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在渝编辑委员会年会纪要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22日,“2012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在渝编辑委员会年会”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功召开。本刊顾问韩本立、蔡景修、何振平教授,副总编辑别平教授以及在渝编委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2011年1月10日因突发左上腹胀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进行性加重收治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该患者伴头晕、恶心;无发热、心慌、气短;无阴道流血及黑便,小便正常;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体格检查:体温37 8℃,脉搏11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患者表情痛苦,自主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
期刊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此继发大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被认为是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核心因素.因此,合理选择吻合方式是决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吻合方式大体上可分为胰肠吻合与胰胃吻合两种.一直以来,学者们就何种吻合方式更具优势争论不止.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主流胰肠吻合方式(如套入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多囊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例接受肝移植术的多囊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对急性排斥反应、并发症、移植物功能、患者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5±2.8)h(4~11 h);平均无肝期时间为(42±1
目的 探讨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265例行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主要以取尽结石、修补胆管损伤、治疗恶性肿瘤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胆道镜或ERCP+ EST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段或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
目的 探讨结直肠吻合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前瞻性、单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50例)和未引流组(50例).引流组患者在完成肠吻合后留置引流管,未引流组患者在完成肠吻合后直接关腹.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15—18日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汤钊猷、范上达、陈肇隆、郑树森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以及700余名肝脏肿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别平教授主持,
期刊
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乏力、右上腹胀痛10 d人院.患者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体格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末触及,肝功能Child A级,HBsAg阳性,AFP阴性.B超检查:肝右后叶有一大小约6.5 cm×5.0 cm的实性占位性病变;CT检查:肝右叶有一直径为6.4 cm的占位性病变,密度不均匀.诊断为肝脏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脏肿瘤大小约6.6cm
期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自觉肝区硬块2个月,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于2011年1月26日收入我院.患者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约5 kg,肝区无明显肿胀、疼痛.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6次/min,血压156/72mmHg(1 mmHg=0.133 kPa).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右上腹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期刊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又称Wilkie病、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1].目前,有关腹部手术后并发SMAS的报道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8年10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5例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