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好声音长征路

来源 :音乐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90年代曾经很流行的一首《为我们的今天喝彩》中有一句唱到:“小时候听着歌是我兴趣所在,长大了唱着歌总想比赛。”歌曲的演唱者林萍正是这样一个凭兴趣听歌然后唱着歌比赛一举拿下青歌赛冠军的歌坛骁将。
  20多年过去了,“唱着歌总想比赛”仍是许多渴望成为歌手或者更好更有名的歌手的人们的生活常态。确切地说,自打内地有了流行音乐开始,参加比赛,一直都是歌手们实现成名立万的最主要最惯常途径之一,甚至一度是唯一途径。而正是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那些深埋在各地的好声音,才得以一个一个一步步地浮出水面,飘进越来越多的耳朵里,然后再一点一点地驻在爱乐者的心里。
  好声音,一直是歌唱比赛最主要的标准,也是歌手们赖以成名的最基本条件,很多人,无论是唱歌的还是听歌的,都曾这么坚信过。然而时代总是在不停变化的,很多人都沒预计过,内地歌坛竟慢慢地步入了一个轻视好声音的时代,越来越多难以入耳的声音挤进歌坛抢占了主流的位置,现代录音技术与包装技术,让任何一个五音不全的人都可以成为粉丝无数的大歌星,真正好声音的流失也让整个歌坛渐近死地。
  所谓物极必反。就在这个夏天,浙江卫视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歌唱比赛节目再度唤醒人们对好声音的渴望与重视,其他几档同类的节目也不约而同地在强调和突出好声音在歌唱比赛中的质量和分量,借着这些热播的电视节目,各种被深埋被淡忘的好声音终于得以再度在公众面前扬眉吐气,声音的好坏再度回归歌唱比赛的最根本标准。这样的热播前后,透露着的,其实是一种久违,一种醒悟,和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共同期盼。
  《中国好声音》这样的比赛能不能就此将歌坛扳回正途,尚不得而知,毕竟它首先还只是一档娱乐节目。但它却肯定地带出一条确定的信息:歌坛,最终能让大多数人爱而不舍的,还是好声音。尽管好声音在内地歌坛的发展历经了坎坷和曲折,今天看来,它仍是歌坛的正途。
  电视剧《北京青年》的热播,让“重走青春”成为当下的一种时髦,那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重走一遍中国好声音在歌坛的长征之路吧。温故知新,重走完这一程,未必就必然走到了心里的那个明天,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看清:真正在希望,该在哪个方向。
  1985年
  梦开始的地方:广州“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
  虽然后来的人们都把1986年那场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的《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看作是内地流行乐的正式起点,并称1986年为内地流行乐元年,但内地流行乐的开始,却远早于1986年。从1979年12月31日李谷一第一次用气声唱法在电视屏幕上唱出“你的身影,你的歌声”(《乡恋》)起,内地流行乐就已经算是首度发声了。而后再到1980年苏小明在“新星音乐会”上唱出《军港之夜》、1982年成方圆为电视剧《虾球传》唱起《游子吟》,1983年香港电视剧《霍元甲》、《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的主题歌相继传遍内地,再到1984年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红春节联欢晚会,而后又有了东方歌舞团于1984年国庆期间举办的《九洲方圆》演唱会,还有1985年张蔷的风靡全国,内地流行乐早在1986年前就已经风生水起了。有当年的媒体报导称,1984年全国音像业取得了令人吃惊的发展,300多家音像公司出现在各个城市,流行音乐作品销量猛增。
  在流行音乐的发展方面,以广东为首的南方,一直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无论是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初期还是中期94新生代时期,岭南流行音乐都走在了先驱的位置。“歌星”就最早诞生于1978年广州东方宾馆的花园餐厅,这里当时办起了一个由本地演员演唱港台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由于生意火爆,其他的宾馆、酒店纷纷效仿。一年后,广州的音乐茶座达到75间,座位数超过当时广州所有戏院的座位总和,成了广州夜晚最时髦的玩乐方式。而当时在这些音乐茶座演唱的歌手被人称为“茶座歌手”,其中一些为众人喜爱的茶座歌手,也成为了内地的第一批“歌星”。
  内地的第一次流行歌唱比赛,也正是在这些茶座歌手的基础上诞生的。1985年,时任《羊城晚报》记者的黄兆存和吴琪琅联合其他同样关注流行音乐、茶座文化的记者同行,以广州市文化记者联谊会的名义,在1985年底搞起了“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比赛的地点,就设在各个音乐茶座;参赛选手,大多都是茶座歌手或因在音乐茶座演唱而成名的歌手;比赛曲目则大力倡导原创歌曲。当时活跃在广州音乐茶座的各支轻音乐队、各大歌舞团都参加了比赛,其中不乏已经成名的李华勇、吕念祖、刘欣如等歌手。这次大赛首次评出了本地十大歌星、十大歌曲。陈小奇、李海鹰、解承强、兰斋等年轻的音乐人就在这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原创歌曲的大奖;刘欣如、安李、吕念祖、唐彪等人获得了十大歌手的称号,他们也成为内地最早一批发行流行歌曲磁带专辑的著名歌手。这也是内地流行音乐界的好声音第一次通过比赛正式获得公开而广泛的认可,并走上专业流行歌手的道路。
  80年代
  第一代的参赛之路:孔雀杯、青歌赛、阳光杯
  只是“红棉杯85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局限于广州一地,并沒有在全国推广开来,就沒能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同样是男女二重唱唱流行歌曲,80年代初期广东的唐彪安李就远不如北京的王洁实谢莉斯更有影响力。所以,流行乐坛第一代让全国人民都广泛认可并传播开来的好声音,更多是诞生于后来出现的另外几个比赛,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人们习惯简称其为“青歌赛”)和“全国阳光杯通俗歌曲大赛”。
  一 孔雀杯
  代表选手:崔健、成方圆、韦唯、毛阿敏、张暴默、刘欣茹、牟炫甫等
  孔雀杯的全称是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一次全国性的歌唱比赛,首办于1986年4月-5月期间,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的通俗歌曲演唱比赛。这次比赛共在全国设了九大赛区,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万名青年歌手参加了选拨赛,形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民意音乐盛会。著名歌唱家王昆和李双江担任了这次比赛的评委。   大赛于5月在北京结束,并揭晓了最终结果。其中,成方圆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孔雀杯”大奖,与她同时获奖的流行歌手还有刘欣茹和时延燕,毛阿敏、张燕妮等则获得了“银孔雀杯”。而由郭峰创作的歌曲《回答你》也在这次比赛中拿下了金奖。
  作为第一次全国性的歌唱比赛,孔雀杯吸引了众多后来在乐坛广为人知的著名歌手,如张暴默牟炫甫等。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人,一个是韦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因为同时还要参加青歌赛,韦唯放弃了孔雀杯的决赛。另一个是崔健,这一年,崔健、刘元、埃迪、虞进等人组成乐队,带着《不是我不明白》和《最后的抱怨》两首歌参赛,但因为他们的唱法在当时尚难以被主流接受,因此在首轮角逐中就被淘汰出局,崔健还因此郁闷了好一阵子。所以这一年的5月,当郭峰邀请孔雀杯首轮就被淘汰的崔健担任《让世界充满爱》的领唱时,还曾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是后话另提。
  二 青歌赛
  代表选手:韦唯、毛阿敏、陈汝佳、朱哲琴、满文军、林萍、谭晶等
  但由于孔雀杯并沒有通过央视进行播出,所以关于内地流行歌手最早且最有影响的比赛,更多人会认为是央视的青歌赛,而借助央视这个强大的平台,这个比赛也的确成为了最能影响中国歌坛发展的一项重大赛事。
  央视青歌赛早在1984年就开始举办,只是在1986年第二次举办时,首次在比赛中设置了“通俗唱法组”,从此中国歌坛开始有了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这也代表着,内地的流行歌手(当时还叫通俗歌手)第一次正式地获得了官方的承认和推广。而内地歌坛的第一代领军人物,也都相继开始在这个比赛中亮相并一举成名。
  1986年第二届央视青歌赛的比赛从4月开始,到7月全部结束。比赛分业余组和专业组两大组别先后进行,这也是从这一届才开始有的分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业余组选手大多沒有正式的演出单位,属于非体制内的歌手,譬如拿下青歌赛第一个通俗组冠军的许丽丽,就是当时天津的一个普通服务员,而第四届的蔡国庆由于这是中国儿艺的话剧演员所以也只能以业余组的身份参赛,而专业组的选手则都来自于正式的院团并有一个正式院团歌手的身份,从这一点看来,当年的业余组选手就相当于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草根”选手,尽管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其实也毕业于专业的院校或者进行过专业声乐的学习,只是在当年学唱歌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只有在一些非正式场所如酒吧夜总会等演唱,所以只好沦为“草根”,所以其中很多选手的演唱水平完全不输于专业组的选手,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1988年举行的第三届青歌赛通俗组的选手中,业余组的冠军陈汝佳,银奖得主杭天琪,铜奖得主胡月等获得的好评及后来在歌坛的影响度都远大于当年专业组的获奖选手。这种分法一直延续到2004年。
  央视举办的第一次通俗唱法比赛中,最后天津的许丽丽拿下了业余组的冠军,武汉的谢青、上海的孙鸣杰等紧随其后,更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组的比赛,放弃了孔雀杯决定的韦唯果然是有备而来,第一个出场就拿下了最高分,这个分数直到最后苏红的出现才被赶上,最终,苏红获得冠军,韦唯第二,毛阿敏和王虹分别拿下第三和第四,而内地歌坛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姐大韦唯和毛阿敏,也正是通过这次比赛而一举成名,并逐步站稳脚跟。
  韦唯和毛阿敏在歌坛地位的确立当然并非仅因为这一次的参赛,真正的红遍全国,其实都还是因为后来在春晚上的表演,1988年毛阿敏在春晚上演唱《思念》,1989年韦唯在春晚上演唱《爱的奉献》,才真正让这两把内地流行乐坛第一代好声音走入千家万户并从此深入民心,无人可以取代。其实我们这里想讲的,是青歌赛与春晚的联系,按照当时的规定,青歌赛的获奖选手就自动成为了央视春晚的特邀演员,基本上是铁定可以在第二年的春晚上亮相的,而在内地还沒有开始唱片公司和签约制,沒有经纪人沒有唱片歌手的时代,春晚则是当时及接下来的十数年中,内地歌手想要获得全国声名的唯一最有效途径。
  也因为这个原因,青歌赛就成了那十数年中的内地的流行歌手们心目中最至高无上的一个指标,我们所熟知的前辈级好声音歌手,几乎都参加过这个比赛并获得过一定的名次,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些,还有第四届的张咪、朱哲琴、张强、解晓东,第五届的林萍、江涛、毛宁、孙悦、第六届的张迈、林依轮、孙浩、甘萍,第七届的满文军、陈明等。直到1998年的第八届,这个比赛才开始逐渐势微,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到此时,签约制和唱片公司已经在内地全面开花,央视作为唯一成名途径的局面已然被打破。进入新世纪之后,能再从青歌赛上获得歌坛领导性地位的,也就仅谭晶一人而已。2012年,原本该按照两年一届例制进行的第15届青歌赛宣布停办。
  三 阳光杯
  代表选手:那英、蔡国庆等
  相对于孔雀杯和青歌赛,阳光杯的普及率或许就更低一些,但同样不容忽视。也是因为阳光杯和孔雀杯在当年都沒有获得央视的播出,而青歌赛从第二届开始由录播改为直播,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当然就更得民心。但阳光杯中也出了内地歌坛两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一个是那英,一个是蔡国庆。
  阳光杯的全称是全国人才之春“阳光杯”通俗歌曲比赛,首届比赛于1988年举办,时任评委的有内地通俗唱法的鼻祖李谷一,当时她给出的全场最高分得主蔡国庆,也成为了首届阳光杯的金奖获得者。而那一年,刚刚从辽宁出来的铁姑娘那英凭着苏芮的《一样的月光》和另一首歌曲《我找到自己》获得了第三名。比赛结束之后,那英原本打算直接回沈阳去的,沒想到在参加决赛的时候,谷建芬老师到后台来找她,问那英愿不愿意留在北京发展,在她的学习班好好学习,那英便因此成了谷建芬的得意弟子,从逐步成长为当下内地歌坛的第二代天后霸主,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90年代
  中生代好声音进入签约制:英皇金融杯
  代表选手:戴娆、白雪、刘婕、李慧珍
  央视青歌赛在流行业界的影响力一冲升天,鼎盛十年才逐步走弱,而对其造成最大冲击力的,则在于内地签约制歌手的逐步形成与壮大,打破了央视一统江湖的局面。
  1992年,曾写下《血染的风采》和《黄土高坡》等歌曲的作曲家苏越成为内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内地试水“签约制”,将来自湖北的双胞胎兄弟楚奇楚童作为“兄弟”组合签下,包装出道。这一年,曾为BEYOND乐队写下《大地》歌词的香港音乐人刘卓辉也来到北京,创办大地唱片公司,并将黄晓茂、王迪招至麾下,开始了内地正规的“歌手包装打造”工作,第一期签下的歌手除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李玲玉和景岗山外,还有唱摇滚的陈劲以及曾经各地跑码头唱歌的艾静,此时的艾静已经改名为艾敬,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我的1997》,这张专辑也成为内地原创音乐专辑的先驱被记入内地流行乐史册,艾敬自己也成为城市民谣的开路者与代言人。而在南方的广东音乐人这次同样沒有落后于北京,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在这一年推出了毛宁杨钰莹这一对金童玉女组合,立即成为风靡全国的热销歌手。1993年,内地歌坛全面进入签约制,岭南音乐人更是冲在了前面,陈明、林依轮、高林生、甘萍等中生代生力军歌手纷纷在南方成为签约歌手,而北京的校园民谣和摇滚则并驾齐驱,合力发声,南北联手,共同策动了94新生代这个内地歌坛难以复制的黄金局面。   如此局面之下,好声音们便不用再单求着央视参加一条途径成名出道了,青歌赛因此步入低谷。但比赛对于好声音们来讲,仍是为自己积攒资本和获取认知渠道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区别大概在于,以前参赛是为了上央视成名,现在参赛则多了一条被唱片公司发现签约。
  这一时期,也有一个歌唱比赛引起了堪比青歌赛的关注度。这就是于1993年8月举办的中国青年歌手“英皇金融杯”电视大奖赛。
  英皇金融杯是香港英皇集团与天星文化娱乐公司联合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歌唱比赛,与青歌赛不同的是,青歌赛的获奖选手仅为获奖,赛完之后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这个比赛的结果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最终的获奖者将与天星签约成为其旗下歌手。而后来内地举办的各种歌唱比赛,基本上也都将签约纳入了选手的基本或必定回报项目之一。
  英皇金融杯最有影响力还是它的首届,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这次比赛中成长起来的有影响力的歌手,清一色都是女将。获得特等奖的是戴娆,当时她凭着台湾歌手叶瑷菱的《云再见》拿下了特等奖及最佳台风奖。白雪获得了这次比赛的钻石奖,李慧珍也成为了铜奖得主。这三位后来均成为了内地歌坛重要的女将。而获得银奖的刘婕,原本是贵州一名未经任何歌唱专业训练培养的普通大学生,第二年就替下酒井法子成为了日本松下电器电视广告的新的形象小姐。这无疑给各种想要通过唱歌成名的好声音开启了另一种希望。
  世纪之交
  民间好声音的欢乐OK:超级模仿秀
  代表选手:景枫、袁娟、何洁、艾梦萌等
  在各种歌唱比赛的感召下,很多有着天赋好声音的青年人看到了通过一把好嗓子实现自己音乐梦想和改变自己职业发展的希望,前赴后继而来,相当一部分好声音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老百姓奉献上更多的好歌,让老百姓的音乐生活也日渐丰富,这个丰富不仅仅体现在可听的东西多了,作为一项基本娱乐活动,老百姓可唱的歌也越来越多。明星对于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他们为寻常百姓寻求高端生活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指标和模板,歌星多了的结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百姓也开始渴望能像歌星那样,唱歌时能有音乐伴奏,手里还能有个话筒,还能有些观众和掌声,甚至也因此成为真正的歌星。这种美好的愿望,随着卡拉OK的引入,逐渐变得可能。
  1989年,北京地区第一家卡拉OK歌舞厅开业,人们惊奇地发现,通过歌舞厅里的一台机器,不仅可以完成整个乐队的演奏,还可以提示歌词帮助人们完成演唱,有它的帮助,任何人都可以像他们羡慕的歌星那样来一次像模像样的歌唱表演了。这种引自日本的技术迅速让中国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沸腾起来,卡拉OK迅速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而由此对中国流行乐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彻底改变了流行歌曲对于听众的单向引导作用,而更多地变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娱乐手段,卡拉OK的盛行让唱片公司和音乐生产者不得不改变了制作音乐作品的功能取向,一首歌能不能被百姓OK着传唱起来就成了音乐行业从此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另一个革命性的意义则在于,它打破了歌唱原来固有的专业技术性门槛,让普通人歌唱成为一种生活时尚风潮,实际上也激励了更多普通人往原来专业的音乐大门里靠近,越来越多的民意歌唱爱好者通过反复的卡拉OK练习,逐步向着职业级歌手的水准靠拢,当你离一个水准越来越近甚至有所超越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禁会想: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这个水准领域里的一员?
  这不是沒有可能,只不过是等待机会罢了。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参加英皇金融杯取得银奖的刘婕,原本就是一个沒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歌唱爱好者。但刘婕参加的还是一个相对高端的专业性比赛,事实上,上个世纪的各种歌唱比赛,基本上都是一些专业及职业歌手间的技术比拼,而在接近新世纪的时候,终于,那些真正散落在民间的好声音们,那些寻常卡拉OK厅的佼佼者们,也能找到绽放自己声音的机会了。
  这个好机会来自1999年1月开播的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叫做《欢乐总动员》,其中有一个固定栏目叫“超级模仿秀”,每期节目会请上若干爱好唱歌的寻常百姓,或以声音或以形象来模仿某位已然成名的艺人,模仿最像者获胜。参赛者大多都是以模仿歌手为主,在这个节目举办的七年间,无数个田震,无数个刘德华,无数个张信哲刘欢周华健李玟从民间潮一般涌来,让所有电视观众看得叹为观止又极度欢乐,迅速成了百姓们期期必追的电视节目。这个节目在开播首年即夺得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桂冠。
  “超级模仿秀”中,模仿声音者人数最多,而模仿的途径自然是歌唱。从实质上讲,这个比赛无非是一个平民卡拉OK大联欢,但时已风靡了十年的卡拉OK风早已将一些民间的好声音磨炼的锋芒毕露,虽然每一个声音都披着一个被模仿对象的外衣,但本质上已经极端接近甚至超过了专业好声音的水准。第一届模仿秀之后,音乐人高晓松便集合了其中几位优胜者,为他们打造了一张音乐合辑《FUN!》,其中像模仿张信哲的景枫,模仿顺子的袁娟等歌手,在演唱原创作品时,已经完全脱去了模仿的痕迹,可以与当时的专业歌手一较高下。
  “超级模仿秀”对于后来的中国音乐界和娱乐界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此档节目后,全国也出现了综艺节目的模仿秀热潮,而“模仿秀”也成了想要成为艺人甚至已成名艺人可以拿出来比拼的一顶特殊才艺。模仿,原本是每一个初学者成名前的必经阶段,而模仿秀让很多人单凭模仿就可以成名,这实际上也为日后的风起云涌的草根造秀活动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当年参加模仿秀的若干选手,后来就成了造秀节目中的生力军,譬如模仿范晓萱的何洁和模仿李玟艾梦萌,后来都分别参加了超级女声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当年模仿顺子的袁娟,在改名袁娅维后也成为了今年《中国好声音》中的热门选手。
  这一期间,改版后的央视也推出了一档类似的节目《新视听》,虽然不强调模仿,但也是从民间选拨出了诸如赵凯、顾海滨、张瑶等。
  2005-2011年
  好声音沦落成综艺垫脚石:选秀
  代表选手: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马天宇、王啸坤、曾轶可等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首届超级女声赛,走的是绝对的平民造星路线。它以起源于英国的《POP IDOL(流行偶像)》节目为蓝本,意图打造中国的娱乐选秀模式。这档节目在2005年取得空前的成功,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几个原来淹沒在草根堆里的平凡女生,一夜之间成为全民追捧的超级巨星,一下子改变了娱乐大众对于明星、对于唱歌的审美倾向与评判机制,这种改变可谓是完全颠覆性的,内地娱乐业也从此直接跨入到选秀时代。   2005年后,各种选秀节目在全国风起云涌,超级女声,超级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绝对唱响、花儿朵朵、星光大道等等等等,选秀成了普通人晋级为明星的最热门途径。但是,我们之所以要说选秀颠覆了中国娱乐业,不仅仅在于它降低了准入门槛,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变为明星,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声音水平是歌唱的绝对标准”这一行业规则,人们会发现,这些个打着“想唱就唱我最响亮”的选秀比赛,虽然统一地都选择了演唱为比赛的基本载体,但是,最终能够获胜的,未必是唱的最好的,让人晋级的标准,不再只是你唱得好,而是更多可能根本跟歌唱毫无关系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粉丝们的热捧下,逐渐成为了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职业歌手的重要条件,声音条件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环。
  造秀比赛当中能听到的最热门的话,其中一句就包括:“虽然你唱的不好,有明显的瑕疵,但你敢唱,你的勇气感染了我,你敢于真实地表现,你的真诚打动了我。”而对于真正有着好声音的造秀,他们经常容易获得的评价则是“你唱得太好了,好得沒有个性了”或者“你的唱功很棒,一听就是很有经验的,这就显得太油了,太炫耀了。”而当这些有着专业水准的好声音与那些毫无基础的草根选手们同台PK时,总是难有凭声音水准必胜的把握。
  当然,所以这些比赛首先只是一档娱乐性的综艺节目,然后才是比赛,它跟从前的青歌赛、孔雀杯、英皇金融杯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来讲,这样的冲突性矛盾性是收视率的催化剂,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但是,由于这些节目都要与艺人经纪公司之间进行合作并承担着为它们选择新人的功能,于是,当这些综艺节目的标准随着它的热播所产生的受众接纳,逐步演变成一种演艺的准入标准,好声音就在好娱乐面前完全失去了竞争力,好声音在歌坛也就渐渐沦落到了不被重视的位置,完全成了综艺娱乐的垫脚石。
  2012年
  好声音强势回归:《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清唱团》
  代表选手:袁娅维、徐海星、张赫宣、郭一凡、常石磊、梁一贞、梦想家合唱团、自由人合唱团等
  歌坛的好声音不被重视,所能收获的局面就只有两个字:难听。虽然随着信息渠道的扩展与各种技术的普及,让人们听歌的取向、方式和标准都发生了极为丰富的变化,听技术的,听气氛的,听编曲的,听声音的,甚至听舞蹈,听偶像,听热闹的都应有尽有,但是,好听,还是所有听音乐人的最首要诉求和最基本标准,而对于一首歌,最基本最普遍的判断依据,还是演唱者的声音表现。缺少了经得起普遍检验的好声音的歌坛,只会让人感叹好歌不再,越来越令人失望,而失望到了绝望的边缘,人们难免就会怀念起那些曾经给了他们无限美好无限希望的从前,想要找回产生那些美好和希望的根源,那就是:真正能把歌唱好听的好声音。
  所以,浙江卫视举办的《中国好声音》第一期节目那种立竿见影的震撼效果就不难理解了:当看惯了在各种选秀节目中各种搞怪各种争闹表演的观众,终于又在一档歌唱比赛的节目中,从头到尾听到的都是不错的歌声时,那种久别重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自然会急速喷涌。节目中刻意强化了“盲听”这一环节,让评判的标准忽略掉选手的动作、衣着、长相等一切外在因素,仅集中在声音的表现上,当中俘获人心的,就是那种被这些外在因素干扰太久后对纯净声音回归的渴望。当然,几位在歌坛占有绝对声音分量的评委,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也为声音在这项比赛中的分量加多了砝码,人们对这个节目的喜爱程度与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约而同的是,今年同期开档的其它几个歌唱比赛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深圳卫视的《THE SINGOFF清唱团》也都在坚持了以好声音为评判的重要标准。《声动亚洲》是从各种专业职业级别的歌手中,挑选出几位代表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选手一拼高下,而《清唱团》则是以ACAPELLA(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来考验歌手声音组合式表现水平。基于这样的专业性要求,比赛请来的评委也都是像韦唯、谷峰、孙楠、谭咏麟、张宇、李克勤等在歌坛素有好声音指标性的重量级人物,他们对声音的评判上体现了更多的专业性与严格性,同时也具有指导性,这对于经历歌坛乱象之后渴望被指点迷津的观众们来讲,无疑又是一次洗脑的好机会。
  担任《声动亚洲》评委的孙楠曾这样比较过这些节目与从前选秀节目的根本区别:以前的选秀节目,多是一些根本不会唱歌的人来评唱歌,而《声动亚洲》这样的节目,则是只以唱歌的标准来评唱歌,所以他们这些会唱歌的人才肯出来担任评委,而他们出马的动机,就是要为歌坛重新找回职业歌手的演唱标准来。不会唱歌的人评唱歌,自然好玩好笑,但是,当大家笑也笑过了,玩也玩过了,并且笑得玩得都已经索然无味了之后,是不是都该再回来好好听声音唱歌了?基于这样的标准,原来许多在选秀标准下铩羽而归的好声音选手,以及被选手类歌手冲击得毫无出头之日的歌唱型歌手纷纷卷土重来,诸如参加过花儿朵朵的徐海星、参加过超级女声的刘悦、参加过快乐男生的平安、原名郭凌霞的郭美孜,原名孙晓亮的孙伯伦,原名袁娟的袁娅维等,甚至还有已经出过片小有名气的唱片公司音乐人关喆、山野、金志文、常石磊等,也都甘愿回炉重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属于他们的标准,他们是靠声音出来的歌手,这是一个愿意肯定声音的平台,也愿意在声音的标准下,重新衡量自己的价值与份量。
  于是,好声音的回归,在这个时候,就成了顺理成章,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只是,好声音能否真的重新在歌坛崛起,一扫这些年的歌坛颓势,我们远还沒有到可以说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些节目只是个拨乱反正的开始,还有更多的观念、习惯和标准需要一步一步去厘清和调整,譬如用声音唱歌的标准与用声音说故事的标准该孰轻孰重,歌手的比赛标准与电视的节目标准孰先孰后,时代进化与行业细分对演唱标准的新的演化又该如何把握分寸,这都需要我们的业内外人士共同摸索出一条即合情又合理的发展轨道来。
  但不管怎样,好声音,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回来了,并且很受欢迎,那它就有望得到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明天。
其他文献
我常认为“时代创造青年”这句话没有说完全,很多时候往往是“青年体会时代,再重新创造一次时代”。不只是在政治上,音乐方面亦是能给予时代更多的想象及改变。  1990年代,两岸出现了两个乐队——大陆的“万能青年旅店”和台湾的“1976乐团”。我生于1990年代,当我成年后,听这两个乐团的歌,除了一窥那个时代长成的人们某些青春的轨迹,还在歌里听到更深沉、或许是生存在当下很难说出口的情感,以及对于大环境反
期刊
“寻找新小虎队”产生十强 新团不叫“小虎队”  7月29日,由推火吴奇隆、陈志朋、苏有朋的“小虎队之父”宋文善发起的“寻找新小虎队”的音乐选秀,在北京718创意园区The One Club落幕。包括姚洋、吕思聪、冯凡、钱锟、王思维、安志博、文付迪、朱智、李佳宁(香港)、马韶佑(台湾)在内的10名选手,最终成为“寻找新小虎队”的十强。  当天下午,The One Club里气氛相当火爆。为了博取“
期刊
几年前刚刚开放大陆居民台湾行时,从台北到台南的大巴上,导游大姐没完没了地为我们一行介绍台湾的政治时局,大家其实早就腻了烦了,心想,我们是来游览祖国宝岛秀丽风光的,才不管你们这里唇枪舌剑的子丑寅卯呢。在高雄的街边广场上,同行的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兀自唱起“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铿锵而投入。我知道,这里有故事了。上网查询,知道是《中华民国陆军军歌》。等再上车,司机主动放起了“邓丽君演唱
期刊
1999年出道的容祖儿,已在乐坛打拼十余年。一路走来,她感慨万千:“那时我才19岁,像每个怀抱梦想的少女,就这样带着一股傻劲踏上未知的旅程。”一路经历的欢笑、泪水与挫折都变为成长的养分。  容祖儿说,现在的她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更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Moment》从筹备到制作的三年里,她从收歌到摄影造型都全程参与,花了很多心思和工作团队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一张最贴近自我的音乐作品与
期刊
内地流行歌坛虽然相对欧美和港台,发展和水准都显得滞后,但在变化的节奏和丰富方面,近十年来却呈现出一种不遑多让的态势,歌手的风格与类型、大众的口味与水准、潮流的风向与深浅,可以说日新月异,没有人能把握住歌坛的脉搏。但奇怪的是,无论怎么变,作为歌坛中流砥柱的人物,却一直没怎么变过,稳坐在歌坛一歌一姐位置上的那几位,刘欢孙楠那英韩红等,任凭新人风起云涌一波换过一波,个个来势汹汹,始终没有一个真正能漫得过
期刊
当下全球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正在举办的伦敦奥运会。不同于上届就在北京的家门口举行,所有的热烈场面都近在眼前,这次我们只能熬着夜、透过电视屏幕来关注每一场精彩赛事,而许多荧屏外的东西就很难身临其境。不过不要紧,我们还有很多渠道。这不,刚刚从伦敦看完奥运会开幕式的当红器乐演唱组合玖月奇迹,一回到北京,就迫不及待地要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奥运体会。  推掉演出看奥运  玖月奇迹这次去伦敦,看奥运本不在他们
期刊
近期,一直通过影视形象与大家见面的陈坤,终于以歌手的身份携新单曲《选择出色》回归乐坛,让期待已久的歌迷们兴奋不已。  新单曲《选择出色》是陈坤在继第三张专辑阔别两年后的又一新力作,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并邀请了重量级的音乐团队精心打造推出。  从第一首经典之作《月半弯》开始,再到后来的《烟花火》,陈坤的每一首作品从没有让粉丝们失望过。  “这首歌是在唱我自己”,陈坤开玩笑说:“唱了那么多年《月半弯》都有
期刊
一曲《我的歌声里》,让曲婉婷这个名字几乎在一夜间家喻户晓,成为华语乐坛当下最受瞩目的新星。很多人都以为她是台湾歌星,又查出了她的加拿大留学背景,最终才发现,原来,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哈尔滨姑娘。  然而,看似一夜爆红的曲婉婷,她的成名道路却并非一夜那么简单,而是从自家门口,从哈尔滨到加拿大,再从加拿大到国内,冲破了一道又一道墙的封挡与隔阂才有的结果,并且,她又在准备冲破另一道已经立在华语歌坛很多年的更
期刊
伦敦奥运要来了。体育迷们又要过“颠倒黑白”的日子了。  体育明星忙于备战,娱乐明星也忙——忙于走秀,忙于演出,忙于结婚,忙于助威。不过,忙得忙到点儿上,可别忙于“添乱”  音乐周刊奥运不忙——只有闲人这时候才听歌呢!文/洪水  奥运不是这么玩的  足球 上场前洗臭脚,有用吗?  7月6日李小璐贾乃亮北京大婚。新郎贾乃亮跪地为新娘李小璐穿上高跟鞋,更亲吻小璐玉足。  射击 闭上双眼?太不职业  7月
期刊
7月初的一个周二,傍晚拖着疲惫的身子,被夫人挟持着,徒步到离家不远的电影院,算是很时髦地赶了一次《画皮2》的热映。记得上次进电影院也是在被动的状态下,看的片子《左右》是当时很有些名气的导演王小帅的作品。  《左右》的故事情节在网上有所谓的真实版,全场应该不超过5对观众,灯光未灭时我和夫人就打趣说,但愿那对儿比我们还老的夫妇别打呼噜,结果不幸言中。另两对情侣干脆就不是来看电影的。只有我们看到电影的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