确保了基坑环境以及施工的安全。由专业工作人员定时对基坑的施工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进行及时分析。
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局部位移过大时,要马上停挖,并采取土方回填或用袋装土包反压,待边坡稳定后,采用加密和加土钉、补打松木桩、局部放坡卸土等措施加固。对于土质特别软弱处,必须在基坑内外各打二排注浆锚管并施浆,可在开挖工作面浆液中适当加入早强剂。
5 质量保证措施
①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组成,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并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班组。
②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工班长组成,落实到人。
③熟悉设计图纸并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增强技术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④严格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达到各工序要求。
⑤认真落实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检查、工序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复核制度,确保质量,杜绝漏洞。
⑥认真做好各项施工记录,进行正确分析、归纳、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⑦按上述各分项工程的工序误差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6 结语
由于本工程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并通过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使该基坑支护结构效果良好,未发现变形、侧移现象。基坑周边道路、建筑、管道以及市政排污渠也没有受基坑施工的影响。因
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支护结构,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方伟.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0(7).
[2]刘立波.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与管控[J].中国科技纵横,2011(2).
[3]欧阳剑清.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