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日渐提升,高职学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给高职班主任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为更好地落实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学生自主性
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创新,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渐多样,再加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在管理与教育中仍存在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情况,培养既会做人又能做事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联动,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1. 鼓励学生参与班规制订。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更需重视其主体性的培养。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帮助与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制度的制订中,共同安排班级活动与未来计划,使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分担责任,承担义务,为集体贡献力量,提供服务。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2. 放权于班干部,使其自主管理。班长全权负责班级事务,而常务班长则提供协助。班长负责每日的纪律与卫生,督促同学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且对其他班干部的工作加以检查,如此一来,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才能。
二、严格要求,树立威信
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给予其适当权利,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健全其人格,推动其全面发展。基于爱与尊重提出严格要求,班主任能够树立一定的威信,推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此乃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的必备条件。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班主任需严格对待与惩治。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外,还在于培养其健全人格。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若以平等姿态与学生对话交流,一些学生便认为这个班主任好说话,在称呼上就比较随意,直接称之为哥、姐等,班主任为了亲近学生,也就不在意这些。但这样虽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此,班主任需树立自己的威信,并讓学生知晓,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教师有自己的权威。严格要求是必要手段,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是目的,因此,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还需多想策略,分步骤、分阶段地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做到宽严相济、因材施教。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平等关系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应始终秉持强烈的民主精神,做到民主管理,是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内在基础与根本前提。从身心发展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而平等的态度,正好满足他们心中的诉求。
许多高职学生不愿或不敢与班主任交流,主要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班主任是严肃的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处均在彰显着自己的领导权威。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信心受挫,当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发现学习的难度与深度均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往往对学生带来了新挑战。许多学生因无法及时调整好自身状态,学习效果欠佳,受此影响,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逐渐失去专业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与多变,各领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毕业班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经常碰壁,这使得一些学生紧张不安,无所适从。高职学生充满激情,但因阅历不足,无法客观、正确地进行分析与评价自身与社会。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之间,高职学生便会出现心理波动与不平衡感。在遭受多种冲击下,他们便会产生挑战班主任职权的举动。因此,班主任须构建与学生的新型关系,让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增强其自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凤.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56-58.
[2]于强波,苏丹.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47-48.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学生自主性
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创新,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渐多样,再加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在管理与教育中仍存在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情况,培养既会做人又能做事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联动,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1. 鼓励学生参与班规制订。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更需重视其主体性的培养。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帮助与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班级各项制度的制订中,共同安排班级活动与未来计划,使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分担责任,承担义务,为集体贡献力量,提供服务。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2. 放权于班干部,使其自主管理。班长全权负责班级事务,而常务班长则提供协助。班长负责每日的纪律与卫生,督促同学将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且对其他班干部的工作加以检查,如此一来,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才能。
二、严格要求,树立威信
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给予其适当权利,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健全其人格,推动其全面发展。基于爱与尊重提出严格要求,班主任能够树立一定的威信,推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此乃学生主体意识形成的必备条件。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班主任需严格对待与惩治。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外,还在于培养其健全人格。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若以平等姿态与学生对话交流,一些学生便认为这个班主任好说话,在称呼上就比较随意,直接称之为哥、姐等,班主任为了亲近学生,也就不在意这些。但这样虽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但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此,班主任需树立自己的威信,并讓学生知晓,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教师有自己的权威。严格要求是必要手段,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是目的,因此,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还需多想策略,分步骤、分阶段地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做到宽严相济、因材施教。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平等关系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应始终秉持强烈的民主精神,做到民主管理,是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内在基础与根本前提。从身心发展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而平等的态度,正好满足他们心中的诉求。
许多高职学生不愿或不敢与班主任交流,主要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班主任是严肃的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处均在彰显着自己的领导权威。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信心受挫,当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发现学习的难度与深度均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往往对学生带来了新挑战。许多学生因无法及时调整好自身状态,学习效果欠佳,受此影响,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逐渐失去专业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与多变,各领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毕业班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经常碰壁,这使得一些学生紧张不安,无所适从。高职学生充满激情,但因阅历不足,无法客观、正确地进行分析与评价自身与社会。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之间,高职学生便会出现心理波动与不平衡感。在遭受多种冲击下,他们便会产生挑战班主任职权的举动。因此,班主任须构建与学生的新型关系,让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应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增强其自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凤.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56-58.
[2]于强波,苏丹.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