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罗勒精油的成分及其功效概况

来源 :香料香精化妆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勒(basil,Ocimum basilum L.)为唇形科罗勒属的药食同源植物,其种类繁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罗勒全株富含精油,罗勒精油(basil essential oil,BEO)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日化等行业.本文在分析总结BEO的主要成分组成的基础上,对BEO在抑菌、抗炎、抗氧化、促渗透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各品种BEO含有的主要成分包括:蒿脑、芳樟醇、甲基丁香酚、丁香酚、肉桂酸甲酯和1,8-桉叶素.BEO的抑菌机制在于破坏细胞膜结构;抗炎机制在于抑制化学介质受体;抗氧化机制在于BEO中有效成分贡献氢原子,捕获氧原子,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促渗透机制在于可直接作用于皮肤,增加药物向角质层的分配.以期为市场开发各类重要的单体化合物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全面认识和开发利用罗勒资源奠定基础,并为BEO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雄激素脱发小鼠模型,研究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腺苷/活性肽复合纳米脂质体对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采用细胞实验考察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腺苷/活性肽复合纳米脂质体对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及分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影响;通过建立雄激素脱发小鼠模型考察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腺苷/活性肽复合纳米脂质体对新生毛发生长总质量、毛囊数目、真皮厚度及皮肤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游离活性物比较,吡咯烷基二氨基嘧啶氧化物/腺苷/活性肽复合纳米脂质体能显著提高毛乳头细胞增殖能力(P<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393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离心、稀释、过滤后,以乙酸铵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样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393在1.0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这2种荧光增白剂的检出限均为0.100 mg/kg,定量限均为0.300 mg/kg.这2种荧光增白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4.7% ~112.0%,
为了解日沟维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助解决化妆品中日沟维肠杆菌污染问题,通过革兰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日沟维肠杆菌菌体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其生长曲线、生长pH范围、需氧情况;半固体琼脂法观察菌体运动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静置培养时日沟维肠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日沟维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短杆状,通氧条件下生长良好,静置密封条件下生长不良;在半固体琼脂中能够形成运动圈;在36℃、200 r/min条件下培养时于3~9 h处于对数期,9 h后进入稳定期;在pH 6~9范围内可生长,pH值为6
收集29款含甲醛释放体的不同类别化妆品,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方法测定其中所含甲醛质量分数,并对甲醛通过皮肤接触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类化妆品中甲醛的安全边际(MoS)范围为21429~1250,均高于可判定为安全的下限值(100),假设同时使用不同类别化妆品,其累计MoS为1111~517,亦在安全范围内.
为研究人参发酵产物在护肤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进行发酵,发酵后过滤制得人参发酵滤液.通过建立斑马鱼组织再生模型对人参发酵滤液的斑马鱼尾鳍修复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斑马鱼对人参发酵滤液的最大耐受浓度(MTC)为20μL/mL,人参发酵滤液在体积浓度2.2、6.7、20μL/mL下均对尾鳍具有修复作用,斑马鱼尾鳍面积增长率分别为38%、45%和36%,人参发酵滤液对斑马鱼尾鳍修复作用显著,具有潜在的皮肤修复功效.
通过组合无创探头检测仪器及图像分析系统全方位评估一款精华液的美白功效性.以烟酰胺、阿魏酸、密罗木提取物、二裂酵母产物溶胞物和柑橘果皮提取物为主要美白活性成分制备了一款精华.招募一批合格受试者,连续使用精华液8周,结合皮肤测试仪器客观测试数据、视觉评分和受试者自评三个维度进行科学评估该产品的美白效果.结果发现,使用该款精华液8周后,角质层水合含量提升了19.32%、白皙度提升了1.29%、明亮度提升了2.16%、光泽度提升了9.69%、黑色素含量降低了3.73%、黑斑面积减少了4.72%,肤色均匀度有所提升
系统分析我国国产特殊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情况,为特殊化妆品监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汇总2020年国产特殊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量,并对2020年国产特殊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的审核通过率和审核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国产特殊化妆品行政许可受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考察了化妆品中增稠剂对2种皮肤常驻菌生长的影响.用拭子取样法在志愿者面部进行采样,16S rRNA测序进行菌落鉴定,用筛选出的头状葡萄球菌和购买的表皮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用化妆品中7种常用增稠体系对测试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增稠体系对2种菌的影响呈现不一致性,其中Aristoflex AVC、Aristoflex BLV和SEPIMAX ZEN体系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生长无显著性影响,汉生胶T和HEC体系能够明显促进2种菌的生长,Carbopol?Aqua SF-1 Polymer和ULT
建立了一种离体皮肤测试法,该方法可有效测试面膜产品的美白和保湿功效.在离体皮肤样品上模拟受试者敷面膜的过程,每天15 min,持续5天.处理结束后将离体皮肤样品制成皮肤组织切片,采用Fontan-Masson染色评估面膜的美白功效,采用AQP3、Claudin-1和Filaggrin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面膜的保湿功效.结果显示,该面膜可显著降低表皮层中的黑色素含量,具有美白功效;同时,可提高AQP3、Claudin-1和Filaggrin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说明该面膜具有保湿和增强表皮屏障的功效.该离体皮肤测
以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关于CMR物质修订案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应引起关注的14种物质进行了重点介绍,比较它们在我国化妆品相关法规中的管理情况.经分析,基于保护消费者化妆品使用安全的基本原则,有必要对我国化妆品相关技术法规进行制修订.建议制定我国CMR物质的管理规定和禁限用原料清单,进一步规范化妆品原料的技术要求,以期对我国化妆品产业及企业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