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彰显。其中由于社会、教育以及个体三方面的因素,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更大的困境。只有从社会、教育和女大学生自身入手,才能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同时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估算,2009年至2012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11万人、631万人、660万人、700万人,然而就业率却只有50%左右,这还是热门专业,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无法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弱势群体,而女大学生是这个群体的主要部分。女大学生无法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就业率低下,造成很大压力。
  一、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由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三个方面造成的。
  1.社会因素
  总体就业形式严峻。一方面,社会上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全社会总量矛盾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在劳动力人口中,农民工多、下岗工人多、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而社会上的岗位却与其不相匹配。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供求矛盾突出。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再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压力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使其市场相对缩小,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严峻的总体就业形式,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处在如此严峻的宏观大环境下,女大学生的就业也就越来越困难。
  2.教育因素
  (1)高校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的要求相脱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急需的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学科型教学方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专业设置上滞后于市场的发展;课程设置上国家又规定过多,高校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的课程相对偏少,针对女大学生未来就业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种缺乏特色、与市场脱节的培养模式,导致女大学生将学习能力转化为社会生存能力的水平相对不足,许多女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完全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选择时往往表现出无助和幼稚,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2)高校就业指导与就业现实的要求相分离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毕业生择业成功是与受过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一定关系。然而,目前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不尽人意的。一方面,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短缺,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指导内容不全,方法单一。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侧重于发布招聘信息、召开就业动员大会、形势报告会、就业指导会等,且基本上是面向全体毕业生,较少涉及对女大学生的专项指导,这些与就业现实相分离的就业指导,加剧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3.个体因素
  (1)生理、心理的影响
  由于女性自身生理特征,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生育、哺乳等正常的生理现象,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担负女职工孕产期的工资等费用,增加了雇佣单位的经营成本,企业要降低成本自然就会减少对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需求。同时,心理因素导致女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就业心理,减少了就业机会。有的女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心理准备不足,稍遇挫折就会造成心态失衡,由此产生焦虑心理和挫折心理,不仅影响了她们的顺利就业,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然而有的女大学生却又自视过高,好高骛远,因为自己成绩好、能力强、家庭条件优越或是相貌出众,在同学中有竞争力而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对职业挑三拣四,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
  (2)综合素质的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强调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然而,部分女大学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且由于女性特有的个性心理,女大学生一般对自身事物的关心远远多于对社会外部事物的关心,她们对社会、国家、时政的看法和态度相对淡漠,更多地强调个人内心体验。因此,很多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也欠佳,难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显得后劲不足。而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女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因而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就业。
  二、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策略
  女大学生就业确实存在很多的困境,不能就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就业相对较难这一事实的形成有其各方面原因,那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全社会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就业。
  1.加快教育改革,走出教育困境
  一是改革教育培养模式,适应市场要求。高校可以尝试因“女”施教,根据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和生理特点,开设课程,设置与其将来就业有关的选修课程,使得科目的选择更具有弹性,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成功率。二是加强就业指导与市场接轨。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其次,对女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针对性就业指导。高校应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现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聘前培训,针对她们的形象设计、气质塑造开设专题讲座,从就业技巧、心理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以增强她们的信心。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逐步建立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联系网,实现信息共享,强化用人单位提供需求女大学生信息的意识,及时掌握对女大学生人才需求的数量,与用人单位联合举办以女性为主体的专场招聘会,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工作推荐,提高求职成功率。
  2.转变就业意识,走出观念困境
  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就业机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女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一方面,增强特色意识。女大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思考问题较周全。她们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并且温和、善解人意,语言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不仅如此,女性在管理能力上也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女性温和、谦逊的品格使他们和同事友好相处,能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善于考虑同事的处境和困难,遇到事情也能冷静处理。女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这些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特色的行业和单位。另一方面,增强主动意识。女大学生应该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摒弃盲目攀比,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单位以及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的思想;转变“等”、“靠”意识,树立就业竞争观念,发扬自尊、自信的精神,积极参与竞争,迎接挑战。
  3.提高自身素质,走出自我困境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开放,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行,女大学生必须一方面坚持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科知识与文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兼修的原则,把自己培养成既博又专、文理兼修和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必须走出自我狭隘的思想空间,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社会判别能力。同时,女大学生应将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女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克服不利于创造活动的各种心理障碍。只有这样,女大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和平,王克喜.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审视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3).
  [2]何春蕾,许愿.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3).
  [3]石俊山.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2,(10).
  [4]邬大光,赵婷婷.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电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成绩评定机制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求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类基础课;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尤为重要。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摘 要】本文就幼儿园倡导的双语教学理念,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重新阐述并审视了幼儿英语教学原则,同时探讨了一些教学技巧,期望能更好地提高幼儿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技巧;教学效果  时下,社会上幼儿英语越来越热,儿童学习英语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于是幼儿园都倡导双语教学,但在实施幼儿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的教育者忽落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忽落了与其他年龄段英语教学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体育的认识变得更进一步,更全面了。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价值观念;实践体会  1.中学生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体育价值与修身立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提起体育,往往只注重其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体育的其它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体育的认识变得更进一步,更全面了。体育不只是作为一种强身
【摘 要】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备课形式,因为它可以集思广益,弥补个体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或是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使老师陷于事务主义的泥潭。经过长期的实践,《“导读式”语文教学案》较好地适应了集体备课要求,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集体备课;活页教案;导读式;语文教学案  一、创新目的  优化备课结构,完善备课模式;发挥
【摘 要】从2003年开始,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提出在原有优势、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启动品牌专业的建设;相对来说,武汉市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启动较晚。本文在分析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  2010年武汉市教育局
【摘 要】相对传统寓言而言,毕尔斯的寓言有较大突破,形成自己的独色。他以互文的方式重写了许多传统寓言,让我们看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征。毕尔斯寓言的另一特色是寓言往往以黑色力量的胜利而结束。他的政治讽刺性寓言在他所有的寓言中占有很大分量。总之,他的寓言深刻而直接地反映了美国镀金时代。  【关键词】寓言;互文;黑暗力量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其读者群遍及各个年龄层次。古希腊的伊索(约公元前620-5
【摘 要】为了切实增强道德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探索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鉴涂尔干的教育思想对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有着实际意义。它促使我们给予高校道德教育更多的理性化、社会化思考,加强道德社会学研究以及道德教育方式的社会化创新。  【关键词】涂尔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化;高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思
【摘 要】选修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1],但在此基础上,对于在实际行业中应用广泛的技能知识,训练式[2]的高职选修课程可以分析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理念。使得选修课也可以承载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本文就是通过图像处理选修课的教学设计,使得选修课也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将选修课与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选修课;图像处理;高职特色  高
【摘 要】案例教学是审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使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高职;审计;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基础工作
【摘 要】本文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实验方法,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方法;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只要教师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实验的成功  物理实验的成功率,是衡量物理课教学成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