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酒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李连长是东北人,当年转业时是正营职走的,他在部队的时候特别有名,原因是他能喝酒,也爱喝酒。我之所以一直叫他连长,是因为我在他的连队当过新兵,他带过我。
  据说他是由于喝酒,因祸得福当上连长的。他在司令部任副连职参谋时,他的科长在库房里存放了两箱酒,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李连长有一次值班,偶然发现了库房里的两箱酒,一时酒瘾上来,就从里面掏出了一瓶,喝完没啥事,也没听说谁要找。如此,只要轮到他值班,到库房里拿酒就成了习惯动作,一次一次的,两箱酒很快就给喝完了。等到科长想起自己的酒时,看到的只是两个箱子里面满满的空酒瓶子。科长“一气”之下,推荐他到四连担任了连长。
  我当新兵时就分到了四连,老兵们介绍连队的情况,“春雷一声震天响,四连来了李连长”,四连战士不好管,但所有的老兵都怕李连长,尤其是怕李连长喝酒。李连长如果不喝酒,什么都好说,酒后要是遇上哪个兵犯了错,李连长不打不骂,专门在连队熄灯后找谈话,他说,这是谈心交心。一小时、两小时……当天晚上谈不通,这不要紧,第二天晚上继续,直到深刻认识错误原因,坚决表态痛改前非不可。你想,战士训练一天本身就很疲劳,晚上还要站班岗,谁能扛住连长的这番折腾?因此,战士们只要听说李连长出去喝酒了,人员都老老实实地在位,該干啥就干啥,谁都不敢动。
  有一次,李连长带领连队在一个电站施工。电站要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把大坝上原有的石头护坡全部拆除,然后实施钢筋混凝土作业,无奈原来的施工队进展缓慢,电站领导情急之下想到了正在执行其他任务的四连。电站领导精心安排了一桌子菜,邀请李连长过去喝酒,李连长说啥也没答应。他说,这酒什么时候都不能喝,喝了就不是为人民服务。当即对全连作了战前动员,他的动员简单也没什么内容,无非就是拿出四连的作风来。李连长身先士卒,预计一个连队一周的工作量,结果势如破竹,全连用了一个下午就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事儿传回了营里,营长笑着说,李连长好样的。
  后来,我接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到连部跟李连长告别。当时正值他家属来队,李连长非要叫我在他家吃饭,并说要当干部了,可以喝酒了。那时,我还没喝过白酒,李连长并没有较真,看着我半瓶啤酒就大红了脸,就再没有让我喝。但那顿饭,我记住了,是连队通信员开饭时从炊事班端来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加菜,只不过就是多了一瓶白酒和临时买来的几瓶啤酒而已。只要有酒,李连长不讲究吃什么菜,他甚至都不喝开水,口渴了拿起水桶里的水舀子就喝,生活如此简单,他家嫂子脸上洋溢着幸福与知足,绝对的夫唱妇随。
  我回到部队任排长后,与李连长时常遇见,他都热情打着招呼,有时见他是在训练场上,有时是到礼堂开会,有时是他刚刚喝酒回来,再后来,他到机关任职,一直到他转业。有人说,李连长转业搬家真简单,后勤部只派了辆小半截子车,就拉走了他的全部家当,他家里的大件是两个木头箱子和一家三口人。这些年,他的工资全都买酒喝了。
  说起李连长,我想到了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对国家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他擅长射箭,无必中把握,决不发弓,行军打仗在遇到困境时,如发现水源,士卒没有喝够,他就不喝,士卒没吃饱,他就不吃,士卒们都乐于接受他的指挥。李广为人廉洁,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与士卒一同饮食,做了四十多年的二千石官,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产。后来,因与匈奴作战,带领部队迷路,贻误战机,在家中举刀自刎。
  李连长是在转业十多年后,与一帮子朋友喝酒,在酒桌上去世的。
  二
  我当排长的时候,旅里接了一批某产名酒大省的新兵,这些新兵分配到我们连队近20人,到我排6人。这6个新兵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一样,适应部队很快,热情阳光、积极向上,他们听招呼、能吃苦,由于刚到部队还不会讲普通话,说话满口的方言,我们虽然听得不太明白,但都愿意与他们交流。
  早操之后,整理内务卫生,这是每天的必修课,连队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比。部队为什么能够锻炼人?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用在年轻的士兵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他们出操时生龙活虎动若脱兔,整理内务时精雕细琢静若处子。《三国演义》记载,猛张飞当阳桥头三声怒吼,夏侯杰肝胆碎裂,吓退曹兵百万。新战士刚入军营理想滚烫、个性刚强,勇猛有余、沉稳不足,整理内务要在短短几分钟内把一床软绵绵的被子整饬得棱角分明、四四方方,练的是张飞绣花的功夫,修的是大事前的静气,强化的是实力和格局。通过整理内务,磨炼心智,提升自我,新战士们学会了再急的事,也要慢慢来做。
  一天早操后,我检查排里的内务卫生,当检查到一个新兵z的床头柜时,z站立在旁边,脸上表情极不自然,生怕秘密被发现似的,我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蹲下去看他的床头柜,他的物品明显比别人多,依次拿出外面遮挡的几本书,后面赫然摆放着两瓶高档白酒,怎么处理,让我打起了问号。刹那间,我想到z这是带来有用的,只是还没有处置,暂时放在床头柜里,外面再用几本书加以遮挡,以期待检查过关。我起身,说,物品多了些,再好好摆放一下。z神情顿时放松,面部表情由紧张变得感激。
  不久,我任副连长,后又到旅政治部宣传科任副连职干事,再见到当年那些战士的时候,正是他们复员的时间。
  我回原连队任连长。
  有退伍经历的都知道,在老兵离队前,部队要组织点验,然后再进行行李物品的托运。点验主要检查有否私藏子弹、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在组织点验时,我又一次见到了z,三年的摸爬滚打,z长高了,魁伟了,但说话脸红没有变,依旧腼腆的样子。我叫着z的名字,说,你自己把包打开。z包里的物品并不多,几件衣服下面,又露出了原来的那两瓶酒。这酒至今都属一流高档酒,价格贵得离谱,看来他这是没有用上啊。我没有在z的点验上浪费时问,说,装好,下一个。
  说句实在话,当初看到z那两瓶酒时,我也只是听过、看过,并没有喝过。相信我离开排长岗位的那几年里,连队的其他干部,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发现了z的那两瓶酒,其问又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检查,大家都心照不宣,一起维护了z的“秘密”。   在当时没有禁酒令的军营里,连队干部们喝酒是经常的事,这些人喝酒不讲究品牌、不讲究香型,对纯粮还是勾兑也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这个酒度数高,那个酒不上头,反正上级检查要喝酒,见了同学、老乡要喝酒,家属来队要喝酒,比武得了名次要喝酒,培训学习要喝酒,逢年过节要喝酒,探亲前喝送行酒、探亲回来喝接风酒,受到批评喝闷酒,立功受奖喝庆功酒等。连队如果哪个干部有了瓶好酒,绝对过不了夜,其他干部早惦记着帮他喝了。虽说当时酒风很盛,但除了集体会餐,战士不准喝酒也是一条硬性规定。不过,干部们从来没有和战士私下喝过酒,也没有让战士花钱买过酒。时隔多年,联想此事,感慨连队的正风正气,更佩服身边的干部们,他们爱喝酒,但喝什么酒、什么時候喝酒、喝什么人的酒、找什么人喝酒等,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界限和标准。在连队,干部爱护士兵,士兵尊敬干部,官兵关系融洽也表现在人情往来上,如某个战士探亲回来带了包烟或拿了包糖,或是别的什么土特产等,一般都是与战友们一起分享了,干部们也一同分享,感情上走得更近,管理上却是同样严格要求。如果有谁私下收受了某个战士的贵重礼物,第二天整个连队的人可能都知道,背后会让人戳脊梁骨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z的两瓶酒才得以怎么样带来的,又怎么样带回去。
  三
  “战友欢聚日暮,沉醉不知上楼。千杯万盏不够,不见湘水北流。呕吐、呕吐,兄弟情谊长久。”这是我偕妻子在湖南衡阳与复员回乡19年没有见过面的16名衡阳籍战友相聚之后,填写的一首《如梦令·喜相逢》。
  战友见战友,开心喝大酒。当年,我有幸作为他们的连长,嘴里念叨着“两片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但愿你过得比我好”的祝愿,把他们送上了返乡的列车,没想到这一别竟是19年。
  久别重逢,无数的感慨、无数的回忆、无数的酸甜苦辣、无数的关心与惦念,见面的那一刻,全部化作了杯中之物。那一晚,仿佛就是我组织他们在连队食堂进行集体会餐,那是连队抗洪抢险荣立了集体三等功、那是获得了“集团军标兵连队”的荣誉称号、那是训练尖子比武获得了全旅第一名、那是陆空战术演习炮响靶落、那是原始森林光缆施工凯旋……我们并没有分别19年,我们好像昨天刚刚见过面,那情景、那场面,每个人都被深深感染,拥抱、握手、碰杯、兴奋、高歌……我端起酒杯,带领他们大喊一声:“一、二、三”,“干、干、干”大家集体响应,杯杯满、杯杯干,狂歌痛饮、气氛欢腾。
  那一晚,我们喝出了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感慨,喝出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胸怀,喝出了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喝出了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也喝出了湖南酒的醇香与浓烈,更体验到了衡阳战友们的真诚与直率。
  那一晚,我们铿锵的歌声,吸引了饭店所有就餐的人,其他包房里的人不时往我们这里张望,他们好奇地打听这是什么人在里面吃饭。饭店老板说,这是他开饭店十多年以来气氛最融洽、歌声最嘹亮,也让他最震撼的一次战友聚餐。
  那一晚,我喝了一斤多白酒,居然将16个战士的姓名如在连队点名一样,一个不落、一个不差地叫了出来。他们说连长喝了酒,思路更清晰,他们都愿意听连长讲话,我沾沾自喜,但也相信他们说的每一句都是实话而绝无奉承。我们从五湖四海到一起,我们是同一个连队的战友,我们就是亲弟兄!
其他文献
作家陈建功的短篇小说《丹凤眼》,有幸在县城的图书馆再一次读到,这是我这大半生中读到最心仪、最经典的一篇小说。  1981年的秋天,在友人购买的《全国获奖短篇小说集》中初次读到《丹凤眼》,被小说那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所吸引,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都说北京的女人比男的多,可京西的小伙子就是搞不到对象。怎么,他们都没有个模样儿,歪瓜裂枣似的?要不就是不争气……他们是井下挖煤的,是矿工。这就
期刊
2021年2月9日这一天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汪学丽。她穿着一袭白衣,从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四楼西边的楼梯口闪现在我眼前。  是她,就是她,我一眼认出来了。因为,我记住了汪学丽出征武汉和凯旋归来的新闻照片中的那双眼睛。  我是党员,让我去!  时间还原到2020年1月23日,这是除夕的前日,上午10时的“武汉封城”新闻震惊正准备举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全国人民。  1月24日,汪学丽所在的安吉县
期刊
前年,女儿小雯考取州府最好的中学,从我的羽翼下被活生生地扯开。  办完入学手续,在小雯送别声里,真切地感受到她的落寞、无奈而又复杂的心情。  记得小雯刚出生时,就像一只小猫咪,鼻梁皱成一撮折,小蒜头鼻上布满小白斑,一张红彤彤、皱巴巴的小脸让我皱起了眉。长大能不能找到婆家?心下如吊着一个来回晃荡的瓶子。  在甘甜的母乳喂养下,小雯如同幼虫般蠕动着的小小身躯,得到生命的给养,慢慢地舒展开了,脸颊消失了
期刊
一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醒着,之前刚刚在瓦罐里撒完尿。撒尿前,我摸到炕沿下的灯绳,用力去拉,钉子串着的缝纫机的线轴清晰地叫了一声,开关的簧片也随着“哒哒”叫了两声,灯没有亮,又拉,灯还是不亮,知道电还没有来,惺忪睡眼中发现屋子里漆黑一片。  奶奶在家的时候,我和奶奶、三哥、四哥睡一盘炕,奶奶睡炕头,其次是我,再次是四哥,三哥睡炕尾。奶奶出门快一个月了,去看她的小姑子—
期刊
毫无征兆,在一个周日的早上,我开始腹痛。  这天,如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完后,我坐在沙发上准备吃爱人烤的面包。这时,腹痛开始了。我想,或许是饿了,或是岔气,吃完早饭也许就恢复了。然而,饭后疼痛加剧,那是一种肺部以下、腹腔中间位置的疼痛,痛感呈环状,放射到后背。于是,在冬季一个暖阳杲杲的日子,我踩着香樟树黑色的果子,佝偻着走进了医院。  经过问讯、触摸、验血与CT检查,被告知得了急性胰腺炎,需住院治疗
期刊
我家住在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楼下的另外一间,是全家人做饭活动间。在靠近卧室的里间那堵墙,父亲就地势挖了一个火塘,在楼上挂了一个铁钩,用来挂铁吊锅做饭,这就是一家人的厨房兼客厅了。  记忆最深的,就是冬天的早晨,我和弟弟妹妹总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起床,而父亲总第一个起床,在房屋后边,背一大背篼的板栗叶回来,将火塘烧得旺旺的,把我们的衣服烘热乎了再抱我们起床。那时,作为老大的我,是享受不到
期刊
我骑着电驴子,后面坐着老头子。  第一期工作结束,单位给大家发福利,我这个实习生也领了红包,头儿请员工吃饭,为增进感情,提议可以带家属。  我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十年前便把我寄养在赣南的亲戚家。亲戚家主人姓郑,文职退休。  没有孩子喜欢被留守,离开父母的日子,孤独像漫长绵密的春雨。每个月初,父母准时给我邮寄生活费,打电话嘘寒问暖,分别的日子久了,父母倒显得生分了,而对眼前这位喜欢读书的郑老头,渐渐
期刊
那年,我在二炮某通信团线路维护一连当排长,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外架电话线和挖电缆沟。  一次,连长找到我说:“三排长,有条国防通信电缆要通过辖区,其中1500米的暗线需要走村挖沟,你作为线路维护排长,这块‘硬骨头’还得你啃。”记得当时,我初来乍到,想出成绩的愿望迫切而又强烈,便当即表态:“困难面前有三排,三排面前无困难!”  面对我的回答,连长很满意,嘴角一扬,笑眯眯地走了。没想到,当我弄清情况之
期刊
曾经有过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那晚我梦见与她在学校外的水坝边游玩。  清风徐徐,水波不兴。原野安静如画,连一声虫鸣都听不到。我和她手牵手,依靠在水库边的栏杆上。那情形,正如宋词中写的“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第二天一醒来,我就急不可待地想告诉她。在她楼下等了许久,只等来她一句“早上好”。她的语气淡得如初夏的天空,落在我的心里变成了寒冬飞雪。  我已很久不曾梦见她,也已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时光
期刊
父亲出生于民国初年,从小饱读诗书,长大教书育人,深谙礼节。  从我记事起,他就给我讲孔子教育他儿子孔鲤学习《诗》和礼的故事,还引用至圣的话来开导我:“不学《诗》,怎么能讲出有文采的话呢?不学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身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父亲咳了声说:“你还小,先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开始学礼数。”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讲的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一次三舅来我家做客,父亲忙着让座端茶,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