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试题混浊的答案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考上海卷,第31题,逻辑,偏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5-0013-04
  
  古希腊,令人神往的西方古国,欧洲历史发祥之地,海洋文明孵化之乡。谈及古希腊,充满动感的历史词汇——城邦、雅典、公民、哲人……必是缭绕脑海!
  
  一、精彩的试题
  
  2010年上海历史高考第32题出得好!围绕“雅典民主政治”,借助“苏格拉底之死”,一道情境生动,材料经典,设问巧妙,梯度合理的试题跃然眼底。
  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①10岁雅典男童
  ②雅典贵妇
  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
  ④奴隶
  ⑤来自波斯的商人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试题不仅充分借助材料中苏格拉底被审判的时间,考查学生对于希腊“历史分期”的把握,设问顺理成章、对接平润自然(见第1问——答案为“古典时代”或“雅典全盛时期”),而且进一步发掘材料中有关陪审团的人员构成要素,随即考查学生对于雅典城邦公民的成分及其权利的相关知识(见第2问——答案为“③”或"40岁雅典男性公民”)。
  最让人称道的是第3问,从一个经典案例出发,结合千年之后学者的感慨叹息,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从中提炼出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认识与评价,体现了“论从史出”“言之有据”的治学精神和史学特质。
  但是,在第2问下面的“横框”内,①②④⑤到底有没有“候选人”资格?如果连候选人资格都没有,则根本无需讨论。这或许需要我们在今后命题中多加注意,尽可能避免出现材料性的歧义。
  
  二、混浊的答案
  
  第3问“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参考答案是这样制定的:
  说明——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l: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6分)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答案2: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5分)
  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3: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3分)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辩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答案4: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并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2分)
  答案5:只作简单判断。(1分)
  其他答案:照抄材料、毫无关系的回答等。(0分)
  这样的答案,让人感到莫名。大家知道,雅典民主制度强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一般认为,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这种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它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意识,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当然,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有缺陷的有限民主,它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雅典居民中拥有公民权的不过占总人口的1,20。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而且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可能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至于“多数人的暴政”,最经典的案例就是雅典人集体投票处决了苏格拉底,这使得其后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对民主制度的野蛮表示出强烈的愤慨。亚里士多德说:“人得到完善后是最好的动物,但是如果他孤立于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坏的动物……如果他没有美德,他就是一头最邪恶和野蛮的生物。”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背后,“多数人的暴政”是可能的。实际上,最完整地说出多数人暴政思想的是法国19世纪上半期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以人民的名义来实行暴政和主事不公,暴政也能合法,不公也能变为神圣。”其实无论是自由,还是民主,或者是正义,总是具体的,有着特定历史空间的。当罗兰夫人被雅各宾派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喊出了她绝望的声音——“自由,自由,多少罪恶挟汝以行!”无论是古代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还是后来雅各宾派对罗兰夫人的绞刑,都是在民主制度下发生的悲剧。“多数暴政”是民主制度不完善的表现。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很难用苏格拉底之死的特例得出雅典民主制度实质是“多数人的暴政”的结论。如同以罗兰夫人被送上断头台的特例,就可以断然得出启蒙思想所诉求的民主社会的本质就是“多数人的暴政”,未免失之武断了。
  
  三、漏洞在哪里
  
  现在,当我们对雅典民主制度有一个大致的回忆和认识之余,回过头来仔细比对一下本题第3问在材料与答案、提问与答案之间是如何分离的?参考答案自身又是如何失真的? 其一,偷换概念、文不对题。题目要求评价的是“民主制度”,但是,参考答案中的“最高层次”答案却偏离主题,另起炉灶地要求提炼“本质特征”。到底是“提炼”,还是“评价”?到底要回答“民主制度”,还是回答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大家都知道,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是要涉及“本质特征”的。但是,“本质特征”却不可能涵盖全面评价。正因为提问与答案的背离,结果必然是指鹿为马、画虎类犬。
  其二,逻辑错乱、理解偏差。且不论前面所说的偷换概念,答非所问。退一步单就雅典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而言,参考答案的说法也是难以服人的,至少是有所偏颇的。只要查阅一下60年代至今,一些国内最常见的世界历史著作(如周一良、吴于廑、朱寰、齐思和、马克垚、齐世荣等著名世界史专家编写的世界史相关部分),再核对一下诸如威尔斯《文明的脚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布罗代尔《世界文明史纲》等当下流行的专著,有谁说过“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呢?至于“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 正”一说与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更是相去甚远了。
  其三,定义混淆、以偏概全。苏格拉底之死,历史上有许多说法。比如,他自喻“牛虻”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树敌过多;他自负清高,蜇刺政客,警醒世人,遭人妒忌。年届70竟被控告犯有“败坏青年”和亵渎城邦神灵两项罪名处以死刑。这不能不说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悲剧!雅典民主制度因为战争灾难、政客弄权、奸人政变而意乱神迷,不识“牛虻”的哲理与善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千年后学者的拷问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学术界也对此现象早有非议。但是,怎么可以把“污点”无限泛化到制度的“本质特征”上去呢?以一个特例便推断出整个制度是“多数人的暴政”,未免过于草率了吧。
  其四,赋值偏差、有失公允。正因为在设问的指向与答案核心之间的不协调,更因为在参考答案中画蛇添足地出现了“本质特征”的突兀概念,加之对“本质特征”本身理解的片面。于是导致了既定答案在层次上的颠三倒四。比如,“答案3”明显优于“答案2”,置于答案2的后一层次,显然是良莠不分,好坏不识;再如,对于“本质特征”的理解充满歧义的“答案1”居然可以获得满分赋值。可悲的是,认识上的问题可以争论,可以改正。但是,由此而产生的操作中的评价失误却难以弥补。
  
  四、联想的延展
  
  以上我们围绕着32题第3问的答案,进行了集中思考。由此,可以沿着思考的轨迹,产生更多联想。下面仅举一二。
  联想之一,参考答案是否可以考虑自下而上设定三个层级,从第一到第三层级在赋值上累加递进,以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评价的区分度。
  脱离材料而单纯从教材的角度加以评价。
  I雅典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古希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Ⅱ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Ⅲ它是城邦公民内部民主,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妇女、外帮人和奴隶被排斥在外。
  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对接教材加以评价。首先,从“自愿报名”“随机抽签”“自我辩护”“两轮投票”等信息中,我们应该可以依稀看到它的“先进性”(对接教材之评价I)和它的“激励性”(对接教材之评价Ⅱ)。
  其次,联系“横框”内的几类人中,只有“40岁雅典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史实,我们可以间接看到它的“排他性”(对接教材之评价Ⅲ)。
  在两个层次基础上,提出超乎教材的评价。
  结合材料中“苏格拉底之死”和千年后的学者的质疑、反思、叹息,我们又可以获得教材评价之外的新的评价和认识:这种民主政治也存在严重缺陷,民众易受情绪支配而有随意性,会因“多数暴政”而蜕化变质,产生错误的决策。 联想之二,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中,其实还可引申出更多的思考。1789年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达维德,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囚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从中人们可以联想到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中,我们也不得不敬佩雅典的民主制度,造就了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伟大圣哲。没有制度的民主,何谈哲学家们冲破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呢?难道这种完全区别于同一时期东方哲学的思维特征,不与当时的政治民主有关系吗?
  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中,我们还发现民主并非适用于一切领域。至少在司法领域,民主是不能随意侵入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指出的:“实际上,民主的正义观念指的是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平等;这种观念一旦占了上风,那么,多数必然成为主宰。不管多数的决定最终如何,它都意味着正义。因为他们会说,对每一个公民来说,那是平等的。”
  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中,其实还可以联想得更多。史无前例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不正是在这种群体疯狂中,发生了许多历史的悲剧和闹剧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可以设计出更加意蕴深远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苏格拉底之死”与雅典民主制度间的关系,及其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也是值得我们继续发掘的。
其他文献
每到一座城,我最喜欢找寻那具有市井气息的老街,越原汁原味越好。于是,在重庆,我“穿越”到了素有“小重庆”美誉的磁器口古镇。走进磁器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对大石狮,
碍于朋友情面,成都彭州女子袁某将车借给喝了酒的同学黄某。没想到的是,黄某驾车竟与一辆货车相撞,送医后死亡。事后,黄某家属认为袁某存在过错,将她和货车司机、保险公司等
[案例]曹老伯晚年经营个体杂粮买卖,收入颇丰。2001年10月与洪女士再婚后,先后购置了两套3居室楼房。为防止日后引发纠纷,曹老伯与洪女士在3年前当着自己儿女的面,口头约定这
2014年《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在淘宝网推出的在线订购平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此对于读者较为关心的几点事项,做以下说明。1、《中小学音乐教育》淘宝网店铺为杂志社
清晨,我正做着香甜的美梦。突然,窗外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我睁眼一看,好晴朗的天气,两只喜鹊正站在我家的梧桐树上叫个不停。听老人们说:“朝报喜,夜报财,不晌不夜有
感谢自由谈刘孝存文风的轻松,文体的自由,以"文学"为命题,也不乏厚重、严肃,也不乏尖锐、泼辣,也不乏时代气息,你当属第一家。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若论及联系文坛各色人等(当
11月15日 晴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大门口跟爸爸学滑旱冰。爸爸做了个示范,看着爸爸那优美的身姿,我的心也有了想学滑旱冰的念头,我想试一试。  我兴致勃勃地拿出旱冰鞋,迫不及待地往脚上穿,可是怎么也穿不好。爸爸看到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着走过来,帮我熟练地系上鞋带,并且拉我起来。   我站起来才知道滑旱冰有多难,因为我仿佛踩在软软的棉花堆上,腿用不上劲,站也站不稳,幸亏爸爸站在我身边,用雄鹰似
“哈哈哈……”又是一阵开心的笑声。“有什么可笑的,当心把你笑傻了,小学毕不了业。”老妈总是这样唠叨。上完六年级,就要小学毕业了,老妈总想让我马上变成淑女。可我还是想
[案例]3年前,72岁的刘老太因病治疗出院后,其4个子女就老人赡养及老人财产处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大女儿薛莹将老人接入家中一起生活,赡养老人,负全责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