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愁苦之情微探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真实地记录了唐王朝的衰败和黎民的困苦。本文从苦无人赏识、苦国家衰败、苦家人离散三个方面,分析杜甫在诗歌中流出的愁苦之情。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生于盛唐,此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华,高度文明的社会也给了诗人们崇高的政治热情和充分的自信,“治国平天下”是他们的人生目标。杜甫也是满怀豪情,希望能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无奈仕途一直不顺,而唐朝也经历安史之乱,走向衰落。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真实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本文对杜甫的部分诗歌进行解读,一探杜甫之“苦”。
  一、苦无伯乐赏识
  杜甫三十岁离家,苦守长安十年,却仍未取得一官半职。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向天下征求人才,这本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无奈李林甫从中作梗,对应选之人进行刁难,最后无一人中选,李林甫却向唐玄宗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杜甫也在此次应征之列,最后又落榜了。杜甫向多位在朝官员写过干谒诗,以求援引。例如,写给韦济的《赠韦左丞丈济》,韦济此时任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先把韦济的家事门第都大大称赞一番,“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接下来表明自己的落魄现状,“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感叹自己的不遇,希望韦济能够加以提拔,“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哥舒翰是唐朝名将,高适就是由他提拔起来的。杜甫也向哥舒翰求过援引:《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中写道“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对哥舒翰的陇右战功、恢复河西等事迹进行赞颂,继而写出自己的投赠之意——“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希望能得到赏识。
  杜甫写过不少干谒诗,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伯乐。在成都拜谒诸葛亮的祠堂时,杜甫写下《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尚有刘备三顾茅庐,自己经历唐玄宗、唐肃宗两代皇帝却无人赏识,谁能识得“老臣”的心呢?作为儒家思想的奉行者,辅佐君王治天下是毕生心愿,空有满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始终潦倒,不禁是“泪满襟”了。
  二、苦国家衰败、黎民困苦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在与南诏的战争中大败,杨国忠为了掩饰败局,大量征募士兵。老百姓听说云南多瘴疠,不肯应征,杨国忠便命士兵强行抓人,一时间哭声振野。杜甫在《兵车行》就对此乱象进行了真实的叙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描写了老百姓家庭离散的悲痛;“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战乱后白骨千里、血流成河;并对唐王朝的开边之举进行了极力批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次战争是唐王朝主动挑起,意欲讨伐南诏,拓疆扩土,实为不义之战。统治者穷兵黩武,却让黎民百姓遭受苦难,杜甫对此甚为愤慨,却又无计可施。
  两年之后,也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帝国瞬间崩塌,长安沦陷。公元756年,杜甫在沦陷区看到往日繁华兴盛的长安,如今却一片破败之象,脍炙人口的《春望》便是此时的作品:“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杜甫从国家盛世走来,现在却看到如此衰败的景象,触目惊心,不免“白头搔更短”了。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长安好不容易被收复,吐蕃却又重整旗鼓、大舉进犯,唐王朝又陷入危机,杜甫登楼远望,担心国家命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本是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御用乐师,曾经都是为王公贵族演奏的,安史之乱后,李龟年也颠沛流离,朝不保夕。杜甫想起这前后的落差,不免悲从中来,悲一个盛世就此消失,悲百姓在战乱中保守流离之苦。
  杜甫本身命运不济,求仕不成,苦守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被困长安,只身投奔肃宗又被叛军抓获,过了几个月的俘虏生活,可谓受尽战乱之苦,但是杜甫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关心黎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其真实地记录了唐王朝衰败过程,身处社会底层,能够切身了解到黎民百姓生活的艰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体现了杜甫的崇高愿望和博大胸襟,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三、苦亲人之离散
  国家衰败,民不聊生,年老多病,生活艰难,倘若有亲人在旁,相依相伴,心里倒能有一丝宽慰。无奈杜甫妻离子散,兄弟分离,只身在外漂泊,便觉得内心更加孤单。“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思念妻子,思念小儿女;“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战乱这么久,却未有停止之象,不知道弟妹是否安好,杜甫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担心再也无法同弟妹见面。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年老的诗人,因为思念亲人,泪流不止,泪尽血出,读之不免断肠。思念亲人,也渴望回到家乡,“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虽然生病了,有不少朋友前来看望,但是心灵的归处,依然是家乡的那个方向。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为数字服务器、超宽幅面喷墨打印机及印刷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EFI公司,于2006年6月16日在2006中国国际全印展上举办了“EFIDSF工作流程解决方案的新品发布会”,并首度向中
不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半是贫穷、不发达地区,是产生“生态难民”的根源地.被称为20世纪除了两次世界大战外,最悲惨、死亡人口最多的非洲“萨赫勒灾难”、我国
期刊
在2006年6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全印展上,富士施乐以“新流程、新应用、新商机”为主题,展示了“彩色数码印刷解决方案”、“按需出版解决方案”、“交易型账单解决方案”和“自
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交流、社区化和连通性的特征把社会网络关系重新加以聚合并推动其中的弱关系显示出强势特征。这种媒介生态变化在传统出版业的新媒体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该公约着重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的,
一绪论rn2000年以后,韩国选举中出现的最令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因特网被积极地用于选举过程之中.对于政党和政客们来讲,因特网是一个进行有效选举活动的手段;而对选民来讲,
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冤家,还是可以和平相处、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MPR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纸质出版实现了与数字出版的结合,既能保持人们千百年来的阅读习
摘 要: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产业链的繁荣,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会也越发关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安全无小事,科学开展质量安全管理,规避安全隐患,提高工程质量成为建筑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讲述了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真实情况,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可采取措施,为广大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希望推动建筑工程安全建设,避免安全隐患,提高产业实力。  关键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