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世界是诗词的世界,诗词可以启发我们的灵性,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大千世界。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和水平呢?我认为培养中学生古诗词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词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贯穿于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是诗词教学的“纲”、“线”。诗词富有韵律美、音乐美,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充分激发出来;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很容易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和诗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吟诵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必要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人审美佳境,在古诗词诵读的余韵中展开课堂教学。
  二、引导品味
  1.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文以载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
  烧起来。通过查找诗词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其生平、遭遇及写诗风格,写诗背景等。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赠别诗,但是了解送者与被送者的身份、处境与心情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蕴含的别样感情,虽然同为送别诗,但却“别”有滋味。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现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3. 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
  古诗词的阅读,要注意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
  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古诗词作品中所寄托的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是我们获得审美享受的源泉。
  三、激发兴趣
  古诗词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给每一幅画面拟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从而撷取画面中最具代表性的或美感强烈的景和物来构题,然后相互交流,通过比较优劣进一步加深对诗词中画面景物的感受。让学生改写画面。一般的古诗词教学都设计了翻译这一 教学活动,翻译分为直译与意译两种,从“观赏”画面的角度看,意译优于直译,但意译毕竟还是译,对学生的再造想象仍有较大束缚,因此改写优于意译,特别是改写一些美感很强的画面,如画面“晓风残月”可改写为“今夜酒醒的时候,船已行到何处?不见帐饮,不见恋人,只见在晨风中飘扬的杨柳和一钩斜挂在天边的弯月……”这样的改写对于“景语”的再造想象和感受诗句意境之美来说效果是很好的。让学生给诗词配画,即让学生根据对诗词的理解,抓住最能体现诗意的景物把头脑中展现的画面描写下来。这种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描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观赏”诗词的兴趣。
  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我让学生为诗配画,有学生交上的作品是一幅水墨画:在一片茫茫的白雪中,一切都似乎销声匿迹了,但有一位披着蓑戴着笠的老翁缩着身子蹲坐在江边,江面上只有一个被敲开的冰洞,老翁盯着冰洞中的动静。画面合适的位置还题上了这首诗。这真是“诗情”和“画意”的绝配。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让学生形象的观赏到富有动感的画面,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制作了课件让学生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中的气魄和豪情。通过这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词。
  四、比较阅读
  我较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有同一诗人不同作品的比较,如把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有同一时代的比较,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李白的《将进酒》时要气足声宏,语调高昂,语势强劲,借此来感受李白诗词豪放飘逸的气势。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前部时,节奏要放慢,语调要低沉,以此表现诗人晚年的不幸,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段时声音要陡然生变,前面的悲怆转而激烈奔放。
  这种比较参读,可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到两首诗不同的风格美及两位诗人迥异的个性、际遇。这些有益的举措,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中学(341619)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探讨将CDIO教学模式引入C语言通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融入专业特色,以达到高效地组织C语言课程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CDIO C语言 通信专业  一、C语言通信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该课程在以前主要侧重于C语言原理部分的讲解,对于具体程序设计实践内容涉及较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往往是学完了C语言,仍然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使用C语言。  传统理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支撑系统的瓶颈,分析了缓存平台技术,从而提出缓存平台技术在业务支撑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 缓存平台 业务支撑系统 API 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全表加载 懒加载  一、 引言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多受理渠道的增加,以及CRM侧超级限制、积分、代理商资金归集、腾讯视频等一些特色项目及各种外围接口
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仿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而且能在仿写过程中学习与积累文章的写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效开展作文仿写训练,可以很大程度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让作文学习有“有法可依”,让学生尽快步入高效作文。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有效开展作文仿写训练的四个关键点。  一、 切实摸清学生的作文实情  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是有效开展仿写训练的前提。教师要结合日
随着教育发展的提速增效,广大教师应当成为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下工夫,使语文教学向着高效和素质化的方向发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试对其作简要论述。  一、打造高素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得以深入进行的重要前提。过去应试教育理念占据了主导地
摘 要:建设书香校园,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书香校园建设的目标要在办学理念中彰显,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长期坚持,形成系列,要逐渐使活动具有独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显明特色。  关键词:书香校园建设意义 书香校园建设目标 书香校园建设实践规划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2
摘 要: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的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相结合,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游戏中得到乐趣,学到知识,学会与伙伴竞争与合作。体育游戏对发展幼儿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促进其身体和智力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培养优良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 身心 培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
“语文味”指在饱以情感意味的环境里,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组织指导下,通过剖析、玩味、模仿典型的“言语作品”,在各种“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收获,并成功外化为“新言语作品”,逐步形成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  语文味反映了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是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亦是这一体系的起点、支点和归宿。  一、语文味从缺失走向异化  语文教学终于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的
本文就尝试从高校教材的规划、出版、征订、选用、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高校教材建设供应体系和管理体系。
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三要素,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引入多元仿写,发动学生对经典小说要素展开模仿式学习体验,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共鸣,其激发引导效果值得关注。初中生模仿能力和模仿意识都比较突出,从这个角度展开对教学的突破,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理性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  一、人物仿写,体会描写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大多属于名家经典之作,人物描写自然更为精彩,发动学生对人物描写展开仿写
一直以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及众多语文教师存在同样的疑惑:为什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却进步不大。这实际是怎样才能切实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我们认为,序列化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写作训练目标的序列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与内容第8条旗帜鲜明的提出要,让学生非常顺畅地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可以自由的根据表达的需求采取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