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又认一远亲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发现:天文学家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新天体,有人称之为“第十大行星”有人说它是柯伊伯带天体,而它的个头直逼冥王星,它到底是谁呢?
  
  汤加(Tongva)族的神
  
  今年6月4日,位于帕洛玛山上1.2米的奥欣望远镜首先捕捉到这个天体,当时它正运行在蛇夫座内,亮度为18.5等。布朗和楚吉罗查询了其他天文台的记录,发现1982年出现过有关它的记录(现在知道,这个时间已经可以追溯到1958年)。这些记录使天文学家得以计算出它的轨道:这个天体运行于距太阳65亿千米的遥远而寒冷的太阳系边缘,比现在的冥王星还要远10亿千米;轨道几近正圆,每288年环绕太阳一周。对于一颗如此遥远且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来说,18.5等的亮度已经相当“明亮”了,于是布朗和楚吉罗在接下来的7月5日和8月1日动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它进行观测,确定出它的直径为1260千米。



  这一天体的体积大于冥王星的卫星卡戎(直径小于120千米),大于半个冥王星(直径2300千米),大于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直径770千米),大于所有已知小行星体积的总和!它是人类迄今所直接拍摄到的最遥远的太阳系天体。它的临时编号为2002LM60,它的发现者则给它起了一个绰号:Quaoar。在传说中,Quaoar是生存繁衍在洛杉矶盆地的汤加(Tongva)族的创世之神。
  假说中的成员
  Quaoar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有媒体赫然使用“天文学发现第十大行星”作为新闻的标题,这完全是对发现的错误理解。Quaoar并非大行星,它实际上是一颗柯伊伯带天体(KBO),或称海王外天体(TNO)。
  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Gerard P.Kuiper,1905~1973)在1951年首次提出,在离太阳30至100天文单位处,藏有1亿到100亿颗彗星,称为柯伊伯带。后人发现,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确实存在直径为200到400千米的小天体,他们可能是柯伊伯带中的彗星经过多次回归后剩下的稳定的核,很难将他们与小行星区别,称为柯伊伯带天体。
  自1992年发现首颗柯伊伯带天体以来,已被认证的柯伊伯带天体已有近400个。
  





  冥王星的焦虑
  
  Quaoar又一次将冥王星的地位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
  太阳系的第九颗大行星冥王星,由于其古怪的举止,近年来引起一部分天文学家对他身份提出质疑。冥王星与其他8颗大行星相比,身形十分瘦小,轨道平面与不变平面(即九大行星的平均轨道面)交角最大,轨道偏心率明显大于其他大行星(产生的效果就是有时它会成为第八颗大行星),且具有某些彗星的特征。Quaoar的出现使得情形更加雪上加霜。有人认为,冥王星无权拥有行星“地位”,应该“降格”为普通的柯伊伯带天体。“假若冥王星在今天被发现,没有人会把它归于大行星之列。”布朗宣称。
  另一些天文学家则认为,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天体还是有许多重要区别的。冥王星比任何已知的柯伊伯带天体都要大得多,包括Quaoar。将体积相比较,Quaoar更接近的其实是1号小行星谷神星。一些柯伊伯带天体带有卫星,但冥王星的卫星显然要大很多。卡戎几乎比所有的柯伊伯带天体都要大。并且,冥王星的表面反照率比柯伊伯带天体高得多,可以达到60%。Quaoar的反照率则为10%。这表明冥王星未经历柯伊伯带天体的某些过程。
  国际天文学界的权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近年来一直拒绝将“重新确定冥王星的地位”列入议事日程。美国航宇局的专家则向公众解释,冥王星既是一颗大行星又是一颗柯伊伯带天体,Quaoar只不过是一颗柯伊伯带天体。



  撩人的微光
  
  在Quaoar之前,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是Varuna,直径900千米,体积大约是冥王星的40%。冥王星、Varuna、Quaoar这些硕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很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布朗和楚吉罗至今只搜索了很小的一块天区,随着巡天的继续,他们将发现更多的柯伊伯带天体。“有多大很难说,我想至少应该是冥王星大小。我想他们不会发现像月球或者火星这么大的。”美国西南研究所的科学家哈罗德·李文森这样认为。楚吉罗谨慎地表示同意并补充说,他们将发现更多更巨大的柯伊伯带天体,至少是Quaoar这么大的,并且0至3个新冥王星也属于可能的范围。
  1801年元旦之夜,人类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天文学家们以为他们终于发现了那颗“丢失”了的大行星,然而谷神星的质量却显得太小。此后,2号智神星、3号婚神星、4号灶神星等小行星如阵风一样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终于明白了,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原来存在一个充斥石块的小行星带。那么柯伊伯带天体的发现又意味着什么?历史是否会重演?在海王星轨道之外是否存在太阳系天体的连续统一带?
  Quaoar好比一缕撩人的微光,让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其他文献
神舟5号航天员航天服什么样?    我国航天员目前由于没有太空行走的任务,因此,“神舟”五号航天员这次飞行没有穿舱外航天服,而只穿防护救生服即舱内航天服。我国的航天服是白色的,局部镶有兰边,航天服的心脏部位安装了一个可以转动的 圆形按钮,其作用是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上衣的左下部位有两根导管,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瓶相连接,右下部有一根导管,与通信系统相连接。除了头盔和手套,整个航天服的材料均
期刊
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选择在白天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计划,航天员乘坐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 14 圈,时间大约 21小时。选择白天发射能够保证飞船返回地面时同样是白天,有利于地面搜救人员找寻目标。  航天发射
期刊
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
期刊
飞船既然是航天员的家,就要有家的安全和温馨。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带领飞船设计人员为航天员考虑得很周全,布置得很精心。飞船座舱装修得挺讲究,舱内仪表是黑色的、走电线的内壁呈灰色,而座椅的四周贴上了乳白色的阻燃布,用类似尼龙搭扣的东西粘贴在舱壁上,像一道干净、整洁的墙围子。    仪表系统——航天员“小秘”    航天员座舱里的仪表系统是飞船设计师为航天员准备的“小秘”,她全身心地呵护航天员,无微不至地
期刊
新闻背景  6月23日,“法轮功”利用非法信号攻击鑫诺卫星遭到还击后,并未善罢甘休。自9月8日以来,法轮功邪教组织又多次恶意干扰鑫诺一号卫星上Ku-2A、3A转发器传输的中央电视台“村村通”节目、部分省级电视台节目,尤其是9月10日开始,连续几天,对Ku-6A中国教育电视台的5套电视节目和数十套IP远程教学课程进行恶意攻击,严重影响了鑫诺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营,同时严重侵犯了人们接受教育、享受人类文明
期刊
你对天文学的了解有多少?我的意思是,真正的了解——完全的、自信的、敢断定的、百分之百的、绝对的、确凿的知道。  一知半解是“似是而非”滋生的温床。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天文常识”,他们貌似真理,但事实上却是谬误。它们中有没有哪个正潜伏在你的大脑里呢?我敢打赌至少有一个!  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自认为知道,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的。让我们捉出那些潜伏在你“常识”里的“BUG”。  ■ 菲利
期刊
  
期刊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
期刊
常言说:“龙生九子各不同”,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也是禀性迥异,从火星向外的木星就是一颗非同寻常的得星。    木星有多大    太阳系中,木星无疑是行星中的“大哥大”。它的赤道半径达71400千米,为地球的11.2倍,如果把我们地球比作一颗小小的绿豆,木星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如果是在木星上作环球旅行,绕赤道一圈的行程将有45万千米——这比我们到月球去(38万千米)还要远得多呢!木星的质量也十
期刊
10月18日,日本的“H-2轨道飞机试验机”(HOPE-X,即“希望”X)小型无人航天飞机的一个缩比模型进行了首次试飞。这一试验机名为“第一阶段高速飞行试验机”(HSFD-1),采用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重735千克,长3.8米,大小是拟议中的“希望”X的四分之一。它从基里巴斯圣诞岛上的一座机场起飞,飞到了约5千米的高度,速度达到0.6马赫。此后它自动进场,并在长1800米的跑道上着陆,试飞获得圆满
期刊