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连续参加了周边几个兄弟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前前后后观摩了近15节“公开课”“优质课”,不禁联想到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权且套用一下:精彩的课是相似的,平庸的课各有各的不足。笔者笼统地归纳如下:
   1、公式化了的当堂讨论
   当今的“公开课”似乎有种倾向,不设计“当堂讨论”的环节似乎就不能体现学生的参与度,就不是好课。结果,新课程强调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被普遍异化,无须当堂探究的问题花大量的时间去讨论探究,讨论两次不够可以讨论三次,导致了“合作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
   2、愈演愈烈的满堂问
   绝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满堂问”已成为语文课堂的公害。老师习惯以问代讲,以问代学,问题多而乱,问题设置没有层次且千篇一律,轮番轰炸,弄得学生不知所措。笔者以为,实施《新课程计划》以来最具标志性的成就——“满堂灌”消失了,遗憾的是,“满堂问”却来了。
   3、媚俗廉价的问题评价
   当前,我们的课堂问题评价概括说来就是“简单肯定,热衷褒扬”,放弃了基本的是非曲直,表现为:媚俗,滥用夸奖和激励。例如学习《老王》时,有的学生责备“我”婆婆妈妈,办事不利落,老师竟然评价说“有思想,不苟同”。最终一节课下来,学生回答的所有问题都是正确的,该深入的问题评价都不了了之,草草收场。
   4、喧宾夺主的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及活力,但它绝不是语文课堂的“救世主”。一位老师教《将进酒》,又是看资料,又是看音像,课件做得精致而丰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一节课始终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花里胡哨的过场掩盖不住教学内容的空虚。而且,一堂课,教师没用一次黑板,没用一支粉笔。试问,这还是语文课吗?
   5、被求异绑架的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解读使学生对文本的评价不再过于单一,它唤醒了学生的个性意识,这是可喜的一面。但“公开课”的老师为了增加亮点,过分注重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颠覆传统“求异”,课堂教学屡屡陷入失控的边缘,最终是无果而终。有些文章我们可以个性化解读,如神话、小说、诗歌等,但有些文章必须明确是非标准、对错曲直,增强其确定性,切不可为“求异”而求异。
   第一,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所以,不管课程如何改革,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课堂,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课堂,让学生有新的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想象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品质,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第二,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教师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格、习惯、阅历、素养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在课堂里表现出一个个活生生有个性的人。因此,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课堂,应该是因“教”制宜的课堂,应该是因“班”制宜的课堂,应该是因“人”制宜的课堂。也就是说,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彰显学校、班级、师生个性和优势的课堂,应该是有特色的课堂。有特色的语文课堂应该说都是合乎“人情”,顺乎“天理”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科学而有机地融合和统一的理想课堂。
   第三,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既然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就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那么这样的课堂必然符合学情、班情、教情,必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必然尊重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所以,理想的语文课堂本质应该是科学缜密的课堂。那些课堂效果不佳的“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乃至理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一定有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地方。
   第四,教无止境图创新。俗话说“教无定法,教无止境”,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理想的语文课堂还应该是创新奋进的课堂,教师要不断学习、求新求时,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践和探索,努力提升教学艺术,最终来提高教学质量。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所谓“教学相长”,师生应该伴随着具有创新意识的课堂一起成长。
  
   黄翠华,教师,现居江苏泰兴。
其他文献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海南省来说,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既是海南省银行业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可持续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从问题开始。作为课堂提问,它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要手段。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跟ELLIS学英语ELLIS国际英语多媒体在线课程内容由全球著名教育集团培生集团(Pearson)研发,作为美国移民局指定在线学习课程,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内容涵盖生活、学习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几个层面结构和功能的对比分析,能更精确完备地了解所学语言的内部联系和外部生存环境.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突出难点,预防母语干涉的负迁移
文章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均衡导致的交易双方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好的提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
期刊
本文通过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英国语言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的ESA教学模式的三要素(Engage、Study和Activate),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并联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