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性主义文本的两种媒介阐释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被改编为影视剧后,其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从原著面世到影视化改编,再到再版的热潮,文学与影像之间的互文关系显而易见。然而,文本的跨媒介由于媒介异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跨媒介改编;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04
  《使女的故事》英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而在2017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之后,引发了不少热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版《使女的故事》也于美剧发行之后出版,封面设计便采用了影视剧的剧照。这又是一个文学与影像互动的典型案例。从中,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文学借助影像的传播能力,获得了不少的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文学似乎被影像侵入,导致社会需要透过影像作品逆向观看文学作品。本文试图探究在这种跨媒介的状况下原作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发生了哪些错位的变化,以此反思当下社会文学与影像的互文与对立关系。
  1 时隐时现的主体身份
  原作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我”贯穿始终,既是线索,也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经历者。这种视角取消旁人眼光,取消事件的综合角度,而透过一个混乱的、碎片化的个人记忆来拼凑出整个事件[1]。这种非线性叙事在影视作品里已经屡见不鲜,在处理“时空”关系上,影视作品显然比文学作品更加游刃有余。在蒙太奇的交叉剪辑里,非线性叙事反而比文学的共时空叙事更能让人理解、接受。蒙太齐就是在两个不同时空之间建立“意义”,而文学的共时性写作则在解构“意义”本身。因此,无论是《喧哗与骚动》①《到灯塔去》②还是《黑暗之心》③,这些在时空处理上十分复杂的文学作品,影像本身的时空操作能够做到相当程度的还原甚至是超越。
  但问题在于“人称视角”上,影像则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主体到底是谁?通读全书就可以发现,除了“史料”外,这个“我”一直在按照自己思绪的混乱流动叙述故事,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不同时空间无规律地穿梭不止。这个“我”在原作中是“中心”“主体”,但到了影像世界里,其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客体化。无论故事文本赋予了这位女性怎样强烈的主体性,在摄影机前,她首先要被“凝视”[2],无论她被男性凝视还是被女性凝视,都是作为一个被观看的客体。
  这种客体化的现象和必然结果,当然不能在整个创作意识和观看思维里被呈现,因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换句话说,在这部电视剧中,女性必须是一个“主体的形象”。虽然摄影机的透镜与人眼类似,但创作者没有将摄影机拟化为主人公奥夫弗雷德的双眼。这样做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说电视剧将放弃除了主体经历的所有事情。所有非主体视角观看的事实都将不合逻辑。因此,在对第一人称/主体进行影视化改编时,它采用了一个妥协的策略。
  影视文本的处理首先便是制造了一个“伪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主人公奥夫弗雷德的旁白制造了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觉假象,即通过主体的声音不断提示出主体性。只不过这种主体性的显现是隐隐约约、不完全的。除了声音以外还有就是一系列的主观镜头,如奥夫弗雷德出门时对司机的观看和评价那一段影像,便是主体视角和主体声音相互对应的呈现。
  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单独的符号单位(文字)组合成的,在此基础上还有句段、语段,然后就是作品整体;但影像的最小单位很难确定,即便是它的每一帧,都是一个符号的集合体,都存在着不同的视点。有时画面的视点会有中心,但有时画面却没有这个引导注意力的中心视点。很明显,很多内容在影片中无须像原作那样需要主人公的主体叙事来呈现,许多内容可以透过直接观看而得到。我们不需要主人公告诉我们她身穿红色衣服,我们可以通过对她的一组凝视镜头直接获知。作者在原作中力图展现的碎片化的记忆内容在影像世界里获得了部分的完整性。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影像其实是将阿特伍德在文学作品中的那些叙事碎片重新粘补、拼贴和重组,梳理出来之后再呈现给观众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在主人公的凌乱话语碎片中找到可以拼接的语像图块,然后自己组合出一个故事来;但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每一个叙事段落都是一个被整合过的相互对应的时空。当主体被凝视和观看时,意味着她被客体化,意味着我们/摄影机变成了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中的许多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是从文学原作到影视化作品之间发生的主体性空缺,这将给整个故事文本的思想表达带来一定的误解。换句话说,只要主体被客体化,误读/误解就会产生。
  2 在主体性空缺里消费女性
  在影像创作过程中,摄影机透镜由于与人眼类似,所以它形成了一种自己的观看模式,即它也可以被看作一个主体[3]。但摄影机主体是没有内容的主体,或者说无生命的主体。它必须在另一个主体的表达下进行它的观看/凝视/表达。由此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主体框架”,每一个主体都可以进驻其中,摄影机的无生命特征也必须预设这样一个不确定的主体的进驻。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电视剧展示奥夫弗雷德的长相、穿着等客观镜头或其他人的主观镜头时,观看者进驻摄影机主体,对女主人公进行观看/凝视/表达。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2020年柏林电影节上的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④,片中讲述了一个有关堕胎的故事。但本片结束展映之后,人们对“漂亮”的女配角的兴趣要大于女主角。人们从一部女性主义电影里消费女性,这种悖反的存在根据便是摄影机对女性的必然凝视。创作者本身可能没有某種性别的无意识,其意识形态里也并非带有男性社会的权力话语,只是进驻摄影机的主体有这种性别的无意识,是“他”或“他化”的人在带着欲望观看。
  加之种种“暴力”与“性行为”从抽象文字转变为直观的视觉体验,这必定会激发观看者的欲望。电视剧沿用很多美剧的创作模式,华丽的光线运用与沉稳的机位运动带来了精致的影像体验。犀利的题材内容与精致的影像共同塑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观众凭借各种主体性的空缺插入欲望主体,在女主人公被客体化的时刻增值欲望本身。
其他文献
摘 要:1998年星海音乐厅建成,其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和音效最好的演出场馆之一,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就了岭南音乐殿堂。本文以星海音乐厅为例,分析星海音乐厅演出项目的运营。  关键词:星海音乐厅;演出;观众;体验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0-04  1 星海音乐厅概述  星海音乐厅是一座以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为名的音乐厅,位于广东省广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的地区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与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法具有紧密的关系。在这些民族习惯法中,朴素的生态观、民族禁忌、生态习俗和产权关系对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今后应积极吸收民族习惯法的有益成分,以实现对少数民族村寨景观的保护。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景观;民族习惯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2.
期刊
摘要:艺术美无所不在,源自我们的现实生活。工艺美术、建筑、雕塑,都是艺术美呈现出的具体形态。本文从景观角度进行简要剖析,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湖岛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植物艺术这几个方面,浅谈造园的艺术美。  关键词:潘安湖湿地公园;园林;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潘安湖湿地公园是以煤炭塌
期刊
摘 要:在技术不断进步和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快手短视频为例,探析短视频平台得以崛起的原因和潜在的问题,并为该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媒体;快手;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04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网络系统的普及,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迅速发展。各平台的自身改变、
期刊
摘 要:《手术两百年》作为一部全景展现人与疾病抗争历史的科学纪录片,突破了以往医疗纪录片专业医疗学科内容呈现不足、叙事手法单一的局限性,同时实现了科普价值、传播价值、生活价值等作为纪录片的创作价值,为缓和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作出了贡献,是中国医学纪录片的一次成功探索。  关键词:医学纪录片;价值;医患关系;医学科普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
期刊
摘 要:时间与空间是文学艺术的两个主要构件,作家的时空观和时空艺术是作家主体意识的积极作为,体现了他们的艺术风格,是衡量文学创作质量的重要杠杆。文学创作实践证明,文学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最终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存在方式问题以及文化蕴含与文化功用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时空;时空艺术;时空态度;文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I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0
期刊
摘 要:交互式创新包装设计能有效满足人们对食品老字号包装的个性化需求及情感需求,实现老字号食品与包装美观的平衡,促进销售。为解决食品老字号包装滞后问题,本文基于交互式创新理念结合德州老字号扒鸡食品包装实例,通过市场调研,从人文因素、交互行为、视觉形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探讨食品老字号包装的创新设计方法。以期使购买者获得不同于传统包装带来的舒适的交流体验,为老字号食品包装赋予全新的生命活力。 
期刊
摘 要:旅游形象是旅游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扬州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感知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扬州旅游形象的整体认知度较高,认知形象中核心旅游资源的评价高于附属旅游资源,肯定了扬州城市的休闲宜居属性,整体形象评价较为积极正面。笔者结合扬州旅游形象涉及的具体指标提出提升建议,以期对同类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旅游地形象;旅游感知与评价;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数字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领域、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逐渐突破时空限制,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现实,这一时代背景为发展STEAM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STEAM教育虽然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但在国内其发展速度仍然较为缓慢[1]。本文以福州赤壁森林生态风景区为例,探讨该项目如何将STEAM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与场地
期刊
摘 要:滨海城市广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海域和滨海景观,是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娱乐空间。如今我国城市广场存在相似的景观面貌,而滨海城市广场可以通过地域性设计的塑造与表达成为城市的标杆,提高城市的辨识度。本文以大连星海广场为例,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滨海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