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创新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是画家突出绘画主题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思想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文针对绘画语言、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希望在语言创新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推动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 水墨人物画 语言创新
  一、绘画语言概述
  绘画语言主要是指创作者以表达思想情感、传递文化内涵等为目的,运用笔、墨及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并以色彩、线条、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艺术形象,形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绘画形式语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层面,是指作品的内在形式,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关系、形式风格以及艺术手法等;二是语言层面,是指作品的外部形式,也就是绘画的色彩、造型以及构图等;三是技法层面,是指绘画的视觉表现特征,绘画技法上主要包括油画、水墨画以及素描等。从中国绘画发展历程来看,绘画语言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并对绘画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绘画语言也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当前传统绘画语言遇到的难题
  由于绘画作品在主题、风格等方面有所不同,那么这也就决定了语言的运用上也会存在不同之处。传统绘画在语言运用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并以社会审美观为出发点来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及情感。而到了现代社会,不管是社会形态还是人们的审美理念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传统水墨人物绘画语言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法体系和审美标准,并以形式化的方式存在,且具有稳定性等特点。在水墨人物画中,程式化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例如南朝画家陆探微就是采用程式化的画法创作出秀骨清像,将人物的清秀气质展露无疑,但后人并未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到了东晋人物画在风格上已经变得非常萎靡屏弱。另外,梁楷等画家通常采用粗笔水墨来展现人物,也被很多人效仿,但由于重筆墨轻物象,而在整体表现上差强人意。由此可见,绘画语言的程式化对于其自身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程式化的用笔技法在对人物的衣纹进行描绘时主要有三个大类十八种描法,稳定性虽然很高,但也会因创作的主体和客体存在差异而变化。另外,明清近代的画家因循守旧,在创作上缺少灵动性,致使水墨画的发展停滞不前。
  传统笔墨发展至今,其程式化的笔墨语言与现代化的人文主题在相互碰撞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传统笔墨虽然说不上华丽,但重在考究,而现在很多人在画作的审美上通常不关心细节是否考究,这样就使传统笔墨语言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创新必不可少。传统水墨人物画通常以道释人物、名流隐士为主,而当前人们在思想上更加具有包容性,绘画语言不再局限于程式化,而是将重点放在追求艺术表现效果上面,让作品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为创作人物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题材,进而源源不断地获得创作上的灵感,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展现自己所要描绘的各种类型人物。
  三、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创新
  (一)紧张荒诞的都市心态表达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一些画家发现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下,那些奔波忙碌的人们想要寻求内心一丝安逸,那些想要挣脱束缚的灵魂开始躁动不安,而这种精神上表现出的波动且具有本能化的生活方式让画家产生了许多创作灵感。他们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描绘出来,并通过捕捉社会新的风尚和气息,运用一种粗野、凌乱的非规范化笔墨将现代社会处于不同阶层的人物状态表现出来。另外,还有一部分画家想要对现代生活气息进行探寻,他们希望可以走出城市的喧嚣找到属于心中的一片净土,还有些画家采用水墨画的形式去探讨城市的发展状态以及生存的意义。例如画家李孝萱,他将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传统的笔墨语言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融合,直面人生和人性,以辛辣尖锐的笔锋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弊端进行批判,都市人物与场景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极为浓厚的主观意识形态。他借助传统笔墨将现代都市人物所处的生活状态、内心的感受等充分展现出来,创建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表达形式。就文化价值方面而言,他大胆地提出了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从表现内容上看,他在题材上通常选择最为普通的场景,将生活中的各类人物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城市里的人物形态各异,有的焦虑,有的迷茫,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性进行深度的剖析。例如,在他的人物画作中,不仅可以发现木然呆板的面孔等等,这些非常夸张而又非自然现象下的众生百态,给人带来了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也让其在绘画创作上别具一格,并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二)宁静唯美的和谐生活憧憬
  就绘画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当前许多画家都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希望将其更好地呈现在画作上,创作出清新脱俗、典雅端庄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更为深刻。从他们绘画的语言及形式上来看,富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和超强的时代感染力。例如画家田黎明,他的画作《都市女孩系列》里面主要描绘的是穿着现代时装、在都市生活的女孩,其中将女孩、汽车以及楼群等作为画面的主体,通过女孩安静恬淡的形象与身后挺拔雄伟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街道构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动一静两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内心娴静的女孩与城市喧嚣生活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恰到好处。与此同时,在人物的造型方面,主要采用简单质朴的绘画风格,运用的颜色大多以粉、黄、蓝和青绿等为主,并与淡墨巧妙灵活地搭配在一起,辅之以写意的平涂笔法来进行描绘,这样不仅能够使水墨独有的韵味被突显出来,而且还能够让作品更加富有个性鲜明的现代气息和清新脱俗的美感。
  (三)尖锐犀利的个性微观叙事
  当前,就水墨人物画语言创新来说,70和80后的画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例如党震、黄丹等画家让中国水墨人物画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喜爱和认可,并且他们也成为当地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他们在选取水墨人物画题材的时候,通常会以较为贴近自身生活的一些话题作为题材,并在细节的处理上融入感情,使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被充分激发出来。当前,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消费理念、生活主张以及思想归宿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转变,面对此种情况,画家必须在思想维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随着西方思潮的不断涌入,当代画家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绘画语言,从而形成了更加富有时代感的绘画语言。在绘画方式及主题创作上面,他们将重心放在了水墨材质本身,并深入地挖掘其潜藏着的材质特性,进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这样就可以让欣赏者在视觉上产生全新的体验效果。而就他们的画面呈现效果和体现的精神内涵方面来看,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且水墨语言也具有了符号化特征,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四、结语
  五代和两宋时期,水墨人物画在形式和语言要素上都极为简单,但发展至今,人们让其拥有了更为多元化的内涵,让其各方面都逐渐丰富起来。近年来,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就思想层面而言,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人物画的同时,这两种关系势必会产生强烈的碰撞,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当代的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对社会环境、人物状态等的审视与思考,让中国画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未来发展上,必须始终树立艺术批判理念,立足于独特的审美视角,予以艺术充分的人文关怀。
  总之,中国水墨人物画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形式语言要素,并在不断探索中变得成熟。水墨人物画虽然在创作环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让绘画语言得到改变和丰富,就可以将不同层面人的心理、状态等展现出来。当今社会,艺术家拥有了极大的思考空间,但要想用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展现独特的文化视角,就必须放慢脚步,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从而让当代水墨人物画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为了使中国水墨人物画能够更加具有影响力,就必須对语言形式及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使更多人的观赏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叶茂林.现代水墨人物画图式与创新发展[J].美术观察,2020(11):130-131.
  [2]李盟.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线性语言的应用[J].绿色包装,2020(10):83-85.
  [3]舒绿林.浅析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J].美术文献,2020(10):20-21.
  [4]张泰捷.当代水墨人物画图式语言多样化的审美表现[J].艺术品鉴,2019(30):45-46.
  [5]刘吉.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创新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6(05):25-26.
  [6]先智勇.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2(05):116.
  [7]吕国钢.造型与笔墨——对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思考[J].中国画画刊,2020(06):54-59+48.
  [8]陈凯丽.中国水墨人物画中语言符号的模式化[D].湖北美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王大伟,男,本科,甘肃省通渭县美术馆,中级,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创作)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黔东南、贵北一带,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是善歌的民族,在灿烂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侗族大歌——嘎老作为中国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填补了我国民族音乐中复调音乐这一空白,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亦占据一席之地。在时代自觉与文化自觉的号召之下,分析侗族大歌在呼吸、共鸣、咬字、颤音等方面的演唱特色,鉴赏其演唱技巧与支声复调融合之
摘要: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间有平衡性与依赖性的关系,把控两者间的协调关系,对提升艺术表演的表现力与影响力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协调性进行阐述,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提出两者在技术上契合的策略,希望对声乐表演者的专业水平提升起到借鉴和参照作用。  关键词:钢琴伴奏 声乐演唱 协调性  钢琴乐器的包容性更强,与声乐表演的融合,让钢琴不再局限于独奏表演。钢琴可丰富声乐作品演绎的形式,给观
摘要:目前,国内展馆依托于古代建筑进行改造的工程还在持续,古时的建筑格局、采光、安全性这些基本因素很多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展览需求,因此,博物馆利用古建筑展览就会有很多的局限性。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合适的陈列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如今的展览情况。  关键词:古建筑 展品 现代 陈列 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独立的建筑体系,汇聚了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列举单色画与各种风格结合的例子,得出笔者的理解和感悟,探讨关于单色油画的可能性。  关键词:油画 单色 理解 感悟  西洋油画最初由利玛窦①传到我国,后经历郎世宁②以西为主、以中为辅的创新绘画方式吸引了我国人的关注。从第一批学习油画的留洋学生开始算起,油画真正传进中国已将近百年,油画在中国经历过初次的中西结合,到了当代,油画从表现大事转向了生活中的小事,画家
摘要: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南美洲作曲家之一,因擅长在创作中运用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而为世人熟知。对其创作生涯进行划分后,可以看出其创作先后呈现出了客观民族主义、主观民族主义和新印象派三种风格。通过对其创作风格的解读,可以获得对其作品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吉纳斯特拉 创作风格 解读  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1916年4月11日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吉纳斯特拉的创作风
摘要: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由于不满乏味无趣的婚姻生活,便想要去追求内心期许的爱情生活。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自身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她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整个法国社会的大环境都有着直接关系。本文拟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和分析爱玛这种理想爱情追求的悲剧。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爱情 悲剧  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批
摘要: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陕西民间社火逐渐衰微,怎样保护传统民间社火传承成为陕西的重要研究课题。数字化技术是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手段,研究陕西民间社火数字化保护能够为陕西民间社火等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沃土。本文将从陕西社火现状入手,了解其发展历史及传承现状,进而将社火保护与数字化技术联系起来,以互联网为背景为陕西民间社火数字化保护提供方案,希望能够为更好地保护陕西民间社火艺术提供参考。  
摘要:18世纪的英国山水画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罗·桑德比创作的《阳台上的温莎城堡》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水彩画之一。通过城堡下人们的活动以及天空和水面,它给人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其绘画结合了水彩、水粉画和其他绘画工具。将光感融入画面中,画面简洁、整体,对18世纪的山水画有了新的认识。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更应该遵循自然,加强画面的感染力,更好地投入到水彩画的创作中。  关键词:保罗·桑德比 水彩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的应用价值呈现出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优秀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常规技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效率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不仅工作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提供空间。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影视制作持续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