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机农艺结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過对我国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有利的条件的分析,阐明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关键词:农机农艺结合;原则;要求
  1  概述
  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推进,是推进农作物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是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机是指农业机械化,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艺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排灌、耕种收和农产品加工等。农机农艺融合实质是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互提高、协作统一的现代农业生产式,两者只有高度有机相互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实现农业高效高产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时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涉及多个领域改革创新,是一项时间长、艰难、困难重重的任务,我们既要积极发挥我国农机农艺融合有利因素,竭力推进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也要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正确把握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要求,持之以恒,确保实效。
  2  我国农机农艺融合有利的发展环境
  (1)农村从业人员转移和土地集约经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催生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48%,人工作业正逐渐走向末路,新生代农村青年从事农业的意愿非常低,机械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由于农机农艺不匹配,油菜、马铃薯、花生、蔬菜瓜果等产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随着农业从业人员的持续转移,将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农机与农艺融合问题,从而提升及机械化水平,以推动相关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我国快速推进的适度规模经营正在为了农机农艺融合创造有力的外部条件。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农户耕地流转总面积达0.23亿hm2,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6%。同时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推动了经营规模的扩张,2013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5万个,成员户数达到7221万户。规模化的新型经营主多为了农村能人、工商业主、村镇干部等有能力有资源的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人工作业不仅增加成本,且无法完全按计划安排生产,因此新型经营主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实现机械化可以主动改变农艺技术。同时,规模化生产更有利于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艺制度,统一农机装备,从而有利于农机农艺融合。
  (2)现代农业科技新技术为农机农艺融合探索了新路径。我国建立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涵盖了种植业、禽畜、水产、林果等主要大宗农产品,体系由育种、土肥、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产业经济等功能研究室及若干区域综合试验站构成,围绕各农业产业发展要求,进行共性新技术和关键创新技术的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初步搭建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科研协调合作平台,从科学角度为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探索了新道路。
  (3)通过机构改革,逐渐消除农机农艺融合的体制障碍。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下,各级政府逐步搭建农机农艺部门协调管理的平台框架,减少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体制障碍。此外,我国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从农机农艺不同部门对于谷物制种技术推广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变革 。一直以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推谷物的高产量品种的培育,但随着劳动力的短缺与人工工资上涨,缺乏农业机械参与的高产量品种难以为继。农机农艺推广部门开始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联合解决谷物高产品种精量播种问题,从而为解决谷物高产品种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共同努力。
  3  农机农艺融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将农业从业人员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土地集约经营推动了农机及农艺融合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为农机农艺融合有了新模式;机构改革,逐渐消除了农机农艺融合的体制障碍,农机农艺融合会得到深入发展,但是,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时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将涉及多个领域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要坚持一个长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求实效。
  3.1  实现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作为基本要求
  实现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其内涵是农业机械新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促使种植工艺、操作模式与机具配套,最终将各种生产要素和影响因素优化后重新组合,遵从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的农艺标准和农业机械作业规范,从而综合出机械化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
  3.2  把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作为根本保障措施
  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业种植工艺融合,不但是两者技术融合问题,也是社会管理体制、体制改革创新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进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必需要改变旧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系,促进有关各个管理单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成果同享,全方位协同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要在农业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评审等方面构建系统的农机和农艺科教研究管理部门协同攻关机制。
  3.3  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组织土地集约化功能
  发挥土地集约化功能,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养工艺技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大面积实施收购农业个体户的土地使用权,将土地集约化,便于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推动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机械装备技术、农业信息、高端人才等得到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 叶尔兰·叶尔根.农机农艺结合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220.
其他文献
有色金属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目前以治理烟气中的粉尘、SO_(2)和NO_(x)为主,其中对NO_(x)的治理刚刚起步,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理技术也在借鉴其它行业的基
【摘 要】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然而当下的“班主任个人负责制”引发任课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的“两张皮”现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转向“班级教师育人共同体集体负责制”势在必行,通过目标引领机制、岗位责任机制、协作育人机制、共享共赢机制等构建班级教师育人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发挥育人实效。  【关键词】教师育人共同体;目标引领;岗位责任;协作育人;共享共赢  【中图分类号】G451 【
本文通过分析新民谣音乐歌词在对故土、城乡变迁、童年、亲情、爱情、传统文化等展现,发掘其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寻根倾向,并且深入发掘寻根倾向背后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了解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开始得以更好地显现出来,即要更为积极地培养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