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统一的盛会——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综述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8月16日-8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60多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日本。台湾代表团由著名作家陈映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率领,成员有淡江大学教授施淑、中央大学教授李瑞腾、资深文艺评论家孙达人、诗人施善继、作家蓝博洲、学者曾健民、以及8位年轻的博士生。旅日学者朱实、旅美学者叶芸芸、美籍华人作家刘诞丽和4
其他文献
针对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体验学习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社区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突出个性化和基于能力的学习,探索基于体验学习的社区教育学习模式,为我国社区教育的
【正】香港有这样一些作家,在内地完成求学、文学启蒙以及文学发展,然后因了各自不同的生存境遇与背景,青年或近中年时期定居香港.上海作家程乃珊与在上海完成研究生学业的王
【正】 1 如果仅就诗是人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形式,连孩子的牙牙学语,皆可算诗,那么,不妨说人人都是诗人。但如果说诗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尖端、要求最高的文学样式:要
【正】 台湾是个经由原住民族和汉族移民相继开发而发展起来,并受到过多种外来文化冲击的社会。由于台湾历史的这一特点,台湾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着双重的文化基因和比较复
在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尹雪曼,去台后不仅是一名资深编辑,还是一位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在他所有文学论著中,由其总纂的文艺史影响最大.晚年,他在为两岸文学交流做过不少有益的
【正】 一个海外游子,在求学、谋生的过程中,忠实地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记录下来,让人们去领略一种新的风情、一番新的天地,给读者带来一种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她,就
信息传递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这一过程的载体。如何让信息更加准确高效地传递是我们进行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图表
古远清教授的自选集终于在吉隆坡出版,并由<南洋商报>于今年2月下旬举办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会.此书分<台湾篇>、<港澳篇>、<大陆篇>、<海外华文文学篇>、<史料篇>及<附录>,共计
【正】由上海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主办,该所所长、文法学院副院长施建伟教授主持的“海外华文文学沙龙”于1994年12月4日在同济大学成立,贾植芳、施建伟、汪义生、杨
【正】 对于江苏省及南京市文艺界来说,傅天虹是人们所熟悉的。他原名杨来顺,生在南京,在南京上的小学,之后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原为江苏省作协会员,1983年定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