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班”,换汤不换药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s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名声大振,被称为“史上最牛班”——全班27人全部被美、英名校录取,其中8名学生被英国排名第三的帝国理工学院录取。该班的学生表示,他们从高二开始就没了体育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就是一种针对国外名牌大学的应试教育。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有被称为“留学基地”的国际班,在大批学生收获国外名校录取书的同时,也有一部分被质疑是“留学应试基地”。
  何为“留学应试”?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国外名校所需要的考试成绩、学生所需提供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而且,在准备过程中,往往把其他所有应该进行的学习全部放下,完全围着考试内容转。这就如同国内高考一样,学生们需要把主要精力用到高考科目上,其他非高考科目,在学校教育中便变为了“豆芽课”,上课时间总被核心课程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被考试科目占据。
  这样的留学应试,得到很高的“洋高考”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以此成绩申请海外名校,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也不奇怪,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却未必有利。首先,在中学接受国际课程学习时,并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到国际教学的精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中学教育,与我国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拥有选择课程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课程,再以这些课程成绩去申请大学。其次,这些学生在大学的发展潜力也难免受到影响,由于中学阶段不注重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大学很有可能继续采取应试化的学习方法,这会造成大学对其评价不高,容易局限个人的学业乃至今后事业的发展。
  这不仅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也可能对我国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国际班办学产生影响。由于中国学生在“洋高考”中表现“突出”,国外教育机构和考试机构已开始关注其中的“奥妙”,发觉中国学生是应试的“专业选手”,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这些机构对中国学生的整体评价。另外,这样的留学应试,也不免让社会对国际班的价值产生怀疑。虽然国际班瞄准的目标是出国,但我国社会也对其抱有能促进国内教育改革的期待,如果国际班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国内的“高考教育”完全一样,只是针对的考试不同、学习的课程不同,也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为此,我国的国际班应该警惕留学应试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其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这些国际班看重的还是学生申请进名校,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办学成果,而不是考虑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包括这个“史上最牛班”,也是采取这种评价;其二,教育成本限制,难以开出很多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前提是学校应该开设很多课程,这就需要相应的师资、场地,而目前的国际班,能像国外高中那样开出100到200门课程的几乎没有,大多只有20门左右的课程,这显然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国际班要防止留学应试倾向,就有必要在这两方面做出改变,才能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从而让他们在未来成为真正的牛人,而不是仅仅成就现在的“史上最牛班”。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现状的研究,勾画出多元化立法特征。首先是城乡二元制,分成农村和城镇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保险立法;其次是城镇内部实行多元制立法;再次是过
读者反应批评注重阅读过程与读者研究,提出了阅读经验期待视野以及未定性理论。这些思想有利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质的培养,从而形成自主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把包括职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法律教育和就业观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等形式,分
高师院校语言类课程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相当比重,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随着教育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需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联立式整合模式是适合高师汉语言文学专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會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