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蜂蜇伤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蜂蛰伤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中,痊愈20例(71.43%),好转4例(14.29%),有效3例(10.71%),仅有1例(3.57%)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43%;结论 遭遇蜂蛰伤后,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临床上做好全面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多方面促进机体恢复正常,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危害性,确保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蜂蜇伤;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496-01
  我国地域广袤,山区相对较多,这就造成在夏秋季节临床上常常能接收到被蜂类昆虫蛰伤的患者。被蜂蛰伤后,蜂毒会严重侵害人的脏器器官,倘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容易引起脏器衰竭严重的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必须对此急症给予高度重视。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28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58岁,平均32.4±2.1岁,大部分患者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出现神情恍惚、嗜睡、肾衰竭、头晕、肝损伤等情况,严重的患者还出现烦躁、昏迷、休克、减少等情况。
  1.2 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1)对于单蜂蛰伤的一般患者,采用抗过敏治疗,同时予以外敷醋进行治疗;(2)对于群蜂蛰伤的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包括对表皮创伤处理和器官抗感染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应建立静脉滴注通道,给药头孢噻圬钠2克或阿莫西林舒巴坦3克/升,每间隔12小时用药一次[1];同时给予机体小剂量的激素用以进行抗过敏治疗。严密监测患者机体生理指标和水、电解质代谢水平,确保机体的各类代谢正常进行。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研究治疗效果遵照以下标准进行判定,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机体各类代谢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但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等仍有异样,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仅有部分改善,同时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等明显异常;无效:临床症状有所加重甚至死亡。
  2 结果
  经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治疗后,28例患者中,痊愈20例(71.43%),好转4例(14.29%),有效3例(10.71%),仅有1例(3.57%)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43%。
  3  讨论
  3.1 蜂毒的中毒机理
  人的机体遭遇蜂类昆虫的蛰伤后,蜂毒会经由机体表皮组织直接进入体内,由于蜂毒富含多肽、激肽、生物胺等成分,会严重干扰脏器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从而导致血压出现异常,以及局部的神经破坏。另外,溶血素还会破坏横纹肌,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患者甚至引起全身中毒,面临极高的死亡风险。严重的蜂蛰伤,会向机体注入大量的蜂毒,这些蜂毒会首先侵袭血液循环系统,其次破坏肾脏,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随后会进一步破坏消化系统、肝脏、呼吸系统等全身组织,并引起全身脏器的功能衰竭,在该过程中其危害性和致死率也是不断增大。当患者被蜂蜇伤异常严重的时候,其体内就会产生毒性物质,蜂毒的成分主要包括:(1)酶类( 如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类)、生物胺类(如血清毒、多肽、5-羟色胺、组胺等)[2];(2)因组织破坏而产生的毒素,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3)代谢毒素,如胆红素、胍类、酚类、尿酶、肌酐、尿素氮类等;(4)细胞因子、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炎性介质、免疫活性物质等。对于蜂蜇伤而言,其属于临床中较为严重的病症,而且其来势凶猛,发病率极快,以至于它的高死亡率。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在蛰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那么会在几天内毒发身亡。其致死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蜂毒引发过敏性休克、肺水肿、喉头水肿等症状;(2)溶血毒素使得肌溶解或溶血,促成急性肾衰竭;(3)神经毒素引发脑水肿,形成中毒性脑病;(4) 创面面积过大,引发感染,最终形成败血症;(5)蜇伤情况严重引发身体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损伤。蜂毒对人体的损害主要包括:(1)直接作用于血液和神经,引起溶血反应和昏迷休克等。(2)易引发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等,此外还可引起发烧、肾损害、淋巴结肿大等过敏反应。(3)蜂毒会严重破坏肾脏器官和全身多种脏器,引起器官衰竭和感染等。
  3.2 群蜂蜇伤治疗的方法
  (1)首先应对表皮的创伤面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对于不同的蜂蛰伤,选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冲洗,例如黄蜂类蛰伤应选用醋酸或者食醋进行洗涤,而蜜蜂类蛰伤应用浓度为10%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等碱性液体清洗。或者可以采用蒲公英、马齿苋等植物压碎外敷。(2)对于已经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激素干预,包括注射1%浓度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抗过敏性药物等。(3)对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进行连续性的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帮助机体快速、彻底清除掉毒素,缓解蜂毒对机体脏器的破坏。此外还应进行综合治疗干预,包括护肝利胆、补充新鲜血浆蛋白和血小板等,改善患者水、电解质代谢,积极干预矫正血压异常、心率异常和感染等。本组实验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28例患者中,痊愈20例(71.43%),好转4例(14.29%),有效3例(10.71%),仅有1例(3.57%)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43%。
  综上所述,遭遇蜂蛰伤后,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临床上做好全面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多方面促进机体恢复正常,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危害性,确保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中印,王运兵.人体蜂毒过敏和中毒急救[J].中国养蜂,2004,55(3):23-24.
  [2]张香林,殷玉婷.蜂毒免疫疗法治疗蜂蛰伤的研究态势[J].中医药学刊, 2003,5(21):673-67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8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行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例病人中转改行开放手术,1例术后发生颈部皮下气肿,其余均顺利手术。结论:加强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疾病;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及情感越来越复杂多变,不少人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选择轻生,而人们普遍认为服用药物自杀的方式痛苦比较轻,一般的药店又比较容易购买,所以选择服用药物自杀者日渐增多。药物吸收迅速,毒副作用明显,洗胃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解毒方法,因此积极寻找快速有效的洗胃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口服药物;中毒;洗胃;护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风险,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53例风险事件,对风险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3起护理风险事件中,有66.0%是因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当、对患者解释不清等因素引起的;有43.3%是因科室药物或设备应用不合理造成的;有18.9%是因患者(或家属)对疾病不了解,或对临床救护工作有误解所致。部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九恩堂中医药外用治疗修复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九恩堂治疗的运动损伤患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药外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一周疗程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外用治疗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积分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中医药外用治疗组总有效率98%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某苯醚甲环唑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结果 该建设项目化学毒物、噪声等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可行  【关键词】苯醚甲环唑生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42例患儿采用养阴清热之剂辅以病毒唑气雾剂治疗。两组患儿均接受5d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上述治疗之后,观察组总有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冰冻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阴道镜下活检取材被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在锥切标本中进行冰冻病理检查。对患者组织切缘病灶的残留情况和石蜡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和冰冻病理检查的相似率为90%(90/100),其中18例为CINI,23例CINII,21例CINIII,20例宫颈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以及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表现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75例乳腺浸润性導管癌患者给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原发灶和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结合临床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其中 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分析疾病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30例被组织学确诊为骨LCH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观察。结果:儿童患者较多,且任何骨组织都可能受累,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性肿胀、疼痛,经X线检查后有各有不同。经组织病理性显示,骨组织中会显现特殊形态细胞,有程度不同增生,其中有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数量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的在我院抽取550例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对患者发生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然后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抽取的550例白内障患者中,发生手术后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的有15例,感染率为2.7%,导致发现手术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病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其中还有因为手术中切口错位,揉眼所致;把其中的14例标本送检,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